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风险规避 >> 浏览文章

唐骏作别新华都 像一阵风吹过

发布时间:2013-3-4 8:54:00 来源:不详 【字体:

  2013年春节前夕,唐骏用一则微博为自己在新华都5年的“打工皇帝”生涯画上了句号。从当初大张旗鼓地加盟到如今微博低调淡出,从信誓旦旦5年内实现新华都集团旗下3~5家公司上市,把陈发树打造成“中国的巴菲特”,到如今MBO港澳资讯并声称没有做大型企业的奢望,唐骏于新华都就像风一样吹过却无所作为,新华都高管反思时甚至暗示引进唐骏是一个“错误”。

  证券时报记者 陈勇 常小安 朱中伟

  回首在新华都的5年,唐骏没有给自己打分,仅以“我在新华都5年从来没有过私心”的表述一笔带过。

  缩水的10亿身价

  当年那场轰动一时的唐骏加盟新华都的新闻发布会,最吸引公众眼球的莫过于其10亿元身价的转会费。也正是因为这个10亿元的转会费,唐骏成功地戴上了“打工皇帝”的桂冠。

  而唐骏的转身离去,再度勾起了大家对天价转费会的关注。此前众多媒体报道,陈发树给予唐骏在新华都所有的承诺都兑现了,10亿元包括股票、现金、薪酬等。

  然而,事实是否果真如此?

  证券时报记者查阅新华都集团股权变动情况发现,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新华都(002264)、紫金矿业(601899)、青岛啤酒(600600)等,股东名单里均没有出现唐骏的名字。

  至于新华都集团方面的股权,2008年新华都股份上市招股书显示,陈发树个人直接掌控着新华都集团75.87%的股权,并通过其100%控股的厦门新华都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新华都集团16.82%的股权,二者累计陈发树掌控着新华都集团股权达92.69%,剩下不到10%的股权则掌握在陈发树家族成员和核心骨干手中。

  新华都董秘龚严冰向记者证实,几年来新华都集团的股权结构没有发生过变化,截至目前新华都集团的股东中没有唐骏或其关联人;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新华都集团下属的所有公司中,除了港澳资讯以外,在股权上也跟唐骏没有任何关系。

  10亿元转会费可能以薪酬的方式给予吗?记者向新华都集团某高管求证的结果是,新华都集团内部高管的年薪数额都不是很大,这几年集团的薪酬费用支出正常,绝没有10亿元这样的金额。而且唐骏在接受采访时也否认了10亿元是以现金薪酬的方式给予。

  新华都方面的上述回应,事实上已经对10亿转会费承诺的兑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从唐骏加盟新华都集团那天起,除唐骏本人的表述外,新华都方面从来没有在正式的场合或者采访中证实这一“天价”转会费的存在。

  那么10亿元转会费一说到底出自何处?上述新华都集团高管表示:“这10亿元报酬,在当时或许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只不过它是附带前提条件的。好比说你创造百亿的价值,就能得到10亿的回报。既然前提不存在了,结果自然就不存在了。”

  照此推断,如果陈发树对唐骏的承诺有所兑现的话,最大的一块可能就是来自港澳资讯的股权。

  2008年新华都股份上市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2007年度港澳资讯净资产为2888万元,新华都集团持有51.7%股权。按照此前媒体报道,唐骏团队MBO港澳资讯62%的股权,支付1.5亿元测算,目前港澳资讯的整体估值也不过在2.4亿元左右。

  如此看来,就算唐骏团队MBO港澳资讯的大部分股权来自新华都集团兑现给他的转会费,再加上这几年他不是很大金额的年薪,唐骏在新华都期间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离10亿元这个数字还是相去甚远。

  由于最具发言权的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一如既往地拒绝媒体的任何采访,因此,事件的个中细节仍无法得到证实。

  像风一样的唐总

  在福州五四路华城广场28层的新华都集团总部,员工们对唐骏的印象几乎是空白,大家对他的认识更多是来自媒体而不是公司内部。

  对于唐骏的离开,新华都集团内部并未感到突兀。因为这样的变动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而事实上,他们早在去年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在新华都集团办公区,记者找不到有关唐骏的任何信息,似乎他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由于唐骏很少来福州的新华都总部,其在总部设置的总裁办公室,也早已改作其他副总裁使用。新华都集团正在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与唐骏的切割。

  新华都集团产业结构比较简单,集团属控股公司,下属两个主业,一个是商业零售,一个是地产,再有一些就是对外的投资

  在唐骏刚到新华都集团的2008年,新华都集团进行过多次的资本运作,紫金矿业A股和新华都分别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然而,这些外界误认为似乎由唐骏主导的项目,其实跟他没有任何关系。紫金矿业的上市工作主要由紫金矿业和新华都集团熟悉国内市场的高管共同完成,新华都上市的具体运作则是陈发树的干将池金明以及公司现任董秘龚严冰。

  从时间点上分析,紫金矿业和新华都分别在2007年12月和2008年4月通过发审会,上市企业从前期辅导到报材料通常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彼时的唐骏还在盛大当总裁。

  唐骏加盟新华都期间,新华都集团还进行过两个大手笔的收购——青岛啤酒和云南白药(000538)的股权收购,据记者了解,这两笔重量级的收购也基本上是董事长陈发树亲自操刀。

