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学家 >> 浏览文章

把贸易战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契机

发布时间:2013-6-14 9:41:30 来源:腾讯博客 【字体:
 

自欧盟决定对我国出口欧洲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初裁征收11.8%的反倾销税后,中国和欧盟这两个全球大经济体的贸易战骤然升级。6月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启动对欧盟进口葡萄酒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程序,有报道称,中国政府后续还可能启动对欧盟国家出口我国的汽车产品的“双反”调查。随之,欧盟又计划向WTO(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抗议中国对欧盟国家对华出口的不锈钢管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

中国针对欧盟国家对华出口的不锈钢管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这个事情肇始于2011年。当时,江苏的两家特殊钢企业向商务部提交申请,要求对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相关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商务部在受理后,于去年11月8日公布终裁结果,对这一产品征收9.2%至14.4%的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从税率来看,中国政府还是采取了很克制的态度,并不希望彻底关闭欧日产品对中国的进口。当时,欧盟和日本对中国政府的这一行动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日本政府在去年12月已就其中的无缝钢管一案向WTO投诉抗议中国,但欧盟并未采取行动。现在,在中国政府提出对欧盟出口至中国的葡萄酒进行“双反”调查之时,欧盟准备向WTO提起申诉,其间所包含的“报复行为”倒是清晰可见的。

WTO作为国际贸易组织,要求其成员国之间的市场互相开放,但是由于各个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因此WTO又要求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不致影响到进口国的企业运行,特别是防止用市场倾销手段来排挤进口国企业的市场份额,避免对进口国的企业形成威胁。中国自加入WTO后的10多年时间里,基本上遵守了WTO的这一原则,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大门打开得越来越大。中国的这种市场开放使美欧日等全球重要经济体得以进入中国市场,对于扩大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起到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中国产品虽然也在WTO框架之下打开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但是由于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的掌控和运用方面“技不如人”,因此出口的大多是低端的民用产品,对提升国内经济质量并无多大帮助。

美欧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所挑起的频繁的贸易摩擦,是与WTO精神所不容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但是,从目前来看,美欧日凭借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优势,还很难收敛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这对中国的经济复苏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政府当然要展开有理有节的博弈,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不妨将其看成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契机。

最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既往那种盲目扩大产能,以此来拉动GDP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因此正在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但效果并不如意。不必讳言,无论是前一时期的光伏贸易战,还是此次欧盟挑起的不锈钢贸易战,这两个产品在国内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在这同时,中国企业在这两个行业又缺乏对国际领先技术的掌握。即以此次引起纠纷的不锈钢管产品来说,中国钢铁工业尽管产能严重过剩,全行业已经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但是中国生产的超高压类产品还不能适应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以及一些核电设备的应用,以至不得不依赖进口,重点行业的高钢材进口量每年达到30—40万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虽然启动了对欧盟和日本的不锈钢管产品反倾销税,,但实际上并不能完全阻断这两个经济体对中国的不锈钢管进口。而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产业虽然也有出口,但由于其产品并不具有领先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西方国家可以肆无忌惮地对中国企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使中国企业无法从事正常的出口生意。

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使中国企业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对加强经济结构转型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把贸易战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契机,要求政府推出更有针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也要求企业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国内市场,生产适合于国内消费市场的产品。我们经常说,中国是一个大市场,这个大市场当然是属于全世界的,我们没有必要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对国外企业设置贸易壁垒,但是这个市场首先应该是中国企业的,如果中国企业拿不出过硬的产品,那么,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只能受制于人,连本土市场上应有的地位也有可能失去。

 

(北京青年报,2013年6月14日)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xuejia/10376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