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融资乱局的根源
如今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俨然已成为臭名昭著的过代名词,在一片喊打声中破产的破产,关停的关停。但融资市场之乱还在继续。今年以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有限合伙企业,接过了另类融资的接力棒。不管冠之以股权投资基金抑或是夹层基金之名,其中相当比例是为企业提供融资的壳公司。
这些合伙企业背后,有的涉嫌非法集资,有的则是金融机构的资金平台,目的是为了规避金融监管。交易结构越来越复杂,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越来越高,中小企业仍然是融资乱世最后的买单人。
目前银行和信托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根据人民银行统计,2013年前四个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超过7万亿,其中银行现在贷款超过3.4万亿,信托贷款新增超过1万亿,合计占社会融资超过77%。2013年银行业面临较大挑战,利润增速放缓,不良贷款压力上升,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房地产开发贷存隐患。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前四个月,大型房企通过银行和信托的融资成本却不断下降,可谓融资市场之怪现状。有专家说,这是贷款需求下降使然。笔者认为这是贷款资金扎堆、资金供求结构性失衡导致。为何银行和信托公司容易出现贷款扎堆,宁可降低贷款收益也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呢?有的专家说是风险控制要求所致,但笔者认为金融机构自身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这些不足集中表现在财务审查和行业研究方面。
财务审查不严。借款人财务报表可以不经审计,因此,大量中小企业都有两份甚至更多财务报表,其中一份专门用于申请银行贷款,而这份财务报表离企业真实财务情况相差较远。
行业研究基础薄弱。对行业现状的掌握和发展趋势的了解是控制项目风险的重要环节。以房地产为例,除少数专业国有大行外,绝大多数银行、信托公司极少配备具有建筑和地产运作经营的专门人才,更少有银行能像证券公司一样建立基于行业细分的研究团队。
以上不足使银行和信托公司很难把握借款人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了解项目投资前景。这些不足在单边牛市中被掩盖了。当出现市场调整的时候,容易集体陷入迷茫。受业绩考核压力,在看不清形势的情况下,只能扎堆向大型企业投放资金。其实这种迷茫在2009年的地方政府融资中就已显现,在去年也出现了一些苗头:大量地方商业银行基于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正式和非正式的信用增级措施,“闭着眼”投放资金。这背后折射了风险控制能力的惨白。
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加大对行业研究的投入是必要的 ,而且相对容易实现的。加强财务审查,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总对总合作,通过与企业共担审计费的方式,加以解决。如果上述问题不解决,融资之乱难言终止,中小企业的春天还非常遥远。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shiping/9332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中国融资乱局的根源 融资规模 融资成本 信托公司 借款人
上一篇:从安倍经济学到安倍心理学
下一篇:“安倍经济学”隐忧
·消息称房产税二轮试点放弃存量征税方向2013.05.22
·上周42个城市六成房价同比上涨2013.05.22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出现普涨征兆2013.05.22
·深圳下周一可去7家受托银行申请公积金贷款2013.05.22
·广东中山高级人才首次买房享10万补贴2013.05.22
·广州二手房价继续涨 二手房手快有手慢无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