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稳定与发展相辅相成

发布时间:2013-6-4 7:51:57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稳定与发展相辅相成

徐鹏飞绘

  本版5月16日、27日两期报道介绍了西亚北非和东南亚地区民众对稳定与发展的期盼。没有稳定,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都无从谈起。本版今天约请世界各国专家发表看法,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稳定是头等大事

  只有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下,才谈得上发展。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

  彼特·卡济诺夫斯基(波兰政论家、波兰议会前议员):稳定是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这是波兰人民对近20年来波兰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后得出的结论。波兰社会在上世纪80年代经历过长期政治动荡,后又经历了社会剧变的阵痛。痛定思痛,波兰终于迎来了稳定发展阶段。正是得益于社会的稳定,波兰目前已从发展中国家跻身世界上20个最发达国家行列,同时也是10个最富裕的欧盟国家之一。可以说,近20年的社会稳定,是波兰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张蕾(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研究员):稳定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环境,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都无从谈起。发展可以长久地保障国家、社会的稳定。今年上半年,欧盟轮值主席国爱尔兰将任期内工作重点归为“稳定、工作、发展”三个词。这是在充分考虑当前国际环境、欧洲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后提出来的,是欧盟各成员国、社会、公民的共同目标和心声,也是欧盟决策层苦苦找寻的中心词,是解决欧盟众多问题的核心答案。

  黄育川(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世界银行前驻中国首席代表):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动荡不会有好的发展环境。而经济不发展,则是社会动荡的主要根源。在西亚北非国家,人民起来抗议,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一直很糟糕。

  穆罕默德·卡纳伊斯(叙利亚《复兴报》总编辑 ):叙利亚曾经在中东乃至全世界以安全稳定著称,经济稳步发展,民众幸福感较强。但自2011年3月危机爆发以来,叙利亚安全局势全面下滑,战乱频仍,经济、民生等领域出现全面衰退,数百万民众因为战争背井离乡,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因不稳定而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事实证明,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甚至连保持原貌的可能性都没有,社会只能在矛盾与困难中倒退。

  哈桑(埃及开罗大学政治教授):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极其密切。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一个国家,如果缺失了最关键、最起码的稳定因素,难免会陷入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遭遇动荡的突尼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变化和现状,就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稳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保障和第一前提。

  雅科夫·别尔格尔(俄罗斯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没有发展,稳定就会变成停滞、衰退、腐朽。发展与稳定概念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常常是全面的、多维的、动态的。

  社会稳定取决于不同领域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道德领域、文化领域、社会及经济领域。公民社会的不成熟、法律与政治体制的不完善、道德权威的缺位等,都可以阻碍矛盾的及时解决以及对冲突的预防。

  李东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内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基本生存权。和平与稳定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下,才谈得上发展。在实现了和平与稳定的国家,如果能积极投入国内建设和发展,使人民安居乐业,无疑会有利于巩固和平与稳定。

  刘培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稳定本质上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的一种状态。稳定的内涵比较广泛,既包括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有序运行,也包括良好的国际治理和国际关系。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由人推动的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从长期的历史过程看,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同时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稳定。能否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稳定,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管理好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的结构变化,尤其是利益结构的变化。

  包容性发展是关键

  从长期历史经验中可以得到一条重要启示,即保持稳定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有利于让发展进程中利益结构调整保持有序状态。

  刘培林:从长期历史经验中可以得到一条重要启示,即保持稳定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是人民群众凭借自身人力资本,公平而充分地参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并分享发展成果的发展。包容性发展之所以能够从根本上保持稳定,是因为这样的发展道路最有利于让发展进程中利益结构调整保持有序状态。

  包容性发展道路之下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整个社会对二次分配、转移支付等再分配制度和政策工具的依赖和使用,可以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公平而充分参与的条件下实现发展,才是人民群众充分认可的发展。

  彼特·卡济诺夫斯基:波兰近年来的发展经验,以及欧债危机以来一些国家发生社会动荡的教训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须避免大幅度波动。只有保证稳定的就业机会,杜绝贫富差距过大,及时消除潜在社会矛盾,才可以保持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张蕾:国家要稳定,首先人民要安居乐业。这就需要政府注重治安、住房、物价、医疗等民生问题,切实改进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扩大就业渠道,让更多的中青年人能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还需要政府全力打击贪污腐败,用公平、正义为人才铺就发展之路。人民安居乐业了,对政府就会信任、欣赏、拥护。

