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裂变式创业让周鸿祎感到震惊

发布时间:2013-5-29 15:14:00 来源:创业邦 【字体:

  裂变式创业:让周鸿祎感到震惊

  通过内部创业,芬尼克兹既留住了高管,也解决了创新动力的问题。

  2002年,宗毅和张利合伙创办了芬尼克兹。这是一家专做空气源热泵生产销售的公司,后来泳池热泵业务做到欧洲,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但是他们创业仅仅两年后,就遇到个大麻烦。一名销售高管突然离职,想自立门户当老板,而芬尼克兹80%的销售业务掌握在此人手中,假如大客户都被这名高管带走,后果可想而知。

  好在有惊无险,芬尼克兹的产品优势明显,这名高管的离去没有影响到公司的整体销售。但是宗毅和他的合伙人开始反思,如果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怎么办?

  当时芬尼克兹规模不大,两个创始人对商业模式创新了解不多。生产出好的产品,下一步自然就是想把它卖出去。所以,销售环节对于这样传统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当时销售总监的年薪是10万出头,如果想避免人才流失,必须给高工资,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更何况,有时候高工资也不一定能把人留下,比如,他们就是想当老板。

  “这种想创业的员工,你给再高的工资也没有用。”宗毅对《创业邦》说,“我以前从大公司出来的时候,老板给我多少钱都不可能(留下)。因为我就想当老大,你想用什么东西收买老大是不可能的。他想去当老板,挡也挡不住。”

  想来想去,他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还得在制度上做文章。“这种创业型的人才也是我们需要的。他不就是要创业吗,你就让他创。没得选,这是唯一的办法。”

  2006年3月,一家叫鑫雷的公司注册完成,总经理是芬尼克兹原来的生产主管韦发森。这是家独立运作的公司,但控股股东是宗毅和张利二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创业,有能力创业,可以借助芬尼克兹的平台进行内部创业。

  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主任、创业学教授李善友把这种现象称为裂变式内部创业。迄今为止,已经有7个项目经过孵化脱胎于芬尼克兹,成为独立核算运营的公司,且运营状况都不错。李善友认为,这至少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公司到一定成长期后因创新动力不足陷入窘境;二是内部人才的激励机制问题。

  就连周鸿祎都对这种模式激动不已。前不久,他应李善友邀请,在中欧创业训练营二期毕业答辩现场做评委,宗毅正是二期的毕业生之一。听完宗毅对芬尼克兹内部创业模式的解析,周鸿祎深受启发,主动走上前跟宗毅换名片。他还当场向宗毅发出邀约,有时间到北京好好讲讲这种裂变式内部创业。

  做样板工程

  鑫雷是芬尼克兹内部创业的第一个项目,专做换热器,这是热泵热水器的一个主要零部件;准确地说,是芬尼克兹所在产业链的上游。在此之前,这个零部件一直由其他厂家供货,宗毅不太满意他们的产品质量,而这个项目利润也客观,他本打算自己来做,开个车间就成。销售总监的出走,迫使他改变了想法——这是个鼓励内部创业的机会,如果第一个公司做成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宗毅找到韦发森当第一个老板。1969年出生的韦发森在芬尼克兹已经待了3年,主管生产,而且他之前就有想法要做这个项目,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宗毅要求这个老板必须出钱占股,且越大越好;同时敞开大门,欢迎其他高管参股,且必须是高管才有资格投资,规则是5万一股,一股起投。这个规矩延续至今。

  当时芬尼克兹有6个部长级别的高管,宗毅和张利急于做出一个样板工程来,做出当年分红的承诺,鼓励他们每人拿出15万来入股。但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未知风险太多,想博取员工的信任不那么容易。

  “员工有很多疑问,甚至有很多小的误解,担心自己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以为我们是想套住他们的资金。因为当时5万、10万对于这些人来说可能是家里全部的流动资金了,甚至还要再借点。”张利说,他们只能想办法告诉员工,这是一个分享计划,“不要以为我们缺你们那点钱,几十万我们很轻松地就拿出来了。”

  最后,韦发森作为总经理和另一人各拿出10万元,另外两个部长勉强各拿出5万元,剩余高管则选择捂紧口袋静观其变。作为这个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宗毅拿出20万,张利15万。第一个内部公司以65万元的注册资金正式启动。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一开始还给了韦发森一些期权。

  鑫雷不算是挑战性很大的一个公司,只需要生产出可靠的产品,自然就有芬尼克兹来接单,不担心销售问题。所以,2006年当年,鑫雷的所有股东就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回报。这个样板工程是宗毅和张利开始内部创业机制的一张通行证。一年后,第二个公司只需100万启动资金,员工推到宗毅面前的是200万元。“他们相信你会挣钱。”

  芬尼克兹确实在迅速发展。2006年,这还是家只有几千万元产值的小公司,随后产品在解决泳池恒温状态的问题上优势明显,通过为国外贴牌生产的方式,出口业务增长迅速,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已经处于领先水平,业务也做到了几个亿。这也是宗毅一开始因没有品牌优势、在国内打不开市场而选择的一条曲线方案。但是他知道,最诱人的还是国内市场,2009年他决定再次进攻主战场。

  宗毅又想到了内部创业的方式。他没有想清楚到底该以怎样的方式打开国内市场,一个人想不如动员全公司来想;而且,他这次实在没有合适的总经理人选。“这是个销售线的项目,用人非常谨慎,不但看他对销售的理解,还要看是否能真正承担起责任。不像生产线,只要人好,基本出不了太大的乱子。”他想通过举办内部创业大赛的方式找到这个方案和这个人。

  另外,这些“新晋老板”创业前的日子过得都很舒服,后来一名营销负责人的年收入有几十万元。宗毅需要确认,他们确实准备好重新开始并且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在创业大赛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有机会观察他是否适合去创业。今年3月份,宗毅又在广州举办了一场创业大赛,原因就是他之前看中的一个人在接项目之前犹豫了一下,宗毅马上改变了主意,还是来次比赛比较好。

  2009年底,他在公司发起了一个名为“如果我是总经理”的竞赛活动,员工通过自由组合的团队,带着自己的商业计划上台做DEMO演讲。一开始大家就当一个好玩的活动来参加,13个队报名参加来抢这个项目,通过打分刷下去9队,在第二轮竞赛的时候,大家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单纯的一次比赛。宗毅从自己就读的中欧请来几个同学做评委,考虑到项目可能是朝着互联网方向去做的,还请来了互联网业内的人,比如当时阿里巴巴华南区的负责人,还有IDG的一个副总。

  最后,芬尼克兹原出口部部长左向前和他的团队拿到了这个项目,就是现在的芬尼电器。左向前说,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了进去,没有给自己留后路。他也确实没有退路而言,那场创业大赛,他因为拿到750万元的投资额而胜出,如果再加上宗毅和张利必出的750万元,他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发送好友:http://txt.sixwl.com/caijingyaowen/9692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