南水来了,北京人口将再增1000万
罗天昊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城市战略中心执行主任
逐水而居。水定人定。
改革开放至今,北京人口一直在增加,唯一制约北京人口扩张的,就是用水,在调河北水,抽地下水的情况下,才勉强维持2000万人口的规模。而南水北调之后,每年10.5亿方的水,可使人均用水量增加50%,而如果保持当下的用水量,则等于仍可供应大约1000万人的水。此外,北京农业产值不到2%,用水量却接近三分之一,未来节约农业用水空间巨大,而遍布北京的几十个高尔夫球场,若关停部分,也将节约不少用水,随着南水北调二期工程未来若竣工,北京每年可再增加约5亿方的水。
南水北调,缓解了北京缺水问题。北京人口再扩张,已成定居。综合北京的资源拥有情况和补水力度,预计未来20年内,在不分散资源,不迁官迁校迁央企的前提下,北京人口将不可避免地再增加1000万。
2013年北京常住人口总量达到2115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1313万人,外地流动人口802万人。而根据社保部门的数据估算得出,北京市的实际常住人口,还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目前,北京采取了力度最大的控制人口的举措,包括将集贸市场等“低端产业”迁出北京,严控户籍,严控外地人口子弟上学等方式,但是,收效甚微。北京人口继续增加,乃是大势所趋。
城市化的总趋势,是大城市人口增加
事实上,北京控制人口,并非今日才开始。但是,北京的人口总量,从来都是突破了当初的设想。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指出,要“坚决把北京市到2000年的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仅仅3年后,1986年北京市总人口已达1000万。此后,1993年,2004年北京的人口控制计划,均快速被突破。其中,2004年计划到2020年,将北京人口控制在1800万,但是,北京人口当下就早已经突破2000万了,离2020年还有好几年。
按照过去十几年来北京人口的增长速度,至2030年,也就是十五年后,北京人口将达到3000万。外来人口,将达到约1500万至1800万,首次超过户籍人口。而当下,北京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38%,远低于东莞深圳等地,被批评作为首都开放度不足。至2030年,随着外来人口占比超过50%以上,北京将第一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民首都,百族之城。
中国正处于迅猛的城镇化进程中,至2030年,预计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仍有上亿新增人口将进入城市。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接近2000万。虽然在中国的城镇化战略中,大城市和小城市都要发展,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对于人口的吸附作用,还是要远远大于小城市。事实上,北京的人口增长不仅迅猛,而且甚至不是匀速,而是加速度。1995-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3年,北京人口分别增长了112.5万人、152.9万人和513.8万人,年均增速分别达1.74%、2.65%和4.06%,越到后来,增长越快,照此速度,一旦解决缺水危机,可能不需到2030年,北京人口即已突破3000万。
与全球一些其它特大和超大城市比较,北京的人口密度,也还不算大。东京的人口密度,是北京的五倍,同在国内,上海的人口密度,也超过了北京。中国既是人口大国,又是相对高速发展的大国,未来人口的集中,仍将保持一段时间,北京人口继续增加,亦是必然。
行政主导体制导致北京无法减人
北京的人口聚居,确实造成了典型的城市病,如中心区人口太多,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 从十八届三种全会,到最近的几次关于城镇化的中央决议,均可看出中央控制特大城市人口的战略意图。
但是,控制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人口的战略意图,与现实中的城市管理模式,却存在着一定冲突,当下中国城市是行政主导制,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仅经济强大,更具有很独特的政治地位,而在一个按照政治地位排队的体制下,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意味着拥有很多权力主导下的公共资源。
北京的公共资源,独步全国。在教育领域,全国最好的学校,均集中于北京,在全国排名50位的大学中,有9所就在北京。在文化领域,全国最大、级别最高的媒体,剧团、出版机构等,均集中在北京。在医疗领域,北京有五十多所三级医院,全国第一,此外,在中国的100多个央企中,有超过50%以上的央企总部驻扎北京。
央企、高校,机关、文化团体、医院等几乎所有重要的公共资源,都大量集中在北京,对于人口的吸附作用非常巨大,虽然北京出台了系列控制人口的行政措施,但是只要这些优质资源不分散,根本无法遏制人口向北京集中的势头。
不仅是在权力体系中,北京居于过于强势的地位,在市场体系中,北京的优势也过于明显。2013年,北京人均GDP超过9万,而河北不到4万,差别超过2倍,;就人均收入而言,北京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0321元,而河北刚刚达到22580万,如果就人均财政收入,北京更是河北的5倍以上。
北京与河北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导致河北人蜂拥而入北京,未来这种趋势,仍将长期保持。不仅是河北,北京周边500公里以内的山东、河南、山西、辽宁等省市的人口,均大量涌入北京。
北京人口增长趋缓,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改革,一个是行政主导力量的削弱。未来北京若能迁官迁校迁央企,分散公共资源,则人口亦可分散部分。另外一个,是市场调节,成败取决于京津冀一体化是否成功。若北京能够与河北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完成产业转移,促进河北腾飞,随着河北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工作机会的增加,河北人口向北京流动的趋势,将会减缓,甚至出现回流,而随着全国的全面崛起,普遍的公平与富裕,将使各地都成为人间天堂,河南、山东、山西、东北等传统的北京外来人口来源大省,其移民北京的步伐也将减缓。
而在这两大改革完成之前,北京的人口增长势头,仍将难以遏制。
改变发展方式,北京人口仍有增长空间
财富流、产业流、人口流,实际上是三流合一。
当下北京的人口流动特点,其实是与其产业分布和财富分布特点息息相关。
2013年,北京GDP为19500亿,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六个区,总产值为13489亿,约占北京全市的70%,而其它十个远郊区,占比则只有30%。
六区总人口为1253万,约占北京市常住人口的60%,而这六区的面积约为1370平方公里,仅占北京市总面积的8%左右。北京城区的人口密度,是北京市平均密度的7倍以上,(是远郊区的16倍以上)。
而城区单位面积产出效率,是全市的8倍以上,(是远郊区的25倍以上)。
北京远郊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90%以上,十倍于城区还不止,人口却只有城区的三分之二,人口密度,不到城区的十五分之一,单位面积产出,则只有城区的不到失去的二十分之一。
北京的人口过多,一个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发展模式畸形,在城区和远郊区之间,产业都集中在城区,郊区缺少产业,由此导致人口都集中到城区,每天上班,所有人口都拥入城区,下班则都从城区撤离,所谓交通拥堵,都是发展模式畸形,人口分布不均种下的病根。而非人口总量过大的原因。
最近相传北京要寻找“副都”,似乎并不现实,北京本身都“没有吃饱”,大批郊区塌陷,造成了人口的畸形分布,未来随着产业向郊区转移,北京城区人口,也将部分转移到郊区,同时,还将吸附部分外地人口,最近几年,北京在东扩南进的基础上,更发展到普惠式发展郊区,未来郊区人口,容量巨大,特别是通州,大兴、房山、昌平、顺义等地,人口增长潜力巨大,北京的整体人口,仍然还将扩张。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jingjixuejia/17433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沪指昨日暴跌 证监会否认打压股市
下一篇:王思聪你这样做,有想过后果吗?
·资金与走势 本周两市累计净流入411.2亿元2015.01.24
·122亿资金净流出 五板块遭空袭2015.01.24
·机构资金青睐京津冀概念 亲题材弃蓝筹券商股2015.01.24
·大震荡显资金隐秘动向 79亿元大单争抢8只股2015.01.24
·30股获机构调高评级 大智慧目标涨幅超150%2015.01.24
·成交量突增前十只个股201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