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谈城镇化大官喜欢小城镇 但都住大城市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
凤凰科技讯 3月31日消息,2013年IT领袖峰会今日在深圳正式召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演讲时表示,其发现了一个情况,“凡是大官,都喜欢小城镇,因为他们都住在大城市。”
周其仁表示,本届政府把城镇化放到很高的地位,城镇化大量的问题出来了,“统计表明最近几年新增的城市人口45%到了几个大都市,大都市的管理负荷、承载能力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所以高级领导人都说发展小城镇。我经常看新闻最后总结出一条规律,凡是大官都喜欢小城镇。我想了半天为什么?级别比较高的领导人都喜欢小城镇?很简单,因为他们自己住在大城市,对大城市的麻烦已经有了感受,招架不了啊!”(宁琦)
以下是周其仁演讲实录:
非常荣幸给各位IT领袖讲一点关于中国经济我个人的理解,请大家批评。
从企业角度看,现在主要是对付两块石头:一块是成本,一块是债务。在座都是企业的行家,管理成本、管理债务是运行任何一个企业经常性的事项,天天有。但是我的观点从2012年以来,中国的产业、中国的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债务有一些新的特点,除了两块石头发生经济整体运行从高位开始下行,在这个背景下这两块石头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你看美国金融危机之前,中国GDP的增长曾经达到13%以上,这是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好事情。
但是经济活动所有好事情转过来就是挑战,因为增长快,收入增长就快,收入增长快反过来就是成本增长快。经济增长工人工资增加了,出租土地的价格增加了,能源价格提高了,越是高速增长成本的形态会有极其不同的表现,高速增长通常导致成本较高速度的往上顶,经济如果继续高增长,没有问题,因为水位可以把石头盖住,麻烦的是2007年以后全球经济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冲击波之下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都下来了,包括中国。
从2007年开始,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五年,2012年季度增长到了7%左右,13%以上到7%,增长速度差不多掉了一半,两位数进入一位数增长!这就会发生一个现象,所谓水落石出。水位下来了,这一块石头顶着,这块债务顶着,高速增长的时候大家对未来增长的预期非常高,所以有极旺盛的贷款需求,扩大债务的需求,何况我们当中很多是负利率,物价包括房价这个指数涨了比利率还要高,所以真实利率是负的。
真实利率是负的,谁借钱就杠杆出一块资产来。信贷需求这几年非常旺,跟这个背景有关,除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借不到钱,但凡有融资渠道的这些年,从央企开始,从大行业你看铁路、电力,从上市公司,也包括相当一批著名的民营企业负债率都在提高,这个很正常,也很合理。但是水位一下来,这块石头就突出了。现在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些也是在创新领域,我们新能源的公司遇到很大的问题,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呀!也可能代表未来很大机会的,但债务就是债务,你未来再好,今天现金流还不了到期的债就是麻烦。现在的形势,2012年形势我自己的感受就是四个字:水落石出,水位在落,石头要出来。我们一定要对付这个局面。
怎么对付呢?我们看中央政府宏观政策的对付,宏观政策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第一位的,无论是温家宝总理还是新政府的李克强总理,第一位就是稳住经济增长。用我的话来讲是稳住水面,水面下得太快石头全要出来的,这就是系统性风险,不是一个企业能对付的。要让水位不能掉得太快要稳增长、保增长。但我们要看到,从宏观上动用宏观经济手段,稳水面的手段并不是没有,但这个手段现在受到的制约越来越大。财政政策已经连续多年赤字,今年人大通过的是最近五年最高位的赤字,1.2万亿。
