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风险规避 >> 浏览文章

梅花集团上市增发“编故事” 行业现实戳穿美梦

发布时间:2013-6-24 9:03:00 来源:不详 【字体:

  随着行业景气度下滑,梅花集团股价已从最高19.18元(前复权),一路下跌到4元左右。

  困境公司的借壳转型,导致了梅花集团在行业景气度顶部上市,而上市后即面临行业产能过剩,业绩一路下滑。在鸡精、鸡粉、酱油等新一代调味品的冲击下,公司及机构“龙头企业将受益行业洗牌”的预期,也变得虚无缥缈起来。

  高成长的缥缈蓝图

  2009年借壳五洲明珠时,梅花集团在重组方案中描述: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打造成为一家在中国生物发酵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蓝筹上市公司。

  梅花集团当时给投资者描绘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画面。梅花集团称,公司是国内著名速食面类、肉类、调味品类企业及多家跨国企业的首选;从销售规模来看,最近3年,梅花集团实现的销售收入从21.31亿元增长至41.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6.5%。

  过往的高成长还不够,梅花集团还给投资者许下未来诸多期待:自2008年开始,梅花集团开始全面挺进快速消费品市场。预计未来几年,梅花集团将在目前味精、鸡精的基础上扩展调味品产品线,向香辛料、复合调味料、酱油、食醋、酱料、高汤等品类延伸,打造国内调味品行业的旗舰品牌。

  现实是怎样的呢?味精行业2002-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中国味精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有报道指出,长江以南味精厂家几乎已经全面停产。然而,小企业的退场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大公司面临的困境。

  2010年中国的味精产量已达到256万吨。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一年的消费量在140多万吨,国际市场也由于大量出口而至饱和。

  那么,梅花集团借壳时对于风险的提示又是怎样的呢?投资者从公司的提示中看不到任何产能方面的风险:本次交易后,公司主营业务将发生根本变化。宏观经济波动、国家法规及产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价格波动、技术更新及替代等因素,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实际上,梅花集团借壳一事2011年初才基本交割完成。梅花集团上市后即遭遇行业景气度急剧下滑,作为行业龙头,对这种产能上过剩的趋势恐怕不难预见。

  随着行业景气度下滑,梅花集团的股价从最高的19元多(前复权,下同),一路下跌到最低的不到4元。

  在这样尴尬的局面下,梅花集团又在2011年推出了增发融资方案。随着股价下跌,梅花集团原先的增发价每股14.66元难以实施,但公司似乎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增发,将增发价调低到每股6.37元,仍然要坚持实施。

  行业整合还是淘汰

  面对二级市场股价持续低迷,研究员和公司都开始讲起了“产能过剩行业整合”的故事。

  其实乍一听,这倒也是符合逻辑:产能过剩、行业洗牌、洗掉小企业,大企业生存下来、掌握话语权,持续受益。

  一位分析师就这样在研究报告中写道:阜丰和梅花均认为行业整合接近尾声;我们预计未来行业盈利有望企稳回升,工信部淘汰落后味精产能利好行业。

  然而,随着终端消费习惯的改变,这种行业整合或许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

  中国之声之前采访一位消费者时,消费者说:“我已经很长时间不用味精了,主要觉得它是提炼物,我更想保持菜品自然的味道。”这位消费者的看法无疑很有代表性,近几年来,很多消费者都对味精敬而远之。

  广东地区的一位超市负责人表示:“味精在前几年的销量还可以,但最近两年可以说完全被鸡精取代了。当前味精的销量不及鸡精的10%。味精的销量一直在下滑,前两年还能占到40%左右的调味素市场份额,现在最多能占到20%。”

  其实,这几年来,从味精到鸡精、再到鸡粉,人们已经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了,调味品在升级,人们的消费也在升级。

  不过,味精不仅面对着终端消费群体,还面对着下游行业的用户,像酱油、鸡精、方便面、调味料等产品都会用到味精。且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会很快地发生改变,像西南、东北等地区百姓的饮食习惯就以味精为主。故短期内,味精仍有一定刚性需求支撑。

  但有业内人士分析,长期而言,味精行业市场在萎缩、工艺没提升、口味无转变的情况下,除了价格战,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竞争空间。甚至有业内人士担忧,味精会像寻呼机、录放机一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fengxianguibi/10686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