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杂谈揭秘 >> 浏览文章

02.27红岭私募博弈内线股(2)

发布时间:2013-2-27 12:32:03 来源:网络 【字体:

  江中药业:13年盈利有望快速回升。

  太子参降价趋势确立,13年OTC业务盈利有望大幅增长。

  公司主要原材料太子参的报价自12年8月以来持续下调,目前贵州统货价格已降至160-165元/千克。公司太子参年需求量接近2000吨,12年采购均价约205元/千克。我们预计13年采购均价或将降至160元/千克以下,以此估算,13年采购价下降将增加近亿元毛利,带动公司OTC业务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n保健品业务尚处于摸索阶段,中长期前景向好。

  公司保健品业务仍处于摸索阶段。我们估计,公司12年初元销售收入约4亿元,较11年小幅增长;参灵草销售收入约2亿元。我们认为,尽管保健品业务短期增速平缓,但公司品牌认知度高、功能性消费品运作经验丰富,OTC业务的充裕盈利也将为保健品业务的探索提供缓冲,我们看好公司保健品业务的长期前景。

  12年整体业绩增长平缓,但OTC主业恢复良好。

  根据公司12年业绩快报,12年全年实现收入31.9亿元,净利润2.29亿,同比增长21%、0%,对应EPS0.74元。我们认为,保健品收入低于预期和销售费用快速上涨造成12年业绩增速较慢,但公司OTC主业恢复良好,盈利质量明显好转,未来盈利增厚的空间充足。

  估值:下调目标价至28元,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下调公司12-14年EPS预测至0.74/1.19/1.48元(原为0.91/1.20/1.48元),原因是2012年保健品业务增速较慢。但我们认为太子参降价将使13年盈利快速提升,参灵草在前期销售开拓的基础上也可能实现销售快速增长。我们基于瑞银VCAM估值模型(WACC为 8.3%)得到目标价28元(原30元)。公司估值水平与板块平均水平比较,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华斯股份:内销发力+裘皮交易市场二期项目带动高增长。

  事件:华斯股份公告2012年年报,年报显示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254.1万元,同比增长16.9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7046.4亿元,同比增长17.46%,实现每股收益0.64元,基本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

  投资要点:

  出口收入保持平稳,内销收入迅猛增长。2012年公司出口收入增长4.27%,保持平稳,但是内销业务迅猛增长,实现内销收入增速43.92%,内销业务的收入占比提升至21.6%,已经逐渐成为带动公司收入增长的驱动力之一。内销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公司进行了店铺的调整(小店换大店)和扩张,目前公司直营店10家,预计13年新开9家,未来随着渠道的扩张,内销业务仍可保持40%以上的快速增长趋势。

  毛利率同比上升1.93%,主要因为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库存收益以及高毛利的内销业务占比上升所致。公司2012年毛利率同比上升 的主要原因是:1、去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终端裘皮服饰的价格随之上涨,公司较高的库存获得部分库存收益,体现为各类产品的毛利率均有上升;2、公司毛利率较高的内销业务收入占比提升了5.4%,带动了公司综合毛利的提升。未来随着内销业务占比的逐渐提升,毛利率可持续改善。

  管理费用率略有上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保持平稳。2012年公司管理费用率上升1.04%,销售费用率上升0.09%,财务费用率下降0.02%,其中管理费用率略有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建的裘皮交易市场二期项目使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等增加所致。

  裘皮交易市场二期将成为公司2013年主要的业绩增长点之一。二期项目大约在3季度建成,总建筑面积13万平米,共有商铺752个,目前招商情况十分火爆。

  我们假设公司13出售商铺6%,出售价格为6000元/平米,那么13年二期项目将为公司贡献收入约4680万元,营业利润约为2652万元,占12年营业利润的33%,因此二期项目将成为公司13年主要的业绩增长点之一。

  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84、1.04、1.26元,对应PE分别为17.33、13.91、11.50,未来6-12个月的目标价为17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开店速度不达预期、增发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

  亚盛集团(600108)公司是西北农业龙头,以农业和化工业务为主,在马铃薯、啤酒花种植和加工上具有相对垄断地位。公司土地资源丰富,将充分受益城镇化过程中的农地流转政策。公司现有土地342万亩,预计2012-2014年,公司耕地面积分别扩张至55、62、70万亩;若母公司将存在同业竞争的4家农场陆续注入公司,将再新增耕地面积30余万亩。另外,公司统一经营模式,将耕地的种植和管理集约化,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科学手段提高单产和产品品质,耕地资源价值和生产效益得以显著提升。公司正积极将经营模式和滴灌技术向省外推广,成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潜在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