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准入加码倒逼产业升级潮
本报记者 郭力方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涉及光伏全行业的准入条件,预计会在上半年推出。未来,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或项目,将受到政策方在银行贷款、土地审批和环评等多个方面的严控。
在众多市场分析人士看来,政策将引导光伏行业全面进行技术升级,在政策补贴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势企业或可率先突围。
政策力保优势企业
作为国内一家中型光伏企业的技术副总,赵建明此刻忧心忡忡。去年遭遇一整年“订单荒”的厂子,尽管今年因国内市场大门的徐徐打开而收到一些订单,但面对目前上涨乏力甚至低于成本的市场价格,这些订单带来的结果可能是增收不增利。
在全行业利润空间普遍被压缩的大环境下,多数厂家唯一可考虑的是降成本。赵建明明白,要达此目的无外乎两点:产能规模化和研发低成本技术。“但在国内银行贷款普遍收紧的背景下,扩充产能已经无以为继,而技术研发也需要资金,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维持现状。”他说。
当前的光伏全行业可谓负债累累,截至4月15日已发布年报的A股光伏概念公司平均负债率达48.39%,一些公司如乐山电力、海润光伏甚至高达70%以上。赵建明坦言,今年以来银行贷款逐日收紧,让日子变得更艰难。
不单如此,他从昔日下游大客户那里反馈的消息得知,目前电站开发商都在苦等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和度电补贴方案的出台。“如果补贴达不到预期,下游市场一时无法大规模打开,将会让我们这些上游制造业企业又得寅吃卯粮,甚至无米下炊。”他说。
自去年底以来,“挽救光伏于危局”的政策信号传出,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但关键性的电价补贴政策却迟迟未公布。对个中原因,业内普遍的看法是,目前国家用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财政补贴资金并不充裕,“指望60亿的补贴拉动1500亿的市场很难”。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表示:“既要扶持光伏产业发展,但又无法惠泽众生。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就只能是扶持优势企业先脱贫,这也是当前推进光伏产业整合、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须之举。”
有券商研究员分析,这可能意味着未来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意图已然明确,那就是力保优势企业重新崛起,未来的补贴和银贷也可能重点向这些企业倾斜。
三大“准绳”加速分化
尽管如此,上述研究员仍疑问道:“这个‘优势’该如何定义?仍延续过去的规模越大越强的思维,可能行不通。”
对此,王世江表示,过去光伏产业走过的乱象提醒决策层,必须告别以规模划线的思路,转而以更具市场化原则的“准绳”来衡量。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工信部就会同相关部委加紧推进涉及光伏制造业各环节的准入条件,其中涉及的指标将成为各部门未来区分企业优劣与否的重要标识。
据权威人士透露,即将于上半年内推出的准入“门槛”,主要涉及三大“准绳”——技术研发实力、环保水平和产能规模。其中,在技术研发方面,将严格执行“高新技术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下,研发投入须达6%;销售收入为5000万-2亿元的企业,研发占比须达4%”等规定,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生产规模方面,如电池生产环节未来产能规模均需达100兆瓦以上;在环保标准方面,将在电耗水平以及相关环节产生的废液、废气排放上限等多方面提出明确上限。
事实上,在技术层面,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此前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推荐标准。王世江认为,此前实施的标准多为政策鼓励性质,而即将出台的准入条件提出的则是约束性的指标。它的推出带来的无疑将是光伏企业的加速分化,强者恒强,弱者出局。
赵建明也对记者表示,过去光伏企业做强的王道是靠产能规模化降低成本,以求适应市场低价竞争规则。这已让众多企业苦不堪言。未来如果准入条件推出,留给企业的唯一选择就只有苦练内功,以技术占领市场。
王世江表示,2012年初工信部曾出台多晶硅准入条件,自实施以来,业界普遍反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规范以及企业以技术研发促成本降低的速度。“比如综合电耗水平上限定于200千瓦时/千克,当时不少企业反映几乎无人能达标,事实上,如今不少优势企业已经低于这一水平。”他说。
据了解,上述一系列准入条件出台后,工信部将组织各地上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提交申请,最终汇总的结果将提供给项目审批和金融等部门作为决策重要参考。
“在政策扶持下,通过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光伏发电进入平价上网时代,未来一两年内有望实质性到来。”王世江表示。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涉及光伏全行业的准入条件,预计会在上半年推出。未来,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或项目,将受到政策方在银行贷款、土地审批和环评等多个方面的严控。
