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TTIP唯一突破口或是免除关税
如何让转基因农作物生产大国美国打开禁止转基因的欧盟市场?如何让用氯清洗家禽的美国,也接受欧盟用水清洗的家禽?如何让欧盟减少农产品补贴,并向美国开放市场?
这么多年来,在美欧谈判桌上难啃的老问题,都能在2014年底欧盟委员会换届前得到解决吗?
虽然经历了“棱镜门”的小波折,但美欧仍决定按计划在美国当地时间7月8日开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首轮谈判。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接近欧盟谈判人士处了解到,从6月18日双方各自宣布将正式启动谈判以来,欧盟各国都已积极进入谈判前期的准备工作,涉及谈判的人员也经过了多轮定期的交流会,几乎所有涉及的利益组织也都轮番出来表态和辩论。
但是让一些欧盟业内人士深感意外的是,同一时期的美国却鲜见类似争议和波折。反倒是本月美国劳工组织和商业团体2日就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一事产生分歧,并争吵得沸沸扬扬。
也许,要同步推进涉及巨大经济体量的“跨两大洋贸易战略”,美国必须要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做个取舍了。
一位日内瓦的资深观察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从美国的整体战略来说,经济高速发展的亚太地区,显然是重中之重,而与欧盟的谈判,安抚性质更强,也因此可能TTIP不仅落后于TPP,且象征意义更强。
既要搭乘亚太高速发展的快车, 又不能过分疏远欧洲传统盟友,又是否会终结由自己一手创建的WTO,以及预防谈判可能遭遇的新兴国家的反弹。这些过于多元化且雄心勃勃的目标,使得业界普遍对TTIP可能达成的结果及时间充满怀疑。
而从本报记者目前多方了解的情况来看,可能TTIP谈判仅有的突破口,或许就只有免除关税了。
欧洲声音逐步趋同
随着谈判开启的时间日益临近,欧洲内部的辩论逐步开始从白热化走向趋同。
英国在推进TTIP方面,一向与盟友美国保持一致,而欧元区内的经济强国德国和法国,则给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德国出于振兴欧盟整体经济的考虑,很早就支持欧盟加入TTIP。而目前最强烈的反对声音,则几乎来自于法国。因为担心好莱坞类似产品的冲击,法国希望将视听产品(Audio-visual products)作为例外排除在谈判议程之外。
这种分化也来自内在利益驱动,最近,博德曼基金会与总部设在慕尼黑的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一项有影响力的研究。该研究表明,一旦TTIP达成,除了美国这个最大赢家,德国将成为欧洲最大的受益方。报告还发现,从长期来看,这会给德国带来18100个新就业机会,人均收入也会提升4.68%。
美国世强律师事务所(Steptoe & Johnson LLp)布鲁塞尔办公室高级政策顾问阿莱克斯·劳滕伯格(Alexis Lautenberg)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说,充分表达不同意见,这在任何一个自贸谈判前,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德国是一个国际贸易大国,因此他们非常支持谈判,但是法国,不论在多边(WTO)还是双边自贸方面,一向都显得更为保守一些。
“法国原则上对于TTIP还是很乐意的,但是他们将全面保护文化特色, 保护电影电视等视听产品,看作重要的战略问题。法国极其警惕且害怕视听产品的议题会放到桌面上讨论,这可能会被整体谈判氛围所影响。”劳滕伯格说,“但是,欧盟的策略是,让所有这样的议题放到桌面上来谈,然后让法国人或者其他类似的欧盟国家可以采取行动,以掌控这类议题的谈判进展。”
据劳滕伯格了解,其他大部分欧盟国家,都有1~2个自身关切的重大问题。即便是德国,也对“棱镜门”涉及的数据传输保护,以及转基因生物带来的环保问题有疑虑。
因此,对法国反对意见的做法,也反映了欧盟管理TTIP谈判进程的基本原则,这也是难点最大的部分:保持谈判的“全面性”及“高水准”。欧盟因此要求,必须在开始谈判之前,不能将任何关键领域作为例外,排除在谈判议题之外。
从积极的一面来说,对于这个双方都期待的“高水准”、“全面”的自贸协定,如果能够达成,不仅将使得双方加起来的世界贸易总量(包括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占据全球1/3份额,而且,共计1万亿美元规模的美欧两大经济体也将因此受益。
根据全球商业咨询公司FTI Consulting 6月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TTIP一旦达成,将会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预计刺激经济增速0.5%~1.5%,经济获益将达到2000亿美元,并创造40万的就业岗位。
在更广泛的议题里,也将解决一些在WTO框架下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金融服务贸易目标与金融监管目标的冲突。
但在欧盟方面积极讨论并管理进程的当下,同一时间内,美国方面却可能拿不出足够的人手和精力投入到宏大的TTIP谈判了。
对比鲜明的是,在美国的不断推进下,所有TPP国家已快速经过了15轮的磋商,在去年12月于新西兰举行的第15轮讨论中,11个TPP国家的领导人已就全面进入伙伴国市场达成一致。