当然拿全球的水平、欧洲的水平来看,中国政府的债务还是在安全的领域之内,年度负债不超过3%,累计债务不超过GDP的60%。但是这里头也要当心,我们老说欧洲标准、欧洲标准,欧洲不就麻烦了吗?老拿那个标准来说事,总有一天会麻烦。要刺激经济增长第一是积极财政政策,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又没放钱啊。水位下来,政府的收入也下来了,税收也下来了,我们多少年都是税收比GDP快,甚至快一倍的速度在增长,这个钱还不够花,还有赤字。现在下来是个位数,新总理上任第一个增长是税务增长,社保、民生,政府答应的东西都兑现啊!不是兑现一年,是持续兑现。这个手段不是没有余地,还有余地,但是受到限制。
货币政策怎么样?货币政策很简单,多放钱是可以的,因为全世界的货币都是没有抵押物的货币,不是拿贵金属约束的货币,理论上说货币可以供应,可以多供应,可以宽松的。但货币宽松也受到制约,受物价制约。2012年前两个季度增长一下来,中国就加大了投放,加大了基本建设项目的批准,年底CPI就上来了,房价上来了,又得出动国五条去打啊!这就是制约,你可以放,但是放有后果。
所以宏观上稳水面是尽最大的努力在做,但是从企业的角度看你要理解这个力量是有限的。从企业层面上怎么对付水落石出?这是我们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现在看企业对付这个成本主要的办法,从东到西主要的办法是什么呢?靠移动产业,走,把产业搬到成本相对更低的地区去。某种程度看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工业都具有游牧业的特点,逐水草而肥,今天在这里,当然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方政府个数众多,每家招商引资都是出神入化,土地便宜啊、劳动力便宜啊,所以东部产业往中部,中部往西部,这是目前中国产业界消化成本的主打策略。
这个策略有道理,因为今天设备反正要更新,要移动,你要追加投资的时候可以选地点,可以选到其他要素成本低的地方去发。产业在移动当中也对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的平衡起了很好的作用,把更多的机会带到原来机会稀缺的地区去,这都是正面的。但是游牧式的对付成本上涨含着一个问题,包括这一届也有这个问题,会场上发了这本书,P9有这张图,信息设备制造的增长率大家看,东部2009年至2012年增长8.5%,中部85%,西部82%,差不多10倍,绝对量当然还是东部厉害,这个柱子很高,增量已经是中部、西部是东部增长量的10倍,出口一样大。东部信息产业制造的增长、出口的增长四年平均4.5%,中部、西部都是40%,10倍,所以游牧化产业移动成为了我们这个大国,小地方很难,一移就移出去了,我们这个大国可以通过国土的纵深消化成本、对付成本上涨。
怎么对付呢?我们看中央政府宏观政策的对付,宏观政策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第一位的,无论是温家宝总理还是新政府的李克强总理,第一位就是稳住经济增长。用我的话来讲是稳住水面,水面下得太快石头全要出来的,这就是系统性风险,不是一个企业能对付的。要让水位不能掉得太快要稳增长、保增长。但我们要看到,从宏观上动用宏观经济手段,稳水面的手段并不是没有,但这个手段现在受到的制约越来越大。财政政策已经连续多年赤字,今年人大通过的是最近五年最高位的赤字,1.2万亿。
当然拿全球的水平、欧洲的水平来看,中国政府的债务还是在安全的领域之内,年度负债不超过3%,累计债务不超过GDP的60%。但是这里头也要当心,我们老说欧洲标准、欧洲标准,欧洲不就麻烦了吗?老拿那个标准来说事,总有一天会麻烦。要刺激经济增长第一是积极财政政策,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又没放钱啊。水位下来,政府的收入也下来了,税收也下来了,我们多少年都是税收比GDP快,甚至快一倍的速度在增长,这个钱还不够花,还有赤字。现在下来是个位数,新总理上任第一个增长是税务增长,社保、民生,政府答应的东西都兑现啊!不是兑现一年,是持续兑现。这个手段不是没有余地,还有余地,但是受到限制。