在众多市场分析人士看来,政策将引导光伏行业全面进行技术升级,在政策补贴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势企业或可率先突围。
政策力保优势企业
作为国内一家中型光伏企业的技术副总,赵建明此刻忧心忡忡。去年遭遇一整年“订单荒”的厂子,尽管今年因国内市场大门的徐徐打开而收到一些订单,但面对目前上涨乏力甚至低于成本的市场价格,这些订单带来的结果可能是增收不增利。
在全行业利润空间普遍被压缩的大环境下,多数厂家唯一可考虑的是降成本。赵建明明白,要达此目的无外乎两点:产能规模化和研发低成本技术。“但在国内银行贷款普遍收紧的背景下,扩充产能已经无以为继,而技术研发也需要资金,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维持现状。”他说。
当前的光伏全行业可谓负债累累,截至4月15日已发布年报的A股光伏概念公司平均负债率达48.39%,一些公司如乐山电力、海润光伏甚至高达70%以上。赵建明坦言,今年以来银行贷款逐日收紧,让日子变得更艰难。
不单如此,他从昔日下游大客户那里反馈的消息得知,目前电站开发商都在苦等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和度电补贴方案的出台。“如果补贴达不到预期,下游市场一时无法大规模打开,将会让我们这些上游制造业企业又得寅吃卯粮,甚至无米下炊。”他说。
自去年底以来,“挽救光伏于危局”的政策信号传出,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但关键性的电价补贴政策却迟迟未公布。对个中原因,业内普遍的看法是,目前国家用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财政补贴资金并不充裕,“指望60亿的补贴拉动1500亿的市场很难”。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表示:“既要扶持光伏产业发展,但又无法惠泽众生。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就只能是扶持优势企业先脱贫,这也是当前推进光伏产业整合、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须之举。”
有券商研究员分析,这可能意味着未来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意图已然明确,那就是力保优势企业重新崛起,未来的补贴和银贷也可能重点向这些企业倾斜。
三大“准绳”加速分化
尽管如此,上述研究员仍疑问道:“这个‘优势’该如何定义?仍延续过去的规模越大越强的思维,可能行不通。”
对此,王世江表示,过去光伏产业走过的乱象提醒决策层,必须告别以规模划线的思路,转而以更具市场化原则的“准绳”来衡量。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工信部就会同相关部委加紧推进涉及光伏制造业各环节的准入条件,其中涉及的指标将成为各部门未来区分企业优劣与否的重要标识。
据权威人士透露,即将于上半年内推出的准入“门槛”,主要涉及三大“准绳”——技术研发实力、环保水平和产能规模。其中,在技术研发方面,将严格执行“高新技术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下,研发投入须达6%;销售收入为5000万-2亿元的企业,研发占比须达4%”等规定,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生产规模方面,如电池生产环节未来产能规模均需达100兆瓦以上;在环保标准方面,将在电耗水平以及相关环节产生的废液、废气排放上限等多方面提出明确上限。
事实上,在技术层面,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此前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推荐标准。王世江认为,此前实施的标准多为政策鼓励性质,而即将出台的准入条件提出的则是约束性的指标。它的推出带来的无疑将是光伏企业的加速分化,强者恒强,弱者出局。
赵建明也对记者表示,过去光伏企业做强的王道是靠产能规模化降低成本,以求适应市场低价竞争规则。这已让众多企业苦不堪言。未来如果准入条件推出,留给企业的唯一选择就只有苦练内功,以技术占领市场。
王世江表示,2012年初工信部曾出台多晶硅准入条件,自实施以来,业界普遍反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规范以及企业以技术研发促成本降低的速度。“比如综合电耗水平上限定于200千瓦时/千克,当时不少企业反映几乎无人能达标,事实上,如今不少优势企业已经低于这一水平。”他说。
据了解,上述一系列准入条件出台后,工信部将组织各地上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提交申请,最终汇总的结果将提供给项目审批和金融等部门作为决策重要参考。
“在政策扶持下,通过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光伏发电进入平价上网时代,未来一两年内有望实质性到来。”王世江表示。
标签:光伏产业产业升级
上一篇:智能语音识别市场规模有望扩大
下一篇:有色价格暴跌 部分下游行业受益有限
·证券行业政策红利仍有空间 首推2只股2013.04.16
·阿胶行业稳步前行 机遇大于挑战2013.04.16
·证券行业资产证券化成就新业绩增长点2013.04.16
·医药关注一季报业绩和H7N9疫情 荐7股2013.04.16
·汽车3月汽车销量持续复苏 荐6股2013.04.16
·电力设备 关注高压变频订单复苏 荐3股20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