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被就业”是高校之耻
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699万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要求学生签完就业协议才能换取毕业证,以此提高学校就业率的“被就业”现象,也再次来到我们面前。
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在不断增加,面对就业难,学校想尽办法提高就业率。于是,出现了学生“被就业”的现象。因为,不少学校对学生作出“要求就业”的行为,很多学生为了顺利毕业,就找到中小民营企业签订临时就业协议,使得这些民营企业变成了大学生们的临时“收容所”。
“被就业”现象是有因可循的。教育部在2003年出台了规定,要求高校不能只管扩招不管就业。就业率明显偏低的高校,原则上要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低增幅。学校为了保证每年的招生以及国家对学校专业设置、财政经费的支持,就开始玩起数字游戏。通过用扣押毕业证、签就业协议书等方式在就业率数据中注水。学校过于追求表面的就业率,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在一定程度上坑害了企业。
首先,学生工作没有得到实际落实,拿不到工资薪酬,更享受不到福利待遇,也为以后档案转接造成负担。个别学校甚至不管学生平时课业情况,只要签就业协议,就发放毕业证。这样并不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其次,掩盖就业难的事实,使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无法掌握学校的真实情况,对学校的教育培养模式正确与否无法判断,对教育质量是否过关也无从评价。凭借不实数据当做“招牌”来糊弄外界,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
同时,学生为了顺利毕业,会拿着就业协议书找到一些民营企业盖章。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用人需求比2012年同期增加6.08%。本来企业求贤若渴,以为招来了人才,可是,章盖完了人却不见了。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无疑会给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带来麻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运作。
为了保证就业率而鼓动甚至强迫学生签就业协议,以此来“蒙骗”外界,这对本应以诚信为本教书育人的高校来说,的确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耻辱。
要洗刷这种耻辱,高校就业率的统计方式就应当进行调整。高校在就业率上实行自主统计、上报教育管理系统发布,并且与学校的招生指标、财政拨款、专业设置等利益密切相关。这样的统计数据难以保证客观性和真实性。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了解高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杜绝“被就业”等不合理现象,为广大毕业生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空间。
同时,企业要防止“受骗”,也需从自身开始。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想留住人才的希望迫切。但是,也要管好自己的公章,不能轻易就盖。否则不仅留不住人才,还反受其害。企业应主动与学生和学校方面进行沟通,让毕业生了解企业真实的发展情况和前景,靠自身实力吸引学生前来就业。
高校作为育人之地,应当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企业在提高自身吸引人才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之形成良好对接。只有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才能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树碑立传,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择业条件,为企业发展引进合适的人才。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jingjishiping/9265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学生“被就业”是高校之耻 学生“
上一篇:人民日报整治奢靡风必须强化对权力的制约监督
下一篇:为什么提出央企利润增长10%的目标?
·防“滞胀”还靠激活实体经济2013.05.21
·中国经济滑向“滞胀”?2013.05.21
·须高度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2013.05.21
·塞浦路斯将对公民房产实施阶梯式征税2013.05.21
·中国和印度将成为世界上最大投资者2013.05.21
·朝韩4月贸易额减少近9成 降至上世纪90年代水平20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