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浪费不仅仅在“舌尖”上
1979年,当我还是北京义利面包车间的一名学徒工时,怎么也没有想到34年后,我会坐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行使参政议政的神圣权利。我是在食品行业从生产一线做起的,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诉求。作为一名新的全国政协委员,我会认真履行职责,将本职工作和参政议政结合起来,为百姓多做实事。
长期以来,我一直关注粮食浪费问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明确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义深远。但是,人们在关注“舌尖上的浪费”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粮食在加工、流通和保存等环节的浪费。此次上会,我精心准备了“应遏制食品加工等环节的粮食浪费”的提案。
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其中相当多一部分的浪费发生在收获和加工环节,如过早收割、卫生状况、冷藏技术、基础设施、包装和营销系统等;另外一部分发生在零售和消费环节,如,储存方式不当、因过量购买而丢掉仍可食用的食物、备餐量过大等。根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的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就达700亿斤以上。
如何尽量避免和减少粮食加工、流通等领域的浪费?我做了一系列的调研。2012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约为10万亿元,其中3万亿元左右是粮食原料成本,如果损耗1%就是300亿元,而食品行业普遍的损耗在2%-3%,小企业和小作坊更高。针对在加工和分销环节中的巨大损耗,建议国家加大力度支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工,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率。
目前,全国共有登记的食品加工企业40多万个,加上不登记的各类小作坊估计不下100万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有3.8万家,绝大部分都是小工业、小作坊,其技术和工艺水平良莠不齐,不仅食品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其原料利用效率也远远低于规模化生产。因此,政府应鼓励和支持食品工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企业,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率。同时,我们也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本报记者 叶晓楠整理)
链接
李奇,面包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高级烘焙师,1998年加入民建,北京市民建第九届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3月任全国政协委员。
标签:粮食浪费不仅仅在“舌尖”上 新装备 代表委员 新工艺 粮食加工 代表大会代表
上一篇:不宜将M2占GDP之比偏高与货币超发画等号
下一篇:“机构撤并”并非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非农就业数据靓丽 美元反弹将持续2013.03.11
·中国2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0%,预期增长12013.03.10
·中国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200亿元,预期7500亿元2013.03.10
·就业数据靓丽 美元反弹将持续2013.03.11
·美宽松货币短期难撤 人民币长期有贬值压力2013.03.11
·两会再议IPO 重启201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