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文化产业投资之痛

发布时间:2013-4-22 15:19:00 来源:新金融观察 【字体: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边界不断拓宽,‘文化’一词正在越来越多地与产业联系在一起。然而,文化不是所有资本都能玩得转的。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 今年一季度国内文化传媒行业仅披露2笔VC/PE融资案例,融资规模3377万美元,融资案例数量和规模跌至近9个季度最低值。

  在投中集团研究部分析师万格看来,整体趋势上,PE基金在募资、投资、退出等领域遭遇全面寒流,文化传媒产业也不例外。

  可持续性考验

  政策扶持一度让文化产业这场盛宴渐入高潮,先是2010年,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加快了金融机构与文化产业对接的进程。

  接着是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2011年文化传媒相关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统计,2012年文化产业新募集的专项资金规模已经超过160亿人民币。“具体到文化产业自身来说,尽管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比较大,资本的热情也比较高,但它是一个创意主导的产业,好的项目并不多,风险比较大,造成了募资多、投资难的情况。”万格告诉新金融记者。

  与此同时,在证监会严厉的拟IPO企业财务审查政策下,27家拟上市文化传媒企业中有10家中止/终止IPO进程,其中不乏长城影视、金海岸文化、中航文化等领先企业,涉及投资机构君联资本、红杉中国、富达亚洲等。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内文化传媒行业已经连续4个季度无退出,最近一笔退出案例是2012年一季度华录百纳上市,尚理投资获得17.52倍超高账面回报。

  在浙商创投投资部副总经理李军华看来,由于PE退出主要是以IPO为主,因此要求主营业务突出、业绩增长较好并且经营模式可持续的企业,市场上符合这些上市要求的企业很少。“以电影投资为例,风险非常大,跟赌博差不多,大部分都输掉。投资一两亿做个电影,票房收入五六千万,可能性很大。当然,像《泰囧》这样的电影,它的成功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档期安排、互联网营销等等。”

  由于缺乏优秀的企业,很多影视和娱乐传媒行业的掘金人将目光对准了项目投资,其中,引进在国外已经大受欢迎的节目的版权被证实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以红遍中国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为例,其幕后资本就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统计数据也显示,2012年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案例197个,共吸引13亿美元投资,其中获得融资额最多的是传媒娱乐行业,吸引了5.75亿美元投资。

  成熟的模式、好的策划团队和雄厚的资金,这些元素足以让《我是歌手》、《中国星跳跃》等引进的节目吸引足够的目光,并实现不菲的利润。然而,这距离上市还差很远。“有的项目可能第一年很热,赚了很多钱,但是第二年很有可能就卖不出去。像杭州的一些演艺公司曾经打算做文化剧本等,但是持续成长性存在问题。”李军华认为。

  万格也认为,文化企业要想符合上市的要求,就要将文化创意转化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带来持续的收入和利润,要有好看的财务数据,否则,投资者暂时不会关注。“企业主动撤销上市材料,本身就表示对自己信心不足,或者是财务因素,或者是市场环境前景不太乐观才会这么做。”

  其实,不光是影视娱乐等传媒领域存在成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在一些地方政府主导的旅游文化项目中,同样面临这样的尴尬。2010年曾有媒体曝出知名导演张艺谋的“印象系列”获得云峰基金的5000万美元投资,“印象系列”的目标也直指上市。然而,这些被打造成为城市名片的“印象系列”更多的是促进当地旅游的行为,它们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让其面临财务状况不透明、盈利模式不清晰等考验。

  内容的困扰

  美国一位导演曾经说过,他一生中每年要拍三部电影,一部让投资方开心,实现商业利益,让电影产业向前发展;一部对得起自己的归属;还有一部要得奖,获得业内的认可。其实,这个电影导演的理想状态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纠结,在文化探索、商业利益和个人价值之间,怎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平衡?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需要的是一个生态的平衡。

  或许,消费者能够给出一个角度。在太合环球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弛看来,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的一个趋势是“观众开始喜欢看好的故事,好故事可以让观众不断走进电影院。”张弛表示,好的内容才是文化企业应该关注的事情。

  然而,好的内容谈何容易。目前国内比较好的电影和娱乐项目大多是模仿或者引进而来,例如前述的热门选秀节目,甚至《人在囧途》系列也被不少网友质疑有借鉴好莱坞电影《预产期》的嫌疑。不过,可以看到的是,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正渐渐强大,就我国的电影工业或者演出工业内容制作能力来看,已经从模仿美国,模仿国际的阶段,开始进入到原创阶段,近两年来做得风生水起的微电影便是一例。土豆网创始人王微再创业的下一站也是动画电影,致力于打造中国的皮克斯,今年其工作室已经获得了一家国际投资机构数千万美元的投资。

  对于文化来说,最重要的是内容的保护。而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尽管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目前看来,显然任重道远。一位作家在清科集团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投资论坛上感慨,“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字,像我这样三年时间写一本书,结果在市场的遭遇却跟用三个星期攒一本书差不多,中国永远出不了《哈利·波特》的杰作。”

  版权伤害和商业模式的单薄不仅让创作人,也让PE的投资者非常困扰,音乐、图书、影视、动漫到产品创意,山寨和抄袭无处不在。更头疼的是,在互联网行业,一些巨头漠视内容的保护甚至充当了抄袭的始作俑者。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航表示:“国内一著名网站20%的流量来自于音乐,但是给作家支付的版税却非常低,这种情况不正常。”

  不过,盛大诉百度文库侵权胜诉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信心。陈杭介绍,曾经被严重侵害版权的影视剧,在互联网获得了非常大的收益。他同时透露,今年下半年将会看到国内在音乐版权保护方面的变化。

  变了味的文化

  在文化细分领域的投资遭遇寒流的情况下,大文化概念的基金却热情不减。文化旅游与商业相结合、多元共生的文化产业基地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李军华向记者介绍,在总体投资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文化投资以文化地产、主题公园这类项目偏多,“各地的旅游文化地产项目有很多”。

  无独有偶,在论坛上,一位业内人士坦承:“我见到一些文化投资项目,包括我们自己,几乎都是跟土地结合起来的,叫文化地产,实际上文化产业是做不下去的,变成了房地产业。”

  文化地产成了房地产,文化的味道发生了变化,这背后是投资公司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的结果。“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很多地产项目都借着文化的名义进行。这背后有不少是由地方政府主导。”李军华说道。

  因为著名影视演员六小龄童在微博上呼吁保护玄奘遗骨而被媒体广泛关注的曲江就是在这一方面的典型,“曲江模式”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实路径的讨论:究竟什么才是历史与现代、经济与文化、民生与发展的最佳结合方式?我国的地方政府尤其是文化主管部门在城市公共管理方面究竟缺了哪些功课等等。

  不过,“曲江模式”最为引人关注的还是它打“文化牌”的高明之处,有业内人士将其概括为:围绕宗教核心资源大兴土木——文化包装、海量推广——土地升值、招商引资——以宗教人文资源加商业旅游地产整体包装——上市发债融资——进入下一个同质游戏。

  关于曲江模式的争论还在继续,不过,在以曲江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地产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或许应该反思为何会引起公众如此大的反应,而PE投资者或许应该考虑一下,是否要避开雷区,否则,变了味的文化恐怕不能带来回报,还会面临复杂的政府、企业关系协调和公共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