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如何把流到海外的消费力导回国内

发布时间:2013-4-7 7:51:2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体: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日前发表的一个声明说,中国人2012年在海外旅游消费额达1020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比2011年的730亿美元海外旅游消费额增长了40%。现在,中国已经超越美国等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的国际旅游消费国。

  中国人成为国际旅游消费市场的翘楚,这无疑是中国的一大骄傲,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不仅使国力增强,也使中国人有了能够畅游世界并且在海外市场上大批量购买货物的经济实力。在整个世界因为持续的金融危机而陷于经济低谷的艰难时刻,中国消费者的这种实力尤为世界各国所看重。

  但是,中国消费者在海外市场上舍得花钱,在国内市场上却表现平平。最近几年,基于原来以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国家作出了经济结构转型的决策,期望以内需的振兴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是其效果却难以彰显。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2011年的名义增长率为14.3%,如果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仅为12.1%,增速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在我国去年底录得的GDP总值519322亿元中,内需市场占比不足40%,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消费通常可以占到七八成比例有很大差距。由于内部消费力的不足,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受到很大的制约,推动经济增长仍然不得不倚重于扩大投资。

  去年我国内需的增长幅度为14.3%,这与中国消费者在海外旅游消费市场上的消费额增长40%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部分在改革开放中富起来了的中国人喜欢到海外旅游,同时大批量地购物,使我国成为国际第一的旅游消费大国,这只能表明,中国民众的消费并未已经饱和,而是拥有强大的消费力。国外机构的调查表明,法国境外游客的奢侈品消费已超过本地消费,占整个法国奢侈品消费的60%,而意大利市场的这一比例也上升到了40%,中国的游客已成为2012年整个欧洲奢侈品市场免受危机波及并实现增长的最大动力。

  中国人拥有强大的消费力,但他们却热衷于通过海外旅游在海外购物,将本来应该是在国内发挥的拉动内需的作用用到了海外市场。这中间或许有消费习惯的影响,一款产品“漂洋过海”而来,相比于在国内的家门口购进,似乎更有价值。但是,除此以外,影响消费者这种行为最重要的仍然应该是经济因素。

  中国的经济运行,始终是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推进的,政府将推动经济增长作为其重中之重,从而形成了对经济运行的绝对控制。这种体制保证了以GDP的高速增长为标志的经济增长,但也形成了政府对经济绝对的支配权,政府因此成为经济增长最大的获益者,而政府收获这种利益的途径只能是税费的征收。层层加码的税费征收形成了我国很多商品的价格高于国外同类商品的状况,甚至一些中国的出口商品在海外市场上的价格也可以低于国内市场的同一商品。

  在这种由政府笼罩于市场的体制中,市场竞争不可能充分展开,尤其是一些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资源类产品,其定价根本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但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具有政府的后盾,却可以畅通无阻。扭曲的市场必然造成扭曲的消费,消费者在缺乏选择途径的情况下,固然只能被动消费,但一旦进入海外旅游市场,当然会作出他们在经济规律支配下的选择。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政府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过多的欲求,政府自己也俨然以“经济人”自居,放松了对市场的监管,导致一些“问题商品”时常出现于市场,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信心。最近出现的香港奶粉市场“限购令”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注脚,正是由于政府长期对国内奶粉市场监管乏力,导致“问题奶粉”不断出现,消费者只能转而通过香港市场求购海外产品,才在香港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

  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振兴内需,而这部分借道海外旅游而出现的海外消费对于拉动内需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正能量,有关方面应该将其导回国内市场。当然,将流到海外的消费力导回国内,不是用行政命令,而是需要重塑国内市场在消费者中的信任。作为政府来说,一方面应削减对经济运行的干预,尤其是放弃对垄断企业的政策性支持,让市场竞争充分发育,让国内商品建立起与海外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价格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集中精力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让消费者在家门口也能买到价廉物美的放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