随着日本今年3月正式宣布加入TPP谈判,参加TPP谈判的经济体已经增至12个。TPP下一轮谈判将于7月15日~7月25日在马来西亚举行,日本将首次在该谈判中现身。
前述资深观察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从美国的整体战略来说,经济高速发展的亚太地区,显然是重中之重,而与欧盟的谈判,安抚性质更强,也因此可能大大落后于TPP的进展。
仅有关税突破口
与所有在建的自贸区类似的是,降低或减免关税将是TTIP建成后的一大优惠措施。TTIP的预期是——将欧美关税税率从目前的3%~5%下降到零关税。本报记者了解到,这被普遍认为是直接而最有可能突破的点。
美国世强律师事务所布鲁塞尔办公室贸易合伙人詹姆斯·希尔思(James Searles)对本报记者介绍说,在非关税问题上,主要包括服务业、投资改革和保护、政府采购、知识产权、贸易便利、竞争政策、消费者保护和环境保护问题。此外,建立在“机会均等”理念上可能的国有企业监管相关条款,都可以在竞争政策方面吸引美欧双方的利益,并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经过过去几年谈判,农产品补贴等传统的美欧贸易纠纷,已经逐步地得到缓解,现在最大的分歧存在于例如金融服务、消费者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在未来找到合理的弥合分歧的方式,将是一个充满困境但是重要的目标。”希尔思说。
希尔思指出,虽然目前美欧间平均关税税率只有3%,但是考虑到美欧的贸易体量巨大,如果能够短时间内成功实施零关税的话,也会产生巨大的回报。
但要真正实现“全面”及“高水平”,最大难点依然是双方彼此互相交叉、错综复杂又相去甚远的行业规则、安全准则及监管体制。其中,金融服务领域便是最典型的行业之一。
FTI consulting欧洲、中东和非洲主席马克(Mark Malloch-Brown)对本报记者介绍说, 这类准入及监管政策涉及到相互竞争的监管制度和技术标准。这些包括各种充满争论的规定,包括数据传输和隐私,从汽车到食品的各类安全标准、雇用、环保和消费者制度。
马克以安全标准为例指出,即便是机动车领域,美欧也有完全不同的安全标准。如果不能解决,将会使得公司不断地重复检查,费时费钱。而安全标准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而是性质上、文化上的问题。
不同的安全监管模式问题实际上源于美欧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传统的监管方式是更多地基于“权衡成本和收益,通过市场力量与诉讼来惩罚错误”,但是欧盟的监管理念是“预防性原则”,也就是要产品和科技的提供方自己去证明自己是安全的。美国方面普遍抱怨,认为欧盟的安全监管方式是毫无科学依据的监管。
马克认为,在这个领域,目前美欧之间的典型分歧便是将哪些监管制度纳入。
“欧洲议会希望能够将金融服务监管纳入到谈判之中,但是美国财政部已经坚决决定,要将金融服务监管作为例外,完全地从谈判中排除。”马克说。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体系日益割裂,美欧双方的监管机构都出台了大量新的制度,加大了跨境资本和流动性转移的难度,以此来保护各自的金融体系免受风险扩散的冲击,很多规则都是重叠的。
而这样做的一个问题是,若跨境融资下滑,那么美欧双方寻求通过贸易协定推动的双边贸易势必会受到影响。
劳滕伯格解释说,核心在于是选择更好的监管还是更高的市场准入。在金融危机后,曾经想过要降低全球债务的不同规则带来的障碍,美欧之前曾有过多轮关于此类监管合作的谈判,但要比较制度并重建,以使得双方都能够互相兼容相关监管制度,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还需要考虑这样的措施可能带来的更广泛的影响。
金融服务贸易和金融监管目标的冲突,也是WTO框架下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服务贸易最严重的壁垒是不断变化的、重叠的审慎性或保护性管制;各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不同本身就成为金融服务贸易的潜在壁垒,WTO的现有规则只能起到一些有限的作用。
前述日内瓦资深观察人士认为,作为在WTO框架下也经常发生空客和波音对垒、彼此间贸易冲突纠结不断的两个巨型经济体,要不发生过多的“例外”而完成一个高水平、多领域的谈判,难度确实是太大了。
正如美国新任贸易谈判代表迈克尔·弗罗曼所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之所以没谈一个类似于TTIP的贸易协议,并不是因为没有人想到,是因为我们之间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我们启动。”
“也并非不可能实现,谈判时间要取决于政治意愿带来的压力。”劳滕伯格说。
(责任编辑:DF103)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guojiyaowen/11431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花旗二季度实现利润42亿美元 盈利同比增长42%
下一篇:热钱疑云新兴市场期待美联储答疑
·未来几周有望重开IPO闸门2013.07.16
·苏宁高管集体增持 对抗阿里京东IPO传闻2013.07.16
·攀钢集团拟发行45亿元短期融资券2013.07.16
·新股发行的“征意”与争议2013.07.16
·热盼IPO退出机会 百家PE押注50家过会企业2013.07.16
·翘首以盼IPO退出机会 百家PE押注50家过会企业201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