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机制日趋市场化
国家发改委26日宣布,对《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调整。这意味着“22个工作日+4%变化率”的原成品油定价机制完成了历史使命。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原定价机制存在着调价周期长、反应滞后等问题,但在加强了与国际油价联动的同时,稳定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波幅;在提高国内成品油市场化程度同时,确保了国内成品油稳定供应。可以说,这4年间,原定价机制发挥的作用瑕不掩瑜,它既开启了我国成品油定价的市场化之门,也为今后成品油定价更加市场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油价涨幅低于国际
在过去4年中,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复苏以及利比亚战争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频繁,布伦特原油价格从每桶68美元上涨至110美元左右,涨幅近60%;国内成品油价与国际油价变动基本保持一致,经历了23次调整,包括14次上调和9次下调,90号汽油均价已由2009年6月的5.2元/升左右上升到目前的7.5元/升左右,涨幅约44%,明显低于同期国际油价涨幅。从发改委历次调价幅度上看,上调油价的幅度在220-600元/吨,下调油价的幅度在190-530元/吨,下调幅度整体来看基本与上调幅度相当。
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
2009年以前,国内成品油价长期滞后于国际油价的变化,2007年至2008年间,国际原油价格走出了一波“过山车”行情,而国内成品油价则基本没有太大反应。而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开始,中国原油进口量年年攀升,在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一成不变的成品油价给炼油行业带来了巨大风险。
自2009年原机制执行之后,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变动的联动加强,对炼油行业而言,这意味着终端产品的市场化进程迈进了一大步。价格调整频率明显加快后,炼油行业亏损缓解,有效提高了炼油企业的积极性,确保我国成品油产量稳步增长,国内成品油供应基本稳定。
满足消费增长需求
2001年以来的10年间,我国对石油资源的消费快速增长,2011年成品油消费量达2.62亿吨,较2001年翻了一番;其中,汽油消费受汽车保有量提升影响,年均增速超过8%,2011年已达7700万吨。与此同时,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进口原油渠道还不断受到国际政治因素干扰,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原机制通过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提升了国内石油行业的盈利水平,原油加工能力快速提升,不仅保证了国内消费需求,还推动了国内油企积极开拓海外资源。
保障石油稳定供应
2009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如果采用完全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方式调整成品油价,过快油价上涨速度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定价机制并非是政府调价的唯一标准,还因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因素,综合考虑调价的时机与幅度。从2009年价改以来,很多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幅度都小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幅度,正是在考虑到国内承受力的基础上,降低了国际油价对国内的传导,在国际油价快速上涨时平抑油价过高的风险。正因为如此,2009年以来,除部分时段曾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油荒”外,我国成品油供需局面总体保持稳定。
有效推动节能减排
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未来高油价的局面或将成为常态,通过财政手段补贴油价是与市场规律相悖的,同时低成品油价格也会鼓励无效或低效消费,造成了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成本损失。
原机制推动成品油定价更加市场化,引导成品油理性消费,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部分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在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优化了成品油在全社会的分配;同时,炼厂效益得到提升后,有能力在扩大炼油能力、油品升级上进行投入,这推动了我国成品油油品升级,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次新机制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又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需要看到的是,我国是贫油国家,石油资源大量需要进口,市场规律要求国内油价必须与国际市场挂钩。而定价机制的根本目的,就是理顺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关系,保障成品油供应,不能期望定价机制成为调控价格、降低油价的工具。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行政管制到逐步放开市场化,这是我国在石油价格管理方面的必经之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与国内环境,成品油价改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将国计民生统筹考虑,在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保证石油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让石油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地方楼市调控政策应由上级政府制定
下一篇:降税费破垄断 谋求成品油机制市场化
·服装业仍处寒冬 概念炒作难持久2013.03.27
·家电行业销量回暖市场预期乐观 3股买入评级2013.03.27
·辉煌科技业绩拐点已出现 未来重回高增长2013.03.27
·光明乳业指标高度健康 业绩弹性十足2013.03.27
·银行系基金终成霸业?2013.03.27
·基金快报南方中票指数基金4月1日起发行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