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就钱荒问题接受成都广播电台连线直播采访,这是我的准备稿,与实际播放的有不少差别之处)
1.近期,受“钱荒”影响,许多银行都提高了新发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抢钱”。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良性现象,有点饮鸩止渴的味道。
银行相关理财产品业务,其中一部分是保本型的,另一部分是激进高收益型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当下经济低迷期,高收益的风险系数更大。
理财产品一旦风险出现,银行因事先约定,是不承担相关主要的损失责任的,但这会损害银行信誉。理财产品也是双刃剑,其繁荣也必然导致银行存款的对应减少。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约7.3万亿元,同比少增1846亿元。随着存款增速放缓,一些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头寸紧张。有些银行就出现违规揽存行为,按照存款数量采取递进式奖励办法,容易导致恶性循环。
地方政府想出政绩拼命拉钱。以土地出让金和相关项目为抵押,利用地方的融资平台找银行融资,然后把它包装成信托产品,通过银行管道销售就成了理财产品。经过这样一倒腾,又投向了房地产等基建项目,所以,理财产品也是房地产泡沫的重要资金推手。
在李克强总理再三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新货币政策下,争夺现金流,不如守好自己的门户。银行业核心还是在自己的信贷质量、结构投向调整上做好文章,并控制存贷节奏和存贷计划,全面提高资金周转率,做到进退有矩。否则,不从大局入手解决自身肌体健康问题,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是必须防范的。
2.这次“钱荒”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您认为资金紧张局面将持续多久?
概况的说,这次主要还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警示测试,是中央开始新货币政策的预告,也是我们的金融领域确实出现了一些风险问题。“钱荒”出现了两个慌。一是流通货币短暂紧缺而引发银行业间互相抢钱以应对到期兑付,导致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大幅飙升;二是不辩真假的消息满天飞,造成了民众和企业的一定恐慌。但这个事件,有助于政府和民间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未雨绸缪。
造成这次“钱荒”的有外在原因,但核心是内因造成的,也有季节性因素。
美联储议息会议透露出缩减债券购买规模,逐渐退出量化宽松的倾向。包括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可能承受资金流出、货币贬值压力,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合法和不法的资金外逃,这对中国的流动性形成一定的实际和心理压力。
我们知道,5月份中国M2的同比增速依旧高达15.8%,人民币存款余额已逼近百万亿元大关,M2与GDP的比值已近200%,而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在如此大货币供应背景下出现钱慌,商业银行货币投向的过分激进和流转效率存在相当的问题。
在货币宽松娇惯下,近些年的商业银行逐步开始重“规模扩张”而忽视内在质量,求效益也出现走偏门现象,业务铺得太广,战线拉得太长,杠杆化手段频频使用,超出自身资本实力时“短借长贷”。
上半年,许多商业银行预期中央会出台刺激经济政策并降准降息,为了提前抢占阵地,贷款发放的太猛,存贷差比例出现偏离,据说一些商业银行受到央行和银监会警示,在中央明确货币收紧政策后,不得不临时应变弥补存款,这是一大原因。
再者,银行业普遍在金融市场拆入和拆出进行资金套利,再利用拆借利差,转投到房地产和地方融资等领域,有些项目是无法短期产生足够现金流的,又可能造成短贷长展期现象。但银行这种空转模式,加大了社会融资成本,比如中小企业私募债的价格是14%-15%,民间短期借贷的利率是20%-30%,信托是7%-10%,理财产品是5%-7%。实体经济背负过重,会引发企业无法完成预期盈利并导致一些资金被迫沉淀,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短期因素集中出现也是“钱荒”一个次要原因。比如:约有一万五千亿理财产品即将到期,再加上税收集中上缴及准备金补交叠加的存款流失。
另外,现在经济比较低迷,也是有一些银行不敢把资金放出来的因素在内,加剧了这种“钱慌”预期的紧张程度。
资金紧张持续多久这是多要素决定的,如果中央坚守现在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货币政策,我想这种紧张是会有一定持续性的,甚至会延续几年。
3.解决钱荒的根本途径在哪里?您预计央行近期是否会降息降准?
