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钟南山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致肺癌

发布时间:2013-3-5 8:31:55 来源:不详 【字体:

-钟南山接受记者采访。新快报记者宁彪/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致肺癌

他认为要处理好GDP和民众健康的关系,建议将污染治理纳入官员政绩考核

-新快报特派北京记者 郑锐 刘子瑜

只穿一件紫色条纹衬衣,几近杖朝之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昨日下午出现在广东团会场,笑称“没带口罩来北京”。被媒体“围攻”的近半小时内,钟南山的答问耐心细致。从当下最热的灰霾防治讲到政府治理观念转型,由务实的两会建议延展到对非典十年的回顾,一一满足在场记者提问要求。

-谈非典

最大遗憾是对医务人员的偏见

非典一来,我们就是天使,一过就是老虎。汶川地震一来又变成天使,过了又成老虎。把少数人当做这个群体的主体,真的很遗憾。

新快报:非典十年,您认为现在的公共卫生体系还有哪些短板?

钟南山:进步非常大,但基层监督网络还不太健全,而且越到基层越不健全。一是监测水平没达到;二是认识问题。在相当多的基层地区认为,这并不光彩,做起来未必积极。国外就不一样。上周英国发现几例冠状病毒,很快就公布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作做得不好,这有自然规律。

新快报:非典时期,医护人员被形容为天使,但到平时医患关系还是比较紧张。您认为根源在哪里?

钟南山:最根本还是体制问题,以及30多年的医疗市场化。2000年老百姓自己掏腰包看病的比例大概50%多,最新资料是30%多,有很大进步,但毕竟还有三分之一。当然,永远都应该自己掏点腰包,但是越少越好,医院的公益性越强越好。前两天我还问了卫生部部长陈竺,现在财政在医疗方面的投入到底占GDP多少?他说实在没有准确数字,但提高了,有可能接近5.5%。这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但还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日本有8%左右,欧洲是8%-12%,美国有16%。即使发展中国家,至少也有6%。中国缺口太大了。

新快报:非典十年以来,您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钟南山:社会、政府甚至媒体对医务人员存有偏见。非典一来,我们就是天使,一过就是老虎。汶川地震一来又变成天使,过了又成老虎。把少数人当做这个群体的主体,真的很遗憾。

-谈医改

我们欠账太多,财政要多投入

只有政府大大加强对公益性医院的投入,才能解决目前医改面临的问题。在当前国家投入比较小的情况下,大规模推行“先看病再付费”的可能性暂时不大。

新快报:正在试点的先看病再付费,您认为推广可能性大不大?

钟南山:在当前国家投入比较小的情况下,大规模推行的可能性暂时不大,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现在(各地)差异比较大,医者、患者都有问题。有重病患者想着先看了再说,最后付不起费。从医疗角度讲也有顾虑,毕竟医院80%-90%的收入是靠医疗,否则没有办法运营。

新快报:有医院开展全科医生试点,您是否认同?

钟南山:非常赞成。全科医生作为医改的中坚力量,可以对解决城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起到关键作用。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首先他知道病人该往哪儿送,同时也能促进专科医生发展。我感觉很多专科医生有很大局限,只要偏离本专业就非常幼稚。一个心脏医生,遇到气粗、气紧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就是简单的哮喘。

新快报:您对医药分开试点有何见解?

钟南山:关键是能不能到位。大医院或许可以,但广东村医收入30%靠药,黑龙江是60%。药品零差价以后问题就很大。单纯只是形式上改变,实质不改不太可能。首先是物质保障。医药分家以后,钱从哪儿来?然后再考虑提高药事服务费。现在一下提很高,老百姓意见比较大,说医改还没改,服务费怎么就上去了?说明社会承受程度还不行。

新快报:对于目前医改面临的问题,您有何良策?

钟南山:政府大大加强对公益性医院的投入,只能这么做。国外大医院都是公益性,然后才是私家医院,这种模式比较可行。财政要多投入,我是这么看的,我们的欠账太多。

-谈环境

是时候思考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了

目前相当一部分GDP是靠牺牲生态环境换来的,这样的代价非常大。可否选部分污染严重的大城市,将治霾成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新快报:针对目前大热的灰霾话题,您是否计划在此次两会期间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钟南山:我感觉,现在大家关心的关键问题并不是(灰霾问题)严不严重,而是害处在哪儿。有人认为这是夸大其词、耸人听闻,实际上真不是。国外为什么那么重视空气污染问题?对此我正在做一个认真的调查,也收集了一部分资料。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威胁,特别是会导致肺癌。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首先要建立紧迫感。我感觉,目前相当一部分GDP是靠牺牲生态环境换来的。这样的代价非常大,而且以后是要还的。还是要把它当作非常重要的问题来对待,最主要的是改变为政者的观念。很多工作都能做到,就看想不想去做。比如改变能源结构,比如油质,国IV比欧IV标准差很多,含硫量起码差五倍以上,但改变起来成本很高。希望国家将污染治理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政绩过去是以GDP为标准,现在可否选部分污染严重的大城市,将治霾成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新快报:有人说,从SARS到灰霾,十年了中国人摘不掉一个口罩。有网站信息显示,您是百姓最关注的十名代表之一。这是否意味着,大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了?

钟南山:环境是非常值得重视。现在的问题是,有远见的官员视野并不是只停留在现实,而在于预测性。现在的问题是,再这样发展下去,肿瘤等疾病发生率可能会出现几何级数增长。现在开始采取措施是比较明智的,到那个时候再“算账”就不太好了。

新快报:几年前人们对PM2.5还不了解,现在环保事件爆发后往往能迅速引起全国性讨论。大家是不是已经到了“环境敏感期”?

钟南山:不叫“环境敏感期”,而是环保意识提高了,这绝对是对的。国外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有机构研究,家住在公路两旁不同距离的孩子们,比如500米和1500米,肺功能增加的变化趋势。经过八九年的跟踪观察,结论是“的确不一样”。住在公路500米内的孩子,肺功能增加得要慢。可人家的PM2.5是很低的。我参考的很多国外资料显示,监测值差不多是我们的底限——他们都是10-40微克/立方米,而我国75算污染,甚至出现100、200、1000。数值这么高的时候,对身体影响会怎样?非常值得我们探讨。

新快报:政府是否应在民意基础之上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型?

钟南山:我觉得已经到时候思考,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以前觉得问题还比较远,现在很多国外的投资者到北京都摇头,说以后不敢来了。到了一定程度,当某些生活基本要素受到威胁时,(生态环境)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瓶颈。什么是生活基本要素?吃的、喝的、呼吸的。连这些都保证不了,那还能干什么?“环境就是生产力”,这句话非常重要。体魄再好的人,不是生活在绿色环境里照样得病。没有好环境,不会有人来投资。

分享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