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风险规避 >> 浏览文章

澳柯玛逆市赌矿遇跌停 涉矿概念黯然退色

发布时间:2013-11-11 9:06:00 来源:经济导报 浏览: 【字体:

  题材魅力悄然退色,曾经大红大紫的“涉矿概念”,已不再是令股价飚涨的法宝。

  7日晚间,家电企业澳柯玛(600336)宣布,将斥资1亿元,投向内蒙古地区的矿业资产。此消息一出,投资者们却并不买账,该股8日复牌后即遭遇跌停收尾,市场的失望情绪表露无遗。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澳柯玛的遭遇并非个例,从去年至今,已经有多家公司在公布矿业投资计划后遭遇跌停。

  逆市赌矿

  澳柯玛在披露控股股东豁免要约收购申请获准的当日,同时发布了公司正在筹划重要投资事项,将连续停牌的公告。

  当时,在公司股吧中,关于这一投资涉及哪一方面,有着种种猜测,其中被提及比较多的是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然而,最终揭晓的谜题却是金属矿产。

  根据公告,澳柯玛作为财务型投资者,投资1亿元对上海全祥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上海全祥”)增资,该笔资金将用于收购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太平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太平山矿业”)股权。

  上海全祥由合伙人上海经凯、中潞福银、中潞福郡和慧友佳清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增资后澳柯玛将持有上海全祥35%的权益。澳柯玛付出的投资和其他合伙人先期出资的款项1亿元将被全额用于上海全祥收购太平山矿业80%的股权。

  成立于2006年8月的太平山矿业,除上海全祥持股80%外,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还持股20%。目前,太平山矿业拥有扎鲁特旗水泉矿区铅锌多金属矿采矿权、扎鲁特旗水泉铜矿勘探探矿权等4个探矿权。截至2011年5月31日,上述矿区范围内保有(333)以上级别资源量595.10万吨,已探明资源储量综合品位约为11.93%。太平山矿业目前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公司正在办理年生产规模不低于30万吨的采矿权,预计不迟于2014年6月30日前取得。

  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1-3月份,太平山矿业实现营业收入1113.30万元,净利润198.52万元。

  增资完成后,澳柯玛还要按照表决权承担向太平山矿业提供2800万元借款,资金主要用于该公司偿还指定债务和启动探矿事宜。借款利率为7%,借款期限2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全祥合伙人之间以水泉矿区的矿石储量、综合品位及对赌时间为关键要素签署了对赌协议。协议约定,若水泉矿区综合品位低于7%时,澳柯玛有权撤资,执行事务合伙人上海经凯需按照投资协议约定回购公司的出资。

  复牌跌停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涉矿消息一出,澳柯玛开盘就直奔跌停,尽管盘中股价有所挣扎,但很快被按在跌停板上直至收盘。

  有投资者因此质疑澳柯玛投1亿元给一个净资产只有800多万元的公司,而且不管经营,只能间接获得28%的权益,况且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在拥有矿产资源的储量、品味,甚至采矿权的取得上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华创证券一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告诉导报记者,澳柯玛复牌后会有这样的表现,其中的确包含了投资者一定的失望情绪,他们此前对于公司这一重要投资存在更高的预期,比如重大收购之类的,现在却仅仅是一项价值1亿元的财务投资;再者就是表达对投资铅锌铜矿业的不看好,这一定程度上也与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回落有关。

  导报记者注意到,10月份以来,CRY大宗商品指数整体下跌4.4%,,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跌幅达8.8%,国际金属指数下跌1.2%。伦敦铅锌期货价格今年也走势低迷,LME铅从年初的2329美元/吨,跌至2143.5美元/吨;LME锌今年年初价格为2071美元吨,目前为1911美元/吨。

  涉矿梦不靠谱

  2011年起上市公司掀起涉矿热,每每有此类公告,总能引起二级市场一阵飚涨。如今,这种热度却让市场感到“厌倦”,澳柯玛的遭遇并非个例。

  早在去年,创兴资源(行情,问诊)、北新路桥(行情,问诊)、西藏城投(行情,问诊)等都是在公布涉矿题材后,便直奔跌停。

  除此之外,市场对于涉矿“炒作”“造假”的担忧,也推动了这类个股的“见光死”。部分上市公司“画饼”,投资者却不再相信“天上掉馅饼”。

  今年1月零七股份(行情,问诊)发布公告,拟收购董事长练卫飞旗下钽铌矿资源,然而在披露了标的矿产的预查报告后,公司股价却一路下跌,之后质疑声一直不断。不过公司依然“逆市而为”,于6月份做成此笔交易。但8月10日,零七股份因公司涉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送达《调查通知书》。市场普遍猜测,调查与那次收购有关。

  此外,像房地产公司东华实业(行情,问诊)拟收购其大股东粤泰集团位于柬埔寨的鑫源矿业有限公司控制权,却在10个月后最终宣告暂停,被市场指责“作局”一事,也算是上市公司涉矿的另一种“反面典型”。

  这样的收购终止故事,在上市公司中不断上演。市场人士甚至将它解读为股票锁定期满后,大股东为减持而抬升股价的利器。

  “其实套路都是相似的,第一步,资本玩家拉关系,联合上市公司谋划收购事宜,布好局后散布消息———停牌———发布公告,激发想象———不断发布进展———突然终止。而期间潜伏的获利者早已出逃。”上述投行人士表示,正是这样的故事多了,才加剧了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涉矿的不信赖感。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fengxianguibi/13997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