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全面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规划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示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
三个“1亿人”阐述新型城镇化
由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年两会,新型城镇化题材愈演愈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要求重点解决的3个“1亿人”问题,大致勾勒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三维模型。按照当前城镇化率建设的发展速度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巨大引擎。由此产生的天量的资金缺口,为民间资本提供极佳的试验良田。
过去10余年,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不断升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正在释放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烈信号。
城镇化概念由来已久,而新型城镇化题材则被赋予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过去粗放型的城镇化建设所导致的产能过剩、无序投资以及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十分普遍,这极大削弱了城镇化建设对中国经济增长应有的贡献。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致力于走一条集约型、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以期释放潜在的投资性内需,创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而实现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
两会期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框架思路更加细致、具体。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4年中国将继续推进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以及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新型城镇化建设还要求重点解决好现有的3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通过以上改革,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合理的流向问题,符合以人为本的主旨要求,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遭遇下行压力,去年已经降至7.7%。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控制在7.5%左右,让国内经济运行至合理的区间之内,“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九字方针将继续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外围经济体复苏迟缓、各种贸易保护壁垒以及人民币中长期升值压力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形势,并且对国内投资、需求两大环节形成严峻的考验。而新型城镇化的改革题材不但带来充足的政策红利,同时覆盖了国内投资、需求的两大环节,因此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生态、文化、政治以及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彻底摒弃了过去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低效率”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的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势必会转变传统的消费方式、提升现有的消费规模,推动房地产、基础设施、市政工程以及消费品等领域的投资性消费行为,从而创造大量新的投资性内需,进而确保中国经济增速符合区间内增长的政策预期。
从1982-2013年的数据统计看出,中国经济增速与城镇化率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中,城镇化率每提高1%,对应国内GDP增速提高0.7-0.8%。新型城镇化题材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国统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73%,较去年提高1.16个百分点。
按照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节奏来看,预计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可能达到55%;2020年该数据则有望达到60%左右;大概在2033年前后,中国城镇化率或触及70%一线。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率带来的巨大的提升空间,给中国经济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增添了一份筹码。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对民间资本的着墨有限,大致要求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据粗略估算,中国民间资本的存量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这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系统提供了充足的供给保证。除此以外,中国急需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力,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方向性的指引。
3个“1亿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框架思路,涉及到土地、住房、就业、户籍等诸多领域的改革题材,需要具备相当规模的资本投入。按照中国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的水平进行测算,预计未来6年多的时间中国增加0.8-1.2亿的城镇化人口,累计耗费资金总额或超过40万亿元,约占2013年GDP总量的7成。面对如此天量的资金缺口,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得不另辟蹊径,民间资本有望成为继国家信贷、土地财政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资金渠道以外的有益补充。
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结构转型行业的吸金能力异常明显,这为民间资本的改革题材开辟了所需要的试验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公用设施的投资、运营,允许多种方式拓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有助于缓解政府投入能力有限而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还有助于在客观上加速相关投资建设的进程,并提高其投资的效率。(通信信息报)
(原标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责任编辑:DF010)
123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hongguani/16137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暂停五年 中国—海合会自贸谈判重启在即
下一篇:日本央行行长称已准备好扩大量化宽松规模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