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浏览文章

扶贫背后的权力膜拜

发布时间:2013-2-26 8:51:23 来源:证券时报 【字体:

  近日,媒体报道了国内两则扶贫故事。一是河北阜平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探访后获3亿资金成扶贫特区,该数字是阜平过去20年扶贫资金总和的1.5倍。二是河北偏桥村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次造访后获亿元扶贫帮扶。

  上述故事读来令人玩味。照理讲,帮助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乃地方官员天职,但上述地方积贫日久,扶贫工作多年来没啥起色,而一待国家领导人亲自考察探访后,脱贫建设就风生水起,个中原因,值得思考。这反映出某些地方官员的前倨后恭心态。不难想象,如果上述地区没有被“皇恩”浩荡,当地贫困改善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不唯扶贫,国内经济社会很多领域也存在类似现象。一般情况是,某上级领导亲自视察作出批示后,许多所谓的老大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且往往是作批示的领导级别越高,事情搞掂的速度越快。再比如,某些落后地区一旦有发迹于本地的高官,上头出了大人物,往往会花大量人力财力将原本破败的基础设施面子工程弄得很光鲜。还有,很多地方热衷于高官题字题词,对领导考察用过的东西如获至宝,甚至供起来。笔者以为,官员们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潜意识里是对权力的膜拜。而要消除这种崇拜,关键是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打造宪政社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官员对权力的向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扶贫也好,其它问题也罢,事后新闻曝光可以验证,此类官员责无旁贷的事情并非无解,只要真心想做,并雷厉风行操作起来,结果往往还能干得很漂亮。同样一件工作,正常规则不起作用而领导管用,某种程度上表明当下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人治现象仍大行其道。但这种凭威权操作的治理模式非长久之计。以上述扶贫事例而言,类似阜平、偏桥这样的贫困地区在河北当地应该为数不少,有的经济自然条件或许更差,那里的百姓因为得不到领导人的光临而被遗忘冷落。长此以往,中国走共同富裕道路、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诺言必将被贫困地区百姓的“脱贫致富靠上级”的侥幸心理所取代,甚至怨天尤人,怪祖宗没有把领导请来。而提升贫困人口谋生能力的发展式扶贫,一旦让位于中奖似的救济式扶贫,对中国的扶贫大计是祸不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