货币政策怎么样?货币政策很简单,多放钱是可以的,因为全世界的货币都是没有抵押物的货币,不是拿贵金属约束的货币,理论上说货币可以供应,可以多供应,可以宽松的。但货币宽松也受到制约,受物价制约。2012年前两个季度增长一下来,中国就加大了投放,加大了基本建设项目的批准,年底CPI就上来了,房价上来了,又得出动国五条去打啊!这就是制约,你可以放,但是放有后果。所以宏观上稳水面是尽最大的努力在做,但是从企业的角度看你要理解这个力量是有限的。
从企业层面上怎么对付水落石出?这是我们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现在看企业对付这个成本主要的办法,从东到西主要的办法是什么呢?靠移动产业,走,把产业搬到成本相对更低的地区去。某种程度看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工业都具有游牧业的特点,逐水草而肥,今天在这里,当然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方政府个数众多,每家招商引资都是出神入化,土地便宜啊、劳动力便宜啊,所以东部产业往中部,中部往西部,这是目前中国产业界消化成本的主打策略。这个策略有道理,因为今天设备反正要更新,要移动,你要追加投资的时候可以选地点,可以选到其他要素成本低的地方去发。
产业在移动当中也对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的平衡起了很好的作用,把更多的机会带到原来机会稀缺的地区去,这都是正面的。但是游牧式的对付成本上涨含着一个问题,包括这一届也有这个问题,会场上发了这本书,P9有这张图,信息设备制造的增长率大家看,东部2009年至2012年增长8.5%,中部85%,西部82%,差不多10倍,绝对量当然还是东部厉害,这个柱子很高,增量已经是中部、西部是东部增长量的10倍,出口一样大。东部信息产业制造的增长、出口的增长四年平均4.5%,中部、西部都是40%,10倍,所以游牧化产业移动成为了我们这个大国,小地方很难,一移就移出去了,我们这个大国可以通过国土的纵深消化成本、对付成本上涨。
但这个模式有一个问题,什么模式?移进来以后发展吗?只要发展成本也会升的,升了怎么办?再跑,西部现在重庆、成都咄咄逼人,增长率都是13%-14%,可是成本也在增长了,过不了几年东部发生的事情在中部、西部同样也会发生,全球化,我们去越南,我们去非洲,可以!但这里带来一个问题,光靠走,怎么处理经济增长和消化成本的关系?所以我们最近研究有没有别的方式来消化成本?来对付这一块水落石出显得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从经验和理论看有的,就是要通过创新让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成本的增长。因为我看美国人怎么搞工业啊?德国还是欧洲最大的出口制造业怎么搞工业?工人、工程师、普通人的工资收入都很高,成本顶得很凶的,怎么做产业啊?为什么那么多美国公司还可以有巨额的盈利?很重要的一个诀窍,也是中国经济在今后5年、10年、15年应该逐步强化起来的策略,通过生产率的进步抵消成本上涨,这些经济增长和成本消化就是正向的关系,不是经济一增长就跑,我留得住!
我们最近一个课题就在研究,就是在东部地价贵、人工贵,电也贵,早上吃早餐的时候听市领导介绍,深圳的电比别的地方贵很多。就研究这些很贵的地方有没有办法消化成本?有没有对付这块石头?为什么对这个题目我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个技术现在看来就是让国民经济在不断增长当中,可以抵消成本上涨最有力的技术武器。不是说别的技术不重要,原料技术、能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都很重要,但现在看能把整个国民经济带动发生根本影响和改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成本状态发生战略性改变的恐怕还是IT技术。因为讲到IT性质独特啊!比特组成的运动是可分享的,只要找到了载体、找到了传输技术,可以带来大量分享的东西,跟不可分享的物质成本性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参加这个会,因为昨天下了飞机吴鹰打电话,说不得了,移动互联网不得了,是产业界领袖共同的估计,将来会有20万亿美元的市场容量,我没有研究过没有发言权。我听了电话在想,移动互联网这个东西为什么那么招人欢迎?互联网就够神的,为什么还要移动?我想来想去想出一条道理,就因为人是动物,他要动,还不是一般的动物,这是外行话,不是定义,他在运动当中要吸收信息,要在运动当中处理大量信息,是这么一种动物。所以你满足了需求不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就是会改变国民经济的成本心态。可以让经济增长、工人工资增加,同时很多产业的成本平稳、甚至下降。这件事情从经济角度看意义非常重大。当然我们的研究刚刚开始,我们现在除了对东部、西部怎么发展,怎么转移游牧感兴趣,更看重谁留在东部,留在发达城市,留得住、留得好,请得起较高收入的工人、工程师,还可以创造业绩,我觉得这个经验不是局部经验,是将来中部、西部都会欢迎的经验,因为早晚都要碰到这个问题,经济增长就是收入增长,就是成本上涨。
