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宏观经济 >> 浏览文章

提高国资证券化率 破解国企改革瓶颈

发布时间:2013-1-29 1:29:00 来源:网络 【字体:

  国资委主任王勇日前表示,2013年将研究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谋划未来国企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分析人士认为,在近两年国企改革面临瓶颈的背景下,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应是继续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比例,通过变国企改革为国资改革,来化解国企改革在“有进有退”中遇到的困境。资产证券化后的国有资产,其流动性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通过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进退于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

  目前,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已实现对国家命脉行业的绝对控制。尽管国企已基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但在房地产等高收益的非命脉产业 ,国企仍然“流连忘返”。那么,在命脉行业和一般性竞争领域,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究竟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进一步定义命脉行业的内涵和外延。近10年国企改革的目标演变为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正是在这个目标之下,能源、矿产、铁路、民航、军工、电信等多个领域,都被纳入命脉行业的范畴。由于缺少民间和海外资本竞争,命脉行业必然会因垄断出现一些被社会诟病的问题。比如,国有资本坐收垄断红利,自然会反对其他竞争者进入,缺少对民生和创新领域的再投入动力。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民航、铁路、电信、能源等领域,并非只有国家绝对控股才能保障国民经济安全,这些领域可以向民间资本进一步开放。随着国民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医疗、教育、科技等民生和创新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成为新的国家命脉行业。对于这些事关民生与创新,但非公资本无意或无力进入的公共领域,应鼓励更多国有资本进入。而对于一般性竞争领域,国企应该当断则断,不再与民争利,做到全身而退。

  在具体操作上,改革的突破口应放在进一步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比例上。通过国有资产证券化,实现从国有资产国家经营,向国有资产国家运营的转变。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特别是大型央企集团公司,可逐步从经营资产的角色淡出,转变为控股公司,专注于国有资产的资本运营。资产证券化后的国有资产,其流动性将进一步提高。

  如果说,我国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初衷是为了国有企业脱困,那么现在国有资产证券化的目标,应是为了优化国资布局。国有企业进退与国有资本进退不同,前者可能是国有企业从某一领域退出,而后者不过是国有企业对投资方向和策略的调整,阻力必然小于前者。通过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比例,加速国有资本在不同行业间的结构调整,与国企做大做强这一企业天性并不矛盾。对于民航、铁路、电信、能源等领域,国有资本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将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甚至参股。这种进退,不仅不会降低国有资本在既有行业的影响力,而且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将使竞争更加充分,市场规则更加完善,会使存量的国有资产在行业增量中获益。

  为实现上述改革,除继续深化国企股份制改革外,还应考虑对现有国资监管思路进行调整,将国资委直接监管国企经营,变为国资委以实际控制人身份,侧重对国有资本运营进行监管。在经营层面则可以充分放权,在竞争性领域限制国资进入,在命脉行业主要以保值增值为考核目标。同时,除进一步调整命脉行业范围外,还应对既有命脉行业中的国资比例要求有所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