  穆罕默德·卡纳伊斯:就目前的叙利亚而言,达到稳定的唯一出路就是使用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危机。始于2011年的阿拉伯国家政局动荡已经证明,一个民族的、民主的政府才最有利于这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照搬西方的所谓民主社会模式,往往水土不服、得不偿失。叙利亚作为一个国家,需要改革,但改革必须要循序渐进。一味推翻旧体制,会造成国家安全与政权的真空,叙利亚在地区、世界上的力量会被削弱,甚至会导致国家与民族的分裂。

  豪尔赫·卡斯特罗(阿根廷战略计划研究所所长):保持社会稳定的最主要条件,是解决好发展与分配的矛盾。既要通过经济发展来提供就业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又要搞好财富分配公平和机会公平。最近一些年来,巴西、墨西哥、智利等拉美国家政治局势稳定,人心比较安定,企业投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正在迅速改善,这些国家正在体验稳定和发展的甜头。

  艾敏(埃及《金字塔报》国际部主任):从国家层面上说,政府要教育和引导民众遵纪守法,使人们明白即使对工作现状和工资待遇等多有不满,也应该通过合理、合法的温和渠道表达,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极端甚至暴力的方式去改变现实。就个人层面讲,安于本职工作、乐意进取、争取为国家多做贡献等,都是保障社会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只有个人素养不断得到提升,国家稳定才能得到有效维系。

  李东燕:对存在不稳定隐患的国家来说,要保持稳定,首先要逐步消除导致冲突和不稳定的各种因素,缓解诱发冲突的各种矛盾。还需要营造有利于和平与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维持社会持久的包容、团结与和谐,在维持和平与稳定这一点上,达成稳定的共识。要保持稳定,也需要不断进行制度上的调整、创新与改革,使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更合理、更可持续。

  道路正确是保障

  保持稳定要有识别、释放和化解不和谐因素的机制。选择一条能为本国人民接受的、正确的发展道路,是消除不稳定因素、实现长治久安的保障。

  彼特·卡济诺夫斯基: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失业和贫富差距过大是威胁社会稳定的两大主要问题。要克服这两个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实施平衡稳定的经济发展政策。其次,要确保政府的高效和廉洁,着力解决事关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的基本问题,如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等,防止出现贫富严重分化局面。

  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国家间应加强经济合作和经贸往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应保持各自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相互尊重国家或民族的政治传统、宗教习俗和文化差异,促进民族融合。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政治或经济制度,只有最符合各自国家或民族特点的政治或经济制度。

  张蕾:政府首先要把自身队伍建设好,为人们解决好民生问题,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有能力、讲公平、有效率的良好形象。

  哈桑:一是政府要对潜在的不安定民意、民情等积极加以疏导。二是竭力营造全社会求稳定、谋和谐、共发展的大环境,在国民尤其是在年轻人心中树立牢固的稳定和发展意识。在这方面,中国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

  事实上,当初站在“革命”最前列的不少年轻人现在已经意识到了稳定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性,明白了许多问题并不是靠一时冲动的情绪和过激行为所能解决的。游行并没有带来年轻人所期盼的工作,没有使埃及摆脱窘境。

  黄育川:政府要向人民展示,对人民是负责的,能够提供人民所需要的服务,并能够有效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西西利亚·弗兰克林(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国际事务高级官员):政治上的清廉和公开很重要,渐渐地,民众与自己支持的政党之间会形成一种亲和力。政府预算和公费开销的透明赢得民众的一种信任感。建设良好的国家制度,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内在推动力。

  李东燕:从国内层面看,和解与和谐是消除不稳定的关键,这对稳定与发展来说是重要前提。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信誉,建立健全民主法治。

  从国际方面看,许多国内不稳定都受到地区冲突和国际冲突的影响。因此,地区及国际关系的稳定与积极合作,也是消除国内冲突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从微观层面看,社区、邻里和谐关系的建立对消除不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如何消除冲突和不稳定根源,国际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有不同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各国应该根据本国本地区情况,选择适合本国的和平与发展道路。选择一条能为本国人民接受的、正确的发展道路,是消除不稳定因素、实现长治久安的保障。

