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聂振邦三大主粮进口量未超过国内消费量的2%

发布时间:2013-3-7 8:32:44 来源:不详 【字体:

聂振邦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原局长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实习记者 茅玮涛 北京报道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

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是关于绿色农业的。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原局长聂振邦对本报记者表示,“农业的发展问题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大事。”

聂振邦指出,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由1990年代后期的“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转向以“总量紧平衡、结构性短缺”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区域性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更为突出。

他认为,农业问题本身和城镇化密切相关,未来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出现与农业争人和争地的问题。因此,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聂振邦40多年来一直在农业系统工作,并于2000年3月至2012年3月任国家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

“绿色农业”

《21世纪》:不少人认为,今年的政协一号提案会是“大气污染”或“城镇化”,但最后却是“绿色农业”。您对此怎么看?

聂振邦:这说明国家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中国人开门就讲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与农业相关。农业的发展问题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大事。

未来农业问题本身也和城镇化密切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的公报,中国适龄劳动就业人口正在减少,这说明未来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出现与农业争人和争地的问题。

今年提的叫绿色农业,这与农业的污染有关。从污染源来看,一部分与农药化肥的过量或者不科学施用产生的残留有关;另一部分源于个别地区的土壤和水源污染,尤其是化工和工矿企业的违法排污。

就后者而言,我看到媒体报道,有关部门即将完成土壤污染的调查,但根据我的了解,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土壤污染已经很严重了,更多的是表明国家对此已采取了积极的调查措施。

《21世纪》:那么您认为应如何发展绿色农业?

聂振邦: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在生产环节,应规范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解决水土污染问题;在储藏环节,应加强粮食的防治霉变工作;在加工环节,应注意科学加工。

“总量紧平衡、结构性短缺”

《21世纪》:您如何看待我国粮食未来的供应形势?

聂振邦:尽管我国农业连年丰收,但由于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使农产品供给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由1990年代后期的“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转向以“总量紧平衡、结构性短缺”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区域性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更为突出。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持续攀升,其中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高达60%,大豆进口依存度达到80%。根据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已进口粮食(含大豆)802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5838万吨,三大主粮品种进口量为1000万吨左右,没有超过国内消费量的2%。

《21世纪》:您如何看待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聂振邦: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每年消费的粮食在5.8亿吨,而世界粮食贸易量是每年2.5亿~2.8亿吨。可见,国际上可供应的粮源有限,这意味着中国无法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粮食。如果中国大量采购,必然会抬高粮食价格,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缺粮国家粮价升高。因此,我们一直强调,粮食供应问题一定要基本立足国内解决,要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九连增”继续增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21世纪》: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实现“九连增”。您认为,这种“九连增”的形势能否持续?预计何时将出现拐点?

聂振邦:粮食的生产形势,与我们国家的土地和耕地资源形势密切有关。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3,且在分布上南北不均衡;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所以粮食的稳产和增产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过去十年间,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加大,政策引导以及加大对农业补贴,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化肥、农膜等适用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撑,这些措施保障粮食播种面积每年都能稳定在16亿亩以上,2012年达到16.6亿亩。从单产水平测算,只要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可以保证目前的粮食生产水平。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连续增产的难度也在加大。至于说连年增产何时出现拐点,目前很难判断,在很大程度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尤其是旱灾。我们的抗旱能力还比较弱,假如冀鲁豫粮食主产区出现像几年前云南大旱那种旱灾,那将会对我们的粮食产能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21世纪》:我们的粮食增产还有哪些具体的空间?

聂振邦:首先,在良种培育、作物栽培等领域的农业科技,还有一定的提高的空间。比如玉米的单产,中国与美国还相差1/3,小麦的单产与欧洲高产国家的差距也很大。如果优良品种培育,我国粮食单产水平还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还可以增加。

其次,农田水利建设上可以作为的空间更大。由于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等原因,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的一半左右。因此,加快大中型灌溉渠、排灌泵站配套建设,开展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有效灌溉面积,也能推动农业增产。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1世纪》:未来国家将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如果城乡统筹不好,也会出现城市与农村争地和争劳动力的问题,也将影响到粮食安全?

聂振邦: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着力在科学城乡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发展,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工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市场化转让和退出机制。加快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二是要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和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重,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长远生计等问题。三是要加快推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民通过转让、入股等方式更多地分享土地收益的途径。四是要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城镇落户门槛,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尽快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五是要积极解决暂未在城镇落户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子女教育、公共服务、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1世纪》:近年来,有的地方在粮食储备领域出现了违法违规问题。对此,您认为应当如何加强监管?

聂振邦:国家粮食局在1999年成立之初,就设立了专门的监管监察司,负责粮食储备和流通的监管。此后,国务院还公布了《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根据人大的立法计划,有关部门已经起草好了《粮食法》初稿,并已上报。我认为,将来《粮食法》的出台,将会使粮食监管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从法律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综合规范粮食储备和流通,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规范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