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回来的”不只是施罗德

发布时间:2013-3-14 7:51:18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施罗德回来了”。

  3月12日,德国前总理、“2010议程”主要发起者施罗德回访德国社民党联邦议会党团。这是施罗德卸任德国总理7年多后首次回到自己曾经执掌的社民党领导集体之中叙旧。

  “施罗德回来了”传出两个信息:一是施罗德当年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立场再次受到社民党肯定;二是“同党”们慢慢理解和接受了施罗德当年着眼于提高德国经济竞争力的改革方案——“2010议程”。

  施罗德的社民党属于西方的“工党”范畴。施罗德当年下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的改革方案被本党一部分传统势力指责为“背叛”了“劳方”利益。但是,施罗德的改革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使失业率下降了约25%。更重要的是,改革有效克服了社保体制长期形成的“养懒”弊端,其核心理念“每个工作,只要不伤风败俗,都是合理的”已深入人心,为德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打下了重要思想基础。

  尽管德国社会对“2010议程”的看法仍存在分歧,显而易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领悟了施罗德当年的苦心与魄力。

  政党的基本理念固然需要坚守,但无视严峻现实问题的拘泥,无异于误事。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垮了,劳方利益又如何保障?一个政党要保住执政地位,真正给老百姓做点好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必须的。

  处理好整体和局部、长远和当下的关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风险很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有的时候会迟到。好在施罗德下台后,他的改革方案总体上还在推进,而且给欧洲其他国家“上了一课”的正是德国。

  至于施罗德个人在推行“2010议程”过程中的得失,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为了执政而执政的人,肯定会给施罗德“两分”甚至“零分”,但肯定也有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给施罗德“五分”。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评判,“施罗德回来了”,并不仅仅是一次亮相,而是一个过程。和施罗德一道“回来的”,是一大堆不轻松的思考:一个人为什么要从政?一个政党如何才能永葆生机?一个社会的主流民意怎么才能拥有足够的清醒和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