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体制原因形成的物价上涨压力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物价总水平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受经济刺激政策和各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我国物价总水平始终在高位运行,在国内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叠加,全球货币政策进入宽松通道的情况下,今年我国物价总水平仍会在高水平运行。物价是最基础的民生,如果不能稳定物价总水平,物价上涨将会进一步削弱公众的幸福感,侵蚀公众的民生福利。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日等国采取的“宽货币、稳财政”调控策略将使得全球流动性继续处于宽松通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认为今年外围经济的“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在全球化背景下,虽然我国采取的是“稳货币、宽财政”的调控策略,但是正如很多学者已经指出的,外部宽松的货币环境仍然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与此同时,今年还将面临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带来的长期价格上升压力。
笔者认为,输入型通胀压力和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固然值得关注,但今年我们更应该关注体制原因导致的物价上涨压力。很多机构和学者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大,这种乐观预测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的特殊“政治-经济周期”。从中央到地方,今年两会之际将完成新旧领导班子的交替,作为政治竞争的主要指标,经济增长被各级政府视为今年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据统计,在全国31省区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4个省区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在10%及以上。
当各级政府围绕经济增长发力的时候,可供使用的政策工具却并不多。货币政策方面,虽然存在较去年宽松的可能性,但是受困于总量上限,总体操作空间并不大。因此,才会有“稳货币”的货币政策基调,也因此,“宽财政”成为了政府最现实的寄托。不少机构预计,今年预算赤字将超过万亿,达到2009年以来的新高。有媒体报道,在财政部向全国人大提交的2013年度预算草案,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安排赤字1.2万亿元。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上项目、拉投资等惯常手段也将对地方经济增长继续发挥核心作用。
关键的问题是,主要靠投资拉动的8%以上增长是需要资金支持的,不管这种资金支持是来自印发货币还是财政赤字。所不同的是,通过货币手段将立即反映为价格上涨,而通过财政手段可以将价格上涨压力向后延,但是不管是哪种手段,最终都会在价格上反映出来。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部门动用的钱“取之于民”,最终都会通过价格机制由老百姓买单。我国的历史经验显示,换届往往会产生不可忽视的通胀压力。
必须指出,这种体制原因导致的价格上涨压力在性质上与工资上涨或者外部宽松货币环境带来的国内价格上涨压力完全不同。体制原因形成的价格上涨压力,是经济与政治互动的结果,而非单纯的经济价值运动结果。这决定了未来要想真正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还必须从体制方面下功夫。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一篇:金融资本迁徙 警惕新一轮通胀
下一篇:2013两会新变化承载新期待
·传李双江之子轮奸案受害人撤诉 获北京户口房产及工作2013.02.26
·北京警方否认受害人撤诉李天一 李双江之子轮奸案再起波2013.02.26
·中科院发布法治蓝皮书首推政府采购状况 将逐步取消超生2013.02.26
·习近平会见连战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2013.02.26
·马赛克君抱怨室友走红 系开学恐惧症MV一段创意视频2013.02.26
·周二私募内部最新传闻资料精研独家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