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应以新思维面对微信收费争议
凭借中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QQ的威力,腾讯公司的新型通讯软件“微信”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用户可通过微信进行文字聊天,甚至还可语音和视频通话。如今,微信被视为腾讯对电信运营商的一种挑战,甚至有人说腾讯将凭借微信成为中国的第四大电信运营商。
在这种压力下,对微信的指责也逐渐出现。去年12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的高管都在不同场合公开“炮轰”腾讯,称运营商传统业务正在受到微信的影响,微信所造成的“信令风暴”,严重影响了短信、语音业务的用户体验。
从技术上看,在通讯中,一定量的信令伴随一定的语音和流量,所以,运营商只需对流量收费即可,无需对信令单独收费。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应用的信令与流量之比出现了很大差异。比如,流媒体、下载,1小时会产生60-200M流量,产生1-15次信令呼叫;QQ、微信为保持在线状态,会频频发送“心跳消息”的信令,一个小时产生80次呼叫信令,而其文字聊天产生的流量却很小,仅100K。但另一方面,当信令通道满载时,即使语音和数据通道是空闲的,也无法传输。所以,从技术上讲,微信的信令冲击的确有可能影响到其他用户的语音和数据体验,国外也发生过信令冲击影响其他业务的案例。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针对微信收费有其合理的一面。如果用货运来打比方,信令就像货车,流量就像货物,信令运输着流量。运输企业通常是针对货物重量计费,但运输海绵,则会按体积计费。
不过,在我国现状下,仅凭运营商的一面之词就认定微信会影响语音和其他业务,显然是难以服众的。此外,即使运营商要针对信令收费,也应该有一个一视同仁的信令计费机制,而不能针对某一个应用、某一家企业进行收费。现在运营商剑指微信,显然就是一种选择性收费,其目的也很明确,不仅仅因为微信的信令影响到其他用户的语音和数据体验,更重要的是,微信影响了运营商的业务盈利能力。
实际上,作为国企的网络运营商的利润虽然减少了,但在现代社会,网络是一个具有很强外部性的东西,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谱,这些网络公司的技术创新最终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所以,从国企的伦理出发,三大移动运营商应该用更广的胸怀来支持这些技术创新,而不是利用垄断优势打击它。如果三家运营商仅站在纯市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只有打破网络运营领域的垄断,完全向各种经济成分开放,才会有真正的市场。这个时候,再来谈市场和收费,才是公正的。
当然,退一步看,企业想获取更多的利润也属正当。不过,在此次争论中,工信部的态度却非常值得商榷。2月底、3月初,工信部两次召集三大运营商与腾讯公司的负责人,一起商讨微信业务的监管、收费等问题。如果上述举动还显得暧昧不明的话,那工信部部长苗圩的态度则更为明显。根据苗圩3月31日在出席第二届岭南论坛期间的说法,工信部目前正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并已要求运营商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提交工信部。苗圩还表示,收流量以外的费用也是合情合理的,但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苗圩部长的表态是合适的吗?工信部到底应站在什么立场上呢?是站在国企的立场上,站在保护相对弱势的民企立场上,还是站在更高的、但更抽象的所谓行业发展前景的立场上?答案是:都不是。
即使不排除工信部在制订宏观行业政策上的积极作用,但微信收费的问题,本质上仍是一个行业内上下游企业争夺市场利润与市场机会的微观问题。在这类微观问题上,工信部行为的第一准则是遵守法律,在法制的框架内让企业自主解决。所以,我们希望工信部能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精神,“真正做到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让微信收费乃至其他信令应用的收费问题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之间的正常博弈,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这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标签:工信部应以新思维面对微信收费争议 信令 谷歌 苗圩 计费
上一篇:评论房产税对挤出二手房泡沫没多大益处
下一篇:房地产调控不能总是扔“靴子”
·社保基金去年收益率7% 运营广东养老金获较好收益2013.04.02
·板块分化剧烈 大盘先扬后抑2013.04.02
·小心节前逆袭2013.04.02
·强势股反水 指数弱势下跌2013.04.02
·嘉盛集团澳联储老生常谈图2013.04.02
·中行北京市分行4月2日汇市评论20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