  春节前陈发树与云南白药的股权纠纷案一审宣判,陈发树败诉,外界普遍将这次收购的纠纷归咎为唐骏在新华都职业生涯的一大败笔。

  不过,新华都集团某高管告诉记者,新华都集团的重要投资都由董事长陈发树亲自拍板,相关合同也都会经过法务部门的把关。至于协议中,“须获得有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同意后方能实施”的条款,是所有交易对手是国有企业的合同里面,都是必须注明的,只是在怎样把握的问题上,集团当时过于乐观。

  此外,新华都集团另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唐骏到新华都的时候,除了IT以外,对其他行业并不了解。但他从来没有到集团下属的企业调研,也从来没有跟集团相关人员进行过工作方面的沟通。集团召开的高层会议上,也未见他对新华都未来的经营发展发表过任何建议和看法。

  当记者试让新华都集团内部人员对唐骏做一个评价时,大家均感无从说起,因为他们几乎都没有和唐骏有过接触,更谈不上对唐骏最近5年工作的了解。

  有内部人员向记者坦陈,“如果真要让我们谈对唐总的感觉,他就像一阵风,似乎感觉他的存在,但是看不到、摸不着。”

  早已注定的分手

  “宽容别人的错误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很难。”一位新华都集团高管表示,这也许就是新华都及陈发树方面始终未对唐骏去职一事公开发表评论的原因。

  唐骏在新华都5年的是非功过,外界各有评说。但要疏理唐骏的离开的原因,不得不从新华都聘请唐骏时说起。

  2008年是新华都集团蓬勃发展的一年,4月紫金矿业登陆A股、7月旗下零售企业新华都挂牌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方面风生水起。

  为适应集团的快速发展,董事长陈发树在2007年就开始谋划引进能够在战略规划、架构疏理、品牌运营等方面把新华都带到在全国有影响力大企业高度的管理人员。此时,身披微软中国区终身名誉总裁、盛大总裁光环的唐骏进入他的视野。

  陈发树这个设想,当年曾跟身边的公司高管提起。陈发树当时对这位高管说,公司正在争取上市,为了保持集团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引进高级管理人才。这个人才最好是留洋而且有点名望的,这样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新华都企业文化,把集团今后战略规划做好。

  在2008年4月15日加盟新华都的新闻发布会上,唐骏这样描述双方相识的过程,“我们在2007年底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认识,在不经意的聊天中,陈董突然对我说,‘我们正在寻找一位总裁的人选,您愿意吗?’没有谈任何条件或细节,我考虑了不到1分钟,凭着一种对人的直觉,我回答说,‘我愿意。’”

  或许此前用过的刘晓初、叶芦生、池金明等得力干将,都为陈发树实现了超预期的回报,因此他在用人方面颇为自信,就是在这样短暂的接触后,陈发树迅速作出了决定。

  对于引进唐骏的目的,新华都集团一位高管坦陈,集团当时没有太清晰的定位。“我们对他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是觉得挺有能力的,希望借助他的能力,使得新华都集团在产业拓展方面上一个大台阶。比如,具体在零售业方面,希望通过他的指导和管理,进行一些全国范围的收购;或者为新华都地产、零售以外的业务找到第三个支撑点,如IT等。”

  事实上,唐骏加盟新华都过往的5年,在战略策划、产业拓展方面作为不大。其真正参与运作管理的只有集团旗下的港澳资讯和新华都慈善基金会。

  然而,即便是仅有的这两个项目,在他的管理下也鲜有亮点。特别是由他一手运作的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因没有充分了解国内相关的政策,还把老板陈发树拖入了“诈捐”的舆论漩涡。不仅如此,2010年7月唐骏还因学历造假,个人诚信饱受质疑,新华都的商誉也因此蒙受负面影响。

  此外,唐骏就职时高调宣布的5年内争取3~5家公司上市,据知情人士透露,也曾经受到集团内熟悉资本运作的高管的当面质疑。新华都的业务主要是地产和零售,零售已经是上市公司,地产则属宏观调控行业,其他参股公司,短期内则难以达到上市的条件。

  当唐骏非但没有给新华都带来任何变化,而且还让其惹上一堆麻烦时,双方分手注定不可避免。

  2011年8月,随着唐骏从新华都基金去职,新华都内部已在刻意将他“淡化”。

  新华都集团高管向记者透露了唐骏离开的具体时间,那是早在2012年春节之后的集团全年经营会议上,当时唐骏的身影没有出现,集团董事长陈发树就此宣布了他的离去。

  有熟悉新华都集团的人士分析,向来喜欢“闷声发大财”的陈发树,引进历来高调的唐骏本来期待与其实现互补,但是他低估了高调给新华都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双方最后分道扬镳,归根结底还是聘请他的目的和最后的效果完全背离。

  至于唐骏为何在新华都无所作为的问题,上述人士表示,这不是其不为,而是其没有能力为之。

  新华都内部人士也表示,最终迫使唐骏退出新华都的原因除去“学历门”事件外,其在实业管理经验上的不足及对国内资本市场的陌生才是真正硬伤。

  “去年以来,集团内部就一直在反思引入唐骏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总的来说应该是弊大于利。”一位新华都高层表示,“如果一定要发掘出唐骏对集团所作的贡献,应该只剩名气的提升。”

  “唐骏长期从事IT领域,其在实业经营上的经验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这位高层人士认为,新华都集团的主业是购物广场和地产项目,这些产业与名气的关联度并不是很大,能转化为最终利益的成果很少。反之,其带来的弊端却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