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解密银行监管套利隐秘路径票据“空转”资产出表

发布时间:2013-4-25 4:45: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交易无需真实贸易背景
  
  一个鲜为人知的指标——承贴比的大幅下降,将银行监管套利的隐秘路径揭露了出来。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近年来,在银行承兑汇票规模快速攀升的同时,商业银行票据“承贴比”从2009年末的53.4%下降到2012年末的21.2%。
  所谓承贴比,是指当期已在银行贴现的票据余额除以银行开立承兑的票据余额。这一比例下降,要么分子变小,要么分母变大,或者是分子变小且分母变大。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704亿元,同比猛增4381亿元,增量高达189%,也即承贴比的分母项大幅增长。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称,针对票据业务而言,特别是“承贴比”的下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内部会议上,点明了票据业务的三大风险点。
  票据“空转”
  上述知情人士引述尚福林的话称,部分企业从银行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背书给票据中介进行“包装”后套取银行资金,而一些银行受派生存款、中间业务收益以及调控贷款规模等因素影响,盲目草率开票。
  “这就是票据的‘空转’。”一位沿海地区国有大行人士称,银行承兑汇票本来是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出现的,但由于其最长期限能长达6个月,现实中,银行承兑汇票往往被异化为融资的工具。
  所谓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由出票人签发,银行承诺按照约定期限向收款人无条件兑付的票据。它是企业之间贸易往来的结算工具,银行开票过程中,会要求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目前通常为30%左右。
  记者获得的某国有大行沿海地区一支行的数据显示,目前,该支行贷款余额80多亿元,而表外资产为40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规模高达36亿元。
  “由于成本低廉,企业进行支付或者短期融资往往喜欢用银行承兑汇票。”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企业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其一,万分之五的手续费(如1000万的承兑汇票,只收5000元的手续费);其二,每张票据纸张费0.28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还能获得活期利息。
  而典型的票据“空转”模式为:企业存入保证金,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收款人往往是关联企业,关联企业进行票据贴现,贴现资金返还出票人,由其再行存入银行作为保证金,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随之贴现……
  举例而言,企业存入1000万的保证金,若保证金比例为25%,便可开出4000万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再将此票据贴现,扣除贴现利息后,套现3000多万。此后,又以该笔资金作为保证金开立数额更高的承兑汇票……如此循环往复。
  一位分析人士称,这种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空转”脱离了实体经济,会给货币政策带来扰动,使货币信贷成几何级数被放大。
  但在某种程度上,票据“空转”对于银行和企业而言,可谓各得其所。企业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银行方面,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能增加更多的派生存款、派生贷款,并且能获得中间业务收入,可谓一举三得。
  “按规定,承兑汇票的开具须有真实贸易背景,出票人需出具交易双方购销合同书和增值税发票。”上述沿海地区国有大行人士称,而出于考核达标的需要,基层行员工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对票据真实贸易背景的认真审查。
  资产出表
  根据现有规定,银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不纳入信贷规模,属于表外业务;而一旦银行对承兑汇票贴现之后,就纳入信贷规模,重新归入银行表内。
  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票据“空转”也会消耗银行的信贷额度和占用银行资本。这种情况下,将票据资产转让出表,对银行而言至关重要。
  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引述尚福林的话称,部分已经由银行贴现的票据通过跨业合作等渠道从银行表内转出,实质由银行理财资金购买。
  事实上,这种票据资产的“出表”,就是当前极其流行的银行借道信托、券商等“通道商”模式,本质上实现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于银行票据资产的模式。如此一来,银行将票据资产转让出去,规避贷款规模约束。更有甚者,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理财产品的到期日,达到冲时点、降低存贷比的诉求。
  在谈到票据业务需要高度关注的第三个风险点时,该知情人士还引述尚福林的话称,少数银行业金融机构仍在违规通过不规范的会计核算方式,隐藏票据等信贷资产规模,并规避资本监管。
  事实上,早在此前,一些地区的农信社曾出现过不规范的会计核算方式,而监管层也曾全面叫停过商业银行为“逃规模”所做的不规范的票据业务。
  具体来看,这种规避监管的模式涉及到票据卖断和票据正回购以及不规范的会计核算三个概念。
  票据卖断,即指票据转贴现业务,指银行将未到期的票据拿给另一家机构进行贴现,它实际上是一种票据转让行为。而票据正回购,指一方以票据作抵押融入一定规模的资金,然后在未来某一时间将票据购回的操作。
  新的、规范的会计处理方式对于票据卖断和正回购操作进行了区分,银行将票据卖断,就不再计入贷款规模,即为银行腾出了信贷空间。而做票据正回购则不能减少信贷规模。
  此前,由于部分农信社等机构仍沿用老的会计记账方式,对于票据卖断和回购科目不分。因此,无论是票据卖断还是正回购,部分农信社等机构可以消掉信贷规模,这就给了其他银行与之合作,进而规避监管的机会。
  总体来看,一方面,票据“空转”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承贴比分子、分母项的同时上涨;另一方面,另外两个风险点则可帮助银行实现表内的票据资产转向表外。如此一来,承贴比一降再降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