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重大项目向民资开放不是恩赐

发布时间:2013-9-18 8:19:41 来源:腾讯博客 浏览: 【字体:
 

广东省重大项目面向民间投资(2013年)推介会9月16日在广州举行。这次推介会向民间资本开放了总投资达2515亿元的83个重大项目,涵盖交通运输、城市建设、节能环保等就目前来说有可靠的盈利途径而基本由国有资本垄断的诸多领域。据悉,当天即有9个项目进行了签约,投资额达58亿元。(9月17日《南方都市报》)

最近十多年,随着国家提出将国有资本“做大做强”的目标,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战略布局明显加快,虽然政策面上从来没有明确宣布过要限制民营资本的发展,但事实上当国有资本借助政府权力迅速扩展的时候,民营资本只能后退。这种格局对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已经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向民营资本开放投资领域,这已经成为最近一两年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个导向。在这方面,广东无疑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今年1—8月,广东省的民间投资已经完成了7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占到广东全省同期投资的55.7%。这既是广东民营经济本身就比较发达的反映,也是广东向民营资本广开门户的一个证明。

但是,目前这种向民营企业开放投资领域的行动,虽然从力度上看超过了以往,所依循的却依然是由政府赐予的路径。当政府牢牢地把握着对投资项目的审批权的时候,很容易将这种权力向与其结为一体的国有资本倾斜,而民营资本能够进入的只能是国有资本让出来的“边角料”。就目前来说,由于经济形势不是很好,政府希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为市场增加正能量,因此对民营资本网开一面,甚至允许其进入原来由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领域。但是,一旦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就很容易利用这种审批权来压缩民企投资,将好处继续留给国企。这就是民营资本多年来经常遭遇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进入某个领域看似没有障碍,却往往不得其门而入,或者即使进去了也会受到排挤,从而不得不自觉退出。

因此,在向民间资本打开投资大门的同时,政府更应该做的是改革行政职能,也就是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审批制,建立起让各路资本都能够方便地进入的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中央政府正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以简政放权为导向向市场释放活力,并已经为此分几批取消和下放了原来由国务院各部委拥有的行政审批权,总计已有200多项。很显然,这种收缩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审批权的改革,相比于将部分原来由国企把持的投资领域打开大门让民营企业进来,是一种更为彻底的改革,也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在市场化的机制之下,自行决定是否进入某些投资领域,在进入以后也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里展开市场竞争,更有利于企业内生动力的培植和发育。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推介会上说,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投资决策的主体。企业决策应依靠市场信号,按照价格的指引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安排资源的投放,而不是看政府信号。徐少华副省长的这番话道出了企业与市场、与政府的正确关系,政府不应该再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而是市场公平机制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政府在市场上的角色是根据有关法规进行事中和事后监管,而不是利用审批权来决定某一类企业是否应该进入市场。在市场机制健全以后,不管对哪一类企业,刻意地设置障碍或者在政策上给其“吃偏饭”,都是没有必要的,市场的力量自然会对企业形成优胜劣汰的淘洗机制,这样的市场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信息时报,2013年9月18日)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jingjixuejia/12903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