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升收入空间不小

发布时间:2013-3-9 7:51:13 来源:新京报 【字体:

  有效约束政府收入的过快增长,才能为调节企业和劳动者分配关系提供更大空间。

  针对居民收入增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方向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其中,第二个“同步”系首次出现于政府工作报告。

  其实,十八大报告对收入分配改革,已经明确提出“两个同步、两个提高”。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同步”,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如果收入能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步,将会有怎样的增长幅度?

  不妨通过过去的一些数据来看。

  有研究表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为12.7%,但同期工业部门劳动者年均实际工资水平只有6.8%的增长速度。从2001年到2009年,我国制造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速为16%,也超过了同期的平均工资增速。有数据显示,中国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7%,提高的空间很大;如果能保证收入增长的“同步”,那还是值得期待的。

  那么,以往收入增长为何和生产率不“同步”?很大程度源于“重积累轻消费”的指导思想。客观地说,让劳动生产率增长超过劳动报酬增长,在特定阶段有助于积累,进而为投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但由此也造成随着财富蛋糕的不断做大,劳动者获得的份额反而相对下降。

  从十八大报告到政府工作报告,持续明确“两个同步”,反映了指导思想的变化,体现了“民富优先”的导向。不过,从导向到行动,还需要具体的制度和法律来推动。

  从劳动者角度来说,要尽快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过去这一机制很难建立起来,重要原因之一是劳动力供过于求。但2012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这是相当长时期以来,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为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奠定了基础,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机制。

  从政府层面说,则要有效约束政府收入过快增长。1995-2010年,政府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所占比重由24.25%上升到30.48%,而居民所占比重从65.87%下降到53.35%。政府收入多,留给企业和劳动者进行分配的就少。有效约束政府收入的过快增长,才能为调节企业和劳动者分配关系提供更大空间。

  对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诸如《工资条例》等法律的制定完善,应该提上日程。法律“同步”了,收入增长的“两个同步”才能从纸上落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