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升级版”观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的“中国经济升级版”,在开局之际面临一个极为复杂的大环境。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提高7.7%,低于此前多数机构预期,而货币数据则明显增长,尤其是M2过百万亿,超过GDP的两倍,引发不少争议。
外界争议之中,4月17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当前形势给出乐观定调: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平稳,总体良好,经济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等主要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
不过,会议同时强调,当前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平稳运行与隐忧风险并存,制约发展的矛盾不断显现。要用更大气力释放改革红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稳中求进,增加就业和收入,提高质量与效益,加强节能环保,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多方分析都聚焦于增长数据,而在“中国经济升级版”战略构想中,“增长”并非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目标。
有专家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质量效益、需求结构、产业水平、城乡发展、节能环保、人民生活等方面,将是衡量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几个重要维度。
新一届国务院领导集体履职,中国经济升级版即拉开序幕。《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当前有多家权威机构资深人士正合力研究这一战略命题,以深化其内涵,供高层决策参考。
经济升级版开局
3月17日,李克强在担任总理后的中外记者会上,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升级版”。在谈到实现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时,他表示,“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 ,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自此,这一概念迅速成为宏观战略方面的一个关键词。3月27日至29日,李克强在上海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再次重笔墨谈及经济升级。他表示,要围绕经济升级的需求,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对发展服务业下功夫、出实招,释放扩大就业潜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占整体经济规模的比重为47.8%,比去年同期提高1.6%,超过了制造业的占比。从长远看,中国工业化已步入中后期,工业进一步发展需要以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为基础。
对于资源环境约束,李克强要求各级政府力推绿色发展,把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他还指出没有积极主动的“升级”,发展也难以稳住、更难持续。
事实上,关于促进经济升级的一系列政策已开始布局。
3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今年政府重点工作的部门分工,涉及保障民生、房地产调控、环境保护、放宽民间投资准入等多个方面。
进入4月份后,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等改革举措陆续出台。
业内人士认为,农业改革与城镇化发展相辅相成,“营改增”试点扩围事关分税制改革的完善,为下一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透明化、减少对经济的微观干预铺路。这些举措都事关经济升级。
宏观调控如何把握,也对经济升级的前景具有重要意义。4月12日,李克强在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谈到了经济政策的“远近结合”问题,“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既要对解决当前问题有针对性,更要为长远发展‘垫底子’”。这个“底子”可能就是经济升级版的平台。
实际上,解决短期问题的调控政策如果时过境迁,有可能成为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障碍,要想实现“升级版”,宏观调控需要在短期突出问题和中长期问题的结合点上发力。
解决产能过剩便是其中重要一步。产业布局与资金投向扭曲,既是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还将造成更多资金与资源浪费,成为产业水平提高的障碍。
这一问题显然已经纳入决策层的部署。3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表示将分行业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具体办法。3月29日,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指出,面对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要支持企业加快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实现进中求好。
释放改革红利
“中国经济升级版”概念提出后不久,不少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地方经济升级版。一时间,利用资本市场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爬坡过坎”打造青海经济升级版、哈大高铁助力东北经济升级……各种地方的升级版本纷纷出炉。
实际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政策方向已提出多年,但部分地方政府仍在相当程度上固守旧的发展模式。那么,如何保证本轮经济升级落于实处?
“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实现经济升级。市场的另一面是政府,因此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如何令政府进一步放权于市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正是李克强的又一名言,自2012年11月21日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后便为人们所熟悉。
中央政府已经有所行动。3月20日,新一届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李克强对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要求抓紧落实机构改革方案,限期完成职能转变各项任务。最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减少到25个,多个部门将进入简政放权、职能转变阶段,这也成为“新一届政府开门要办的第一件事”。
在鲁政委看来,下一步简政放权的关键举措,在于财税改革。无论是地方融资平台、土地出让金,还是各种信托发债,其背后都与地方政府收支紧密相关。“因此只有理清财税体系,才能够让政府干预微观经济的手缩回来。” “营改增”扩围已迈出财税改革的第一步,鲁政委认为,下一步,要针对巨额地方债务发力。
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已引起各方重视,4月17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要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眼下的一大难点,在于地方政府没有动力统计债务的真实规模,而摸底不清,将导致地方财税体系改革缺乏基础。”鲁政委说,“未来,可以考虑通过推行市政债的方式,激励地方政府将债务与预算透明化。”
诸如地方债务这样的“硬骨头”还有很多。为摸清家底与民情,除李克强外,其他国务院高层也密集前往各地各部门进行调研,从而为部署更多的经济升级战略、释放改革红利做准备。
比如张高丽副总理4月初赴山西、新疆调研,了解经济运行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情况,考察保障性住房、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作。他指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新一届国务院领导层的“履新”调研,虽然分散于全国各地与多个行业,实际上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经济升级内生性地要求经济增长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益,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调整,产业水平不断提高,节能环保实现绿色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都将成为经济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hongguani/8248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中国经济虚拟膨胀 实体萎缩
下一篇: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营改增进度提速 改革面临三道坎2013.05.02
·循迹财富知名学者蔡继明蓉城纵论“中国新未来”2013.05.02
·4月PMI小幅回落 专家称经济回稳基础仍需巩固2013.05.02
·中央收紧公款消费 奢侈品销量今春“遇冷”2013.05.02
·中国经济活力推动自贸区建设2013.05.02
·中国制造业PMI二季度黯然开局201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