接上边的话,我觉得无论是银行业还是企业,都应当明白,货币供应从过去的过宽到现在收紧,是中央立足长远的非常正确的决策,我们现在固守在过去的思维里,把“钱荒”看成一个负面的东西,实际上,在可控范畴内和货币超发下,闹下“钱荒”,是非常有必要的。
货币供应失衡一定是和经济结构失衡紧密关联的,过去货币供应过宽是有很多副作用的,而现在下决心要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经济质量,必须让子弹飞一阵,让“钱荒”荒一阵。提高货币供应投放质量,投到该投的地方上去,对落后产能和调控产业,就该让他们的钱短缺。通过“钱荒”,让银行业自我提高防范风险内控,来挤掉一些过分激进的业务,减少金融风险。
在此前提下,我觉得应对“钱荒”的根本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跳出银行解决宏观经济定位,进行结构性的壮士断腕手术。现在货币供应总量,已几乎没有增加的空间了,怎么“盘活存量”那?银行和地方融资平台过多的把钱投向了房地产及配套领域,房价调控一再出现越调越涨问题,根子在于没有釜底抽薪,这与经济结构调整是矛盾的。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其吸收流动性和要求流动性托底的金额越来越庞大,如果能够让房地产冷下来,并让其资产价格回归合理正常水平,其对整个流动性释放出的金额也会是巨大的。这是盘活存量的主要方向。
二是要银行业加快配套改革步伐,比如利率市场化,比如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等。现在最“钱荒”的是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而中国的未来,很大程度是依靠一批符合新经济产业方向的中小企业繁荣发展的,大银行天然倾向于跟大企业打交道,这几乎成一条市场定律。即便是美国,资产规模小于1亿美元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高达96.7%;而资产规模大于500亿美元的银行只有16.9%。再发展一批中小银行,才能对口解决好中小企业的钱荒问题。
三是政府要创造适宜的经济环境。以李克强总理为首的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以来,连续几次下放和取消160多项行政审批权限,同时,提出了要解决好政府职能和市场定位问题,还期待在减税方面有所行动,并更严厉打击经济腐败。组合拳的实施,为企业运行提供一个成本低的空间,才会激励经济创造和财富增长,才能稳定改善就业,也才能根本上改变银行资金空转现象,“钱荒”就不是问题了。否则,企业办点事盖几十个章,在加吃拿卡要,干了也赔钱,谁还去干实业,又加剧钱生钱虚拟游戏接力,贷款发不出去,很多资金就会瘀积到银行间市场。
至于降准备金和降息问题,我觉得至少最近不可能,否则经济调控可能前功尽弃。我反而建议对调控的产业单独加息。可抑制落后产能增加,并部分解决负利率问题。
4.“钱荒”对企业、对个人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这次钱荒的性质刚才已表述清楚了,对个人没有什么影响,大家不要无端的心慌,吃四川火锅的现金流没问题,呵呵。
对于企业影响会大些,这也是区分不同情况。总体情况是,社会流动性是很充裕的,不是缺钱,是缺乏好项目,是缺乏社会信用。项目和信用好的企业,永远不缺钱。当然,对整个企业层面来讲,中国粗放经营时代已经结束,你还是老一套,必然会走上“钱荒”的道路。
5.银行闹“钱荒”,使得少数储户担心自己的个人账户资金安全。您觉得有必要那么担心吗?
目前这个没必要,但民众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的银行是连带政府责任的,银行业稳定的意义超越一切企业。
作为银行业,本身是企业,如果我们下一步深化改革的话,一些银行间的兼并重组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是正常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银行破产也是有可能的,这个民众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或许,有些人,会为了绝对的安全,会把存款放在家里,每天抱着睡觉才觉得踏实,但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这样做。
至于选择投资理财,是每个人的权利,这和银行存款不同,是对应风险的,安全问题要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