最近的研究我利用这个机会报告一些案例,我觉得有启发。第一个案例,也是拜托微信,刚才有人问微信,我也非常关心微信,微信现在不光是通讯很方便,上头有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我在里头读到一些关于珠三角以深圳为中心的产业新动向,我觉得受启发。现在冒出了一种叫“创客”,不是很大的企业,小小的公司、小作坊一样,但是它是跟美国、欧洲这一波新兴的产业制造业的革命连在一起。一个想法变成小批量的东西,怎么根据网上的信息来下单、制作?然后完全离不开深圳华强北这个市场,因为大量的零配件、元器件只有在那里以较低的成本可以得到。华强北、淘宝网,微信上开视频会,交流产业信息,就把我们很多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小小公司跟整个世界的产业连到一起,而且跟世界产业的最前沿发展连到一起。
让我这样的人读了觉得振奋,找机会应该遵循这个线索再去做研究。
第二个例证是阿里金融,这是马云给的机会让我去看,我就好好去看,金融,非常古老的行业,就是一些人有剩钱借给另外一些用钱的人用,讲来讲去就是金融,一个有金,一个要融。困难在什么地方?你把钱借给谁?要把钱借给利用这些钱效率最高的人,另外要借给能还钱的人。你怎么知道谁借钱可以还?金融最大的成本是信息甄别,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很多新的手段。刚才几位发言讲到大数据,其实人有行为倾向,只是你很难收集人的行为倾向的数据,人的行为从小到大有倾向性,在幼儿园有没有骗过人,蛮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谁也不知道,你怎么知道?有人从小不怎么骗人的,有的从小就骗人,你识别不出来就是金融的麻烦。大数据,淘宝网解决什么问题?你在网上有活动就有记录,卖的货什么货?你买了人家货付钱了没有?你有无数的行为记录在大数据里头,你如果不把数据打得开、处理得了,你怎么判断客户?你就是上门,你就是跟他面对面,你就是用鼻子去闻还是不知道金融状况、信用状况啊!我在阿里金融看,我也觉得很困难,一个客户半小时远程信用调查,通过视频在那里,不管在什么地方,不需要发文件,因为背后有大数据,你的行为记录在里头,可以用很多数据做分析,然后确认给你的信用额度,来控制金融的风险,然后把稀缺的资金资源送到产业界,送到对资金需求回报非常高的领域去,广义上支持国民经济增长。大家想象,如果没有IT技术,如果没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我们的金融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水平,这个社会不是没有钱,这个社会也不是没有需求,加不到一起来。
第三个事情,本届政府把城镇化放到很高的地位,城镇化大量的问题出来了,一个很大的矛盾,不知道在座各位注意没有?人口流动往哪里去?统计表明最近几年新增的城市人口45%到了几个大都市,大都市的管理负荷、承载能力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所以高级领导人都说发展小城镇。我经常看新闻最后总结出一条规律,凡是大官都喜欢小城镇。我想了半天为什么?级别比较高的领导人都喜欢小城镇?很简单,因为他们自己住在大城市,对大城市的麻烦已经有了感受,招架不了啊!希望国土更平均的分布,希望更多流动人口在小城镇里容纳下来。这件事情作为我来说,作为研究者我打一个问号,你叫他待他就待了,他非要来你怎么办?流动的。将来的解决方案,对人非要去的大城市改善管理,增加承载能力,可是这件事情城市的管理,特别高密度城市管理离不开我们这个行业啊!市长、书记都在座,光拥堵问题,经济一繁荣就拥堵,一拥堵动员财政力量修路,金融平台公司修路,城市化已经很长时间了,有很多研究,基本结论就是越修路越堵,道理很简单,汽车工业生产率比修路生产率进步得快,基本结论是越修路,修越多的路越堵,怎么办?