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公务接待经费”是三公经费公开的突破口

发布时间:2013-3-29 7:51: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公务接待经费”是三公经费公开的突破口

  3月26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

  李克强从六个方面对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要求,其中一项是政务公开。他提出“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

  就实现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的途径、技术以及风险防范,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

  建议出台专门文件规范“公务接待经费”

  《21世纪》:您如何看待此次会议提出的,“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

  任建明:政务公开是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内容。我们提“三公”经费公开也提了很多年,但一直进展有限,有些部分以前是公开了,但大都是公开的一个总数,各个子项不够细致和具体,因此公开的意义大打折扣。现在提出“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一方面要求公开的主体范围更广了,另一方面选择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家都认为公务接待经费是最不透明,猫腻最多,民怨最大。如果真能实现公务接待费用公开,那么这也算三公经费公开的一大进步。

  《21世纪》:现在是国务院提出了要求,但能否落实也很让人担忧。您认为应该如何从做制度上保障这一要求的落实?

  任建明:我觉得,要落实这一要求,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修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相关内容,细化对这一要求的规定;另一个办法是国务院办公厅发一个专门的文件,明确这一要求,并细化各级政府对公务接待经费公开的责任。我觉得,前一个办法,要走比较繁杂的程序,时间比较慢,因此比较快速有效的办法还是出一个专门的规范性文件。

  应细化到项级科目公开

  《21世纪》:如果国务院办公厅就此专门出一个文件,您觉得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任建明:文件要规定县级以上政府的公务接待经费必须要公开,这是一种硬性的要求,只有公开才能避免出现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名义”慷国家之慨。在公开的技术上,一定要很细。实际上,上一届政府在第四次廉政会议上,也曾经提出“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只有很细致,公开才有意义。无论人大,还是百姓,才能开展真正有效的监督,对腐败分子起到威慑作用。

  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的例子。这是一个很好的就如此公开的样板,这个乡政府被网友称为“全裸”乡政府。以2010年1月为例,白庙乡政府支出三公业务费44笔,共8240.5元。其中最大的一笔开支是1月24日招待“财务预算公开民主议事会观摩来客”,请客三桌,花费1269元;最小的一笔开支是“购买信纸”,花费1.5元。

  我觉得既然乡政府都能做到,县级以上政府也应该能做到。这就要看决心了。

  《21世纪》:也有人提到,白庙乡“全裸”之后,该政策的推动者曾公开透露曾面临四处碰壁的窘境。更有地方担心,这会不会影响招商引资?

  任建明:如果白庙乡遇到尴尬的话,我只能说这是邪风压倒了正气。我觉得,应该将白庙乡确定为全国各级政府学习的一个典型。至于说,公务接待经费会不会影响招商引资?我觉得不会。在招商引资的时候,为了引进大企业或者大项目,当地政府适当地提高公务接待标准,这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如果不公开,民众当然意见很大。在公开之后,民众也会谅解的。毕竟,引进大企业或者大项目后,会增加当地税收,这样政府可以有更多的钱去做好公共福利。

  推动财政预算能够全公开

  《21世纪》:如果单纯公开公务接待经费,有些政府部门很容易找到对策,他可以将公务接待经费转移到其他名目之下。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任建明:单独公开公务接待经费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在三公经费中的腐败风险位于最高等级之列。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这只是一种过渡措施。从长远来看,我们还要推动财政预算能够全公开,且都公开到“项”级科目,到那时单独公开包括公务接待经费在内的“三公”经费就没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