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奎推动人口城镇化 重在提升城市群的质量
目前,一些省、市纷纷以省会、地市为中心、提出要构建各种不同的城市群。应该指出,城市群也存在着发展质量的问题,简单依靠在规划图上画圈圈,以及不恰当地通过行政力量捏合的许多所谓的城市群,存在许多问题,将会演变成未来的“城市群病”,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地方的城市群规划不切实际地夸大资源的向心集聚,规划的科学性较差。二是城市群内部缺乏沟通协调机制。三是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的问题。四是城市群人口承接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
提升城市群质量应把握以下重点:
第一,促进各类型城镇有机分布,推动人口城镇化。在一个高质量的城市群内,大城市要素市场发育完备,具有较强的规模效益,是各类企业总部区位选择的理想场所,有利于集聚高端服务业人才。城市群内的各类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功能独特而互补,方便企业进行区域布局,同时能够吸引大量生产性服务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生活。大城市、中小城市与小城镇通过便捷的交通线路予以连接,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城市的优势,成为具有活力的新型城市化地区,这为人口在城市群中的相对均衡化分布创造条件。通过在城市群内分流人口,推进人口相对均衡分布,既能避免大城市过度膨胀,又能避免中小城市、小城镇规模过小,达不到经济发展的“人口门槛标准”。
第二,发挥城市群经济效应,提升全球竞争力。城市群的发展不是一味拼凑城市数目,盲目追求面积与人口规模扩张,而是要千方百计增强城市群的各种积极效应。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点,成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有机结合,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新型地域单元。否则,城市群就仍然停留在粗放式增长的状态。一是要提升竞争效应,竞争效应导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二是要提升学习效应。城市群内的城市联系紧密,城市创新的各种做法能够很快被其他城市学习掌握,能够转化为城市自身的能力。三是要提升成本节约效应。城市群内部城市共同举办一系列活动,由于存在着既定的各种沟通渠道,协调成本相对较低。四是要提升规模效应。有些重大项目需要足够大的消费群体或配套能力,才具有投资价值。例如一些大型的生产资料市场布局就要求区域范围内要有足够多的上下游企业。五是要提升品牌效应。城市群形成后,城市群的城市既获得城市群的集体品牌,也有自己独特的城市品牌,这对于国际合作是重要的无形资产资源。
第三,加强城市间合作,治理面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所谓面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是指这类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一个或多个城镇,并且影响到一个或多个城镇。大江大河大湖的污染问题、城市群的空气污染问题等等,都构成了面域性生态环境问题。面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在城镇群范围内进行治理,才能收到根本性的效果。从技术上来说,面域性问题涉及的环节较多,只有多个城镇协同解决,才能将问题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后果、间接后果查找清楚,对症下药。
第四,推进城市群协调机制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都通过探索城市群的不同治理模式,来推动城市群协调能力建设,发挥城市群的积极作用。我国的城市群的发展刚刚起步,依托于不同行政级别的市、县、区、小城镇,城市群之间的行政协调色彩较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发挥好行政协调的优势,又要注意培育城市群之间的市场协调机制。具体来说,一是继续强化城市群内部的省市长协商会议机制,从行政资源上支持城市群协同发展。二是强化不同主体的参与,建立不同形式的城市群合作委员会。这些主体包括城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媒体、非政府组织等。三是围绕城市群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如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等,设立一批课题进行研究,并力求研究成果能够进入城市群各类专项规划。四是创新合作形式,通过城市群论坛、城市群招商会、城市共同品牌营销等方式,为城市群内的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条件。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冯 奎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shiping/9475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地王“调戏”调控 “胸罩”娱乐大众
下一篇:梅新育对华贸易保护无助欧盟复苏
·IPO重启究竟看谁的脸色2013.05.27
·中国电商重启IPO2013.05.27
·五家券商33个IPO项目恐中止2013.05.27
·拟IPO城商行坏账快速上升2013.05.27
·湖南拟发行地方债 154亿2013.05.27
·申购人是否合格,欢迎市民监督20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