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机构改革“时间表”定责定时定人心
3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时间表”表决心
改革需确立三前提
《通知》以明确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展现了政府不等不拖、言出必行的决心。
“制定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铁路局‘三定’规定和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指导意见。(中央编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分别负责,征求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意见。2013年3月底前完成)”。
这是国务院办公厅通知中最近就将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事实上,像这样定事、定时、定负责单位的“责任状”出现在每一条任务中。
根据这个通知,2013年完成的任务共29项:在机构改革方面,主要是制定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铁路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规定。在转变职能方面,包括减少和下放一批投资审批事项,下放一批国家采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扶持地方的项目等。
这个通知还规定了2014年将完成的28项任务,2015年将完成的11项任务,以及2017年将完成的4项任务。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话形象地表明了政府“改革贵在行动”的信念。此次《通知》提出的细化而具体的落实措施,进一步凸显了政府不等不拖、言出必行的决心。
而在“不等不拖,言出必行”的同时,中国的实际状况同样不应被忽视。
我国是一个后发国家,也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大国,政府部门的设置要避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门林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但绝不是机构越少越好、部门越大越好。从国际社会的经验看,一个国家的政府规模与其承担的公共事务职责相适应,并能够实现公共治理的高效、民众满意,就是一个好政府;一味地追求政府规模小,或者认为政府部门设置越少越好,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从未来发展的视角看,大部制改革需要确立3个前提:
一是顶层权力结构的合理配置。这实际上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种权力结构如何科学配置的问题,特别是执政党、政府、人大之间的权力关系问题。如果这三者之间的权力边界不合理,导致顶层权力格局有缺陷,光靠政府的大部门制管理模式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即使频繁地进行机构调整、裁减、合并、重组,也很难理顺大的权力关系格局。很显然,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很大改革空间的。
二是减少对市场、社会组织的不必要行政干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了,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常常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设置、经营等方面尤为突出;同时,社会组织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过度强化政府权力的结果,就是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因此,如果不削减政府的权力,不简政放权,大部制改革几乎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
三是对政府过大权力的实质性削减和下放。大部制改革,必须以转变职能、大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为前提,这与上面所说的政府权力的边界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突出位置,理顺部门内部的权责关系,大刀阔斧地改革、取消不必要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从根本上约束政府过多、过大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权限,转变政府职能才有基础,实行大部制改革才有意义。
淡化机构合并
突出职能转变
路过北京复兴路10号的人不难发现,“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牌子已被悄然换上,在此悬挂了6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的牌子则被送进了博物馆。
接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新组建的部门也陆续挂牌。
在老牌换下、新牌挂上的背后,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指出,各部门都要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到该取消的必须取消,该下放的必须下放,该整合的必须整合。
“真正做到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在大幅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政府将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把更多精力集中到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事项上来。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的保障。3月18日召开的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强调,要把职能转变作为新一届国务院工作开局的关键,把减少行政审批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俊祥撰文指出,这次国务院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
刘俊祥表示,这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管,努力做到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该管的切实管住管好。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的方向、原则和重点有五,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缩小减少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逐步向小政府加大社会的治理模式转化。三是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和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四是优化职能配置。为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国务院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的职责。五是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通知》中各项深化改革的部署,必将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释放发展的红利。
“敢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
包括此次改革在内,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已经历7次,但在一些领域,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仍然存在。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不仅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助长投资消费失衡、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还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赖明在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时痛陈行政审批之弊:在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2年后的今天,仍有企业家感慨,投资一个项目竟要过53个处、室、中心、站,经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全程需799个工作日;甚至老百姓办个“准生证”,还需经过10多个单位盖章,签字40多个,耗时两个月。
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涉及部门多,改革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推进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而进一步简政放权势必触动一些长期形成的利益格局,“硬骨头”之硬、“险滩”之险,可想而知。但是,改革关系经济社会活力、关系国家民族命运,必须坚决推进。
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对此有明确认识和充分准备。通知强调,各部门要立即建立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工作机制,按照任务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倒排时间表,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确保按要求完成任务。
根据安排,国务院办公厅将对各部门落实分工情况组织专项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逐一落实到位。
上一篇:长三角率先打造“升级版”
下一篇:李克强上海有条件有基础作新的开放试点
·港台人民币保单初热资产匹配成难点2013.04.01
·IPO撤离企业骤增76家 开闸仍无时间表2013.04.01
·自查大限前夜 76家企业IPO主动退出2013.04.01
·部分地区股民近乎“饱和”入市新股民连年大幅减少2013.04.01
·IPO企业密集撤单 76公司知难而退2013.03.31
·IPO自查大限日到证监会门口排长龙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