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刘树成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发布时间:2013-3-8 9:11:52 来源:不详 【字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可以实现,但具有一定的难度。

刘树成认为,提高居民收入,需要深化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政府和企业都要为提高居民收入让利。另外,应该通过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征地制度改革、住房租赁市场改革等,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居民收入翻番目标可以实现

中国证券报: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大不大?

刘树成: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居民收入指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可以实现,但有一定的难度。

这个难度不可低估。这是因为:第一,关于“同步”问题。居民收入实现翻番,要求其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但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看,二者并不同步。 1979-2011年的33年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分别有25年和26年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这33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而城 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4%,低于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今后要求居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同步增长,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第二,关于经济增速下降问题。由于国内外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化,今后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要下降,比如说下降到7%。如果按照过去的情况,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5个百分点,那么,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速就要下降到4.5%,这就难以实现其翻番目标了。

第三,关于“跑赢”问题。GDP的宏观分配格局由三大主体构成,即企业、政府、居民个人。2012年,我国GDP增长7.8%,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分别增长9.6%和10.7%,均“跑赢”了GDP。

搞好收入分配改革

中国证券报:对于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有哪些建议?

刘树成:我认为,提高居民收入的最基本途径是提高劳动者的报酬收入。对于提高劳动者报酬来说,一要重在扩大就业数量,努力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二 要提升劳动者获取收入的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要深化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完善最低工资政策,建立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政 府和企业都要为提高居民收入让利,首先是在初次分配领域中为提高劳动者报酬让利。政府要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让利,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使企业有能力为劳动 者提高工资。

更重要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应抓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的改革和调整。鉴于长期以来都是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的增速高于居民收 入增速,以及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居民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为实现居民收入翻番,要努力做到“双让利”和“三协 调”,即政府和企业二者都要为居民让利,政府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三者的增速都要与GDP增速相协调。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力促提高农民的经营利润收入。根据我的研究数据,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第二部分住户部门(主要是农民)的经营利润收入所占比重为15.3%,是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但在中短期内难以对提高整个居民收入有明显作用。应该通过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征地制度改革、住房租赁市场改革等,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但这些改革的难度是不小的,一下子难以对提高整个居民收入起到明显的作用。

再分配改革重在“抽肥补瘦”

中国证券报:人们很关心在收入分配改革过程中再分配领域的改革,能否阐述其中的重点?

刘树成:我认为,再分配领域的改革重在帮扶低收入和困难群体。根据我的研究数据,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低收入和困难群体所获得的社会保险福利、社会补助和 其他经常转移收入所占比重为10.72%;较高收入群体所支付的收入税(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等)、社会保险缴款和其他经常转移所占比重为10.35%;从 居民整体看,所获得的净经常转移收入则只占0.37%。这说明在再分配领域,主要是提高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的收入,而不是提高整体居民收入。再分配领域的改 革任务重在“抽肥补瘦”,帮扶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总的来看,在居民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需要提 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初次分配领域是提高居民收入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头”和重点。如果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劳动者报酬就较低,收入差距就很 大,那么主要靠再分配领域来提高居民收入和调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很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