  刘培林: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解决旧的矛盾,而同时又在产生新的矛盾。稳定是一种相对的状态,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不和谐的因素。这就意味着,保持稳定一定要有识别、释放和化解不和谐因素的机制。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不同时期保持全球稳定所面临的挑战也不相同。历史经验表明,在主要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时,挑战尤其严峻。需要妥善应对全球力量对比变化,摒弃零和博弈观念,营造实现共赢的大环境。

  不稳定——

  百姓受害周边遭殃

  一个国家不稳定,最受苦的是普通百姓,个人发展根本无从谈起。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一国动荡和冲突很容易外溢,对邻国和整个地区甚至国际格局都会构成威胁。

  雅科夫·别尔格尔:社会不稳定将给社会的道德水准、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心等带来消极影响;破坏投资者信心;公民难以获得可靠的社会支持与帮助;犯罪率上升,大规模抗议活动几率提高。从国际上来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将很难捍卫国家利益,很难保护自己公民与公司在海外的利益;公民对抗外敌的能力显著下降;人才与资本外流加剧。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就由于人才外流而影响了科研潜力。

  彼特·卡济诺夫斯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动荡和经济“休克疗法”,是全体波兰人民的噩梦。无数波兰人在一夜之间失去工作,物价飞涨又使许多普通民众的财产化为乌有。历史上,每当周边邻国政局动荡之时,都往往会祸及波兰,波兰人热爱和平与稳定。

  拉蒙·塔玛梅斯(西班牙皇家道德与政治学院院士):现在包括西班牙在内的南欧国家都在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且这些国家的问题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同时也体现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不稳定和政治不确定性,这对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豪尔赫·卡斯特罗:拉丁美洲国家在历史上多次取得过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阿根廷在20世纪最初20年的人均收入水平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相当,巴西在上世纪60年代曾出现“巴西奇迹”。但这些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相继出现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导致经济衰退、国民生活水平下降。在动荡的国家,没有企业敢投资,没有民众安心工作,只有对立、对抗、冲突,每一次政治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经济衰退。

  张蕾:一个国家不稳定,最受苦的是普通百姓,个人发展根本无从谈起。一个不稳定的国家对周边地区、国际社会的影响很大,比如政治沟通、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活动都会到严重影响,会成为一个地区的危险因素,甚至成为被别国利用的工具。

  穆罕默德·卡纳伊斯:叙利亚政府的确存在腐败和专制问题,西亚北非地区动荡再次给了外部颠覆叙利亚的机会。叙利亚走上了流血冲突之路,成了大国势力的博弈场。目前,叙利亚各个领域均遭受巨大打击。比如,原来汽油产能充足,因战事影响了汽油运输安全,政府不得不提高油价,民众直接受害。

  艾敏:不稳定可以使经济陷入困顿,社会乱象丛生,民心涣散而缺乏凝聚力。在埃及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进程中,年轻人处于迷茫和失落状态,他们甚至连上学和读书的心情都没有,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如果一个国家不幸坠入持续的动荡,那将是民族的悲剧,会造成方方面面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对国家和社会构成“负能量”。

  泽兹·萨纳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社会犯罪学教授):瑞典经济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最近瑞典有些地区发生了骚乱,这跟失业率升高有很大关系。失业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参与骚乱的这些年轻人多是移民,在学校里没有受到应有的管制,又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成为不稳定因素。

  李东燕: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一国内部动荡和冲突很容易产生外溢。一国内部的冲突和不稳定,对邻国和整个地区甚至国际格局都会构成威胁。如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引发的难民问题,以及对国际劳工、移民造成的损失。国内不稳定也加剧了地区关系和国际关系的不稳定,为不同国际势力的插手制造了机会,进而从政局动荡发展到暴力冲突,最后演变为国内战争和地区冲突。

  刘培林:没有稳定,政治、经济、社会将陷入无序状态,人们对未来就不会有稳定的预期,自然就不会从事生产和投资活动,发展和进步便无从谈起。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李增伟、李永群、吴成良、焦翔、黄培昭、张晓东、范剑青、商璐、丁大伟、崔寅采访整理)


发送好友:http://txt.sixwl.com/jingjishiping/9895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