改善城市交通结构,扩大轨道,扩大公共交通,这个都没有疑义,问题怎么做到?怎么让人们更多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人汽车运动呢?从经济学角度看要给相对价格的差别。问题相对价格的差别怎么发出去?伦敦的办法是进入城市中心收8英镑,这一招就让伦敦的交通有很大的改善,增加这个行为的成本,提高停车费,你不能什么事都开车到市中心来,不合算,降低抑制了需求。处理城市拥堵公认最好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怎么处理?不是光修路,改变相对价格,让公共交通相对价格相对于私人交通便宜,私人要支付额外成本。问题是新加坡这个系统是利用了IT的成果,达到经济角度是至善至美的状态,不是进城收8块还是收10块,进城收多少块取决于同时多少人进来,同时进城的车越多收费越高,需求曲线,每一个边际变化。这套游戏规则通过立法变成市民准则,你自己开车到市中心就要盘算,不要进城光是盘算自己的成本,还要盘算同时有多少人进城。这套技术设计已经出来了,已经进行招投标,我听说进入短名单当中有一家是中国的IT公司,这些技术是中国解决城市化问题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这是智慧城市,你现在没有IT技术管理不了,这里有巨大的应用,如果按照过去25%的新增城镇人口进入超大城市,我们要知道今后这个领域,我们IT和降低城市生活生产的成本当中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些例证刚刚开头,给了研究者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怎么应对高速增长,波动当中水位下降的成本难题需要多条路线。往低成本地区移动是一条路,在成本不断升高的地区以科技、创新、管理、知识带动的生产率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是另外一条路。从长远看后面一条路前途更为远大,因为一定会覆盖更广大的中国地区,谢谢各位。
许勤:请周教授留步,刚才周教授用非常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刚才的演讲,用水落石出四个关键词,并把大规模的城市转移形容为游牧业,做了精辟的阐述,深圳的经济就是创新型经济,我们用创新对付成本上升,对付目前的产业转型。这几年经济主要是通过创新来驱动,所以我们欢迎周教授和我们一起研究深圳的创新经济。因为时间关系给大家一个机会,请大家提问。
提问:您提到智能交通成本杠杆问题,请站在深圳我们想问北京的地铁只有2块钱,我们关心深圳的地铁如果降了之后许勤市长是不是要掏更多财政的腰包来补贴?这个问题怎么看?
周其仁:北京把地铁票价降得非常低,金融巨头都在北京总部,北京税收很好,补得起,从长远来看完全用补贴会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作为经济学家,不一定市长会听,书记会听,你还是用价格反应边界成本,这一条我赞同常董事长讲的这是经济规律,长期不行,长期歪曲会带来其他方面的负面作用。如果财政好,作为民生工程,像北京坐老远地铁就一点点钱,我们也赞赏,但是市财政、中央财政都有可持续问题。比较重要的是什么呢?刚才我讲的相对价格,地铁什么价,私人开车什么价,让相对价格和交通通行的最大量之间吻合,但吻合不容易。订票技术是经济学当中蛮高深的学问,还有一条,你有了好的定价策略怎么落下去?技术手段非常关键,没有IT技术我相信,新加坡有对即使需求做反应的收入体系,即便设计原则可以提出来,你做不到,你甄别不了、区别不开,你怎么收啊?当然了,前几年财政收入这么高的情况下,我们在民生、社会方面有很多开支,有很多许诺,缓和社会的紧张有功能,从长期来看要反映边际成本的心态,这是我的看法,谢谢你的问题。
上一篇:评论央企高管收入改革不宜搁置
下一篇:林毅夫中国城镇化还将持续三十年
·港台人民币保单初热资产匹配成难点2013.04.01
·IPO撤离企业骤增76家 开闸仍无时间表2013.04.01
·自查大限前夜 76家企业IPO主动退出2013.04.01
·部分地区股民近乎“饱和”入市新股民连年大幅减少2013.04.01
·IPO企业密集撤单 76公司知难而退2013.03.31
·IPO自查大限日到证监会门口排长龙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