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业开场“淘汰赛”
过去的30年里,中国汽车行业用开放做筹码学会了制造,外资企业用融合做武器实现了壮大。在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发展3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众多知名汽车品牌“掌门人”齐聚博鳌亚洲论坛,探讨下一个3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何去何从:自主品牌会替代合资品牌吗?新能源汽车将怎样落地生根?中国离汽车制造强国还有多远?
“代工厂”地位未变
“虽然成立合资企业,但是大部分技术仍然控制在外方手上。”新华信联合总裁林雷认为,在长达30年的合资发展汽车业历程中,中国汽车工业只完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基本布局。
上世纪80年代,为引进最新生产技术,国有汽车企业陆续和外国汽车品牌合资,先后推出一批合资汽车品牌。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900万辆,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一。
数字繁荣难掩“汽车代工厂”的尴尬,几乎在所有合资企业中,外资的话语权都高于中方。外国早已淘汰的技术,到中国要收取“技术转让费”,生产汽车,外资方则要收取“品牌使用费”,就算是采购零部件,也要外资方指定供货商。
“对人才、研发的培养,以及对零部件的采购权,在合资企业里我们都是不具备的。”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说,在经历10多年合资生产之后,企业开始通过加强自主创新研发的投入,在制造能力、人才培养以及零部件采购上独立自主,以期变成完整的汽车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实现巨大发展,但其主要集中在生产小排量中低端汽车,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格局中,合资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较早进入中国的外企,已陆续开始成立独资的销售公司吃“独食”。
自主品牌要质量过硬
很多时候,中国的消费者都是一边抱怨着外资汽车品牌的不负责任,还一边踊跃购买其产品。外资品牌在中国和欧美的双重标准早已不是秘密,这背后的关键是中国汽车业自身标准的空白与缺位。今年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汽车三包”条例,首次在汽车消费领域引入信用保证办法,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为破解汽车维权难铺路。
不过,就在此条例公布后,股市一度出现“异象”,尤其是自主乘用车品牌的公司股票下跌的幅度相对较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因三包政策对车辆质量要求标准较高,市场对中国汽车品牌能够达到这一标准仍持谨慎态度。
市场面前惟有踏实做好产品才能获得认可。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未来中国汽车行业将呈现融合与开放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这种情况下,市场将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30年前的汽车强国是欧美日及前苏联,如今的汽车强国是欧美日韩。”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峰说,这种变化不在于别的,就在于品质。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茂元认为,资源总是稀缺的,必然存在利益争夺,但是“窝里斗”解决不了问题,国内各车企重点要加强长期合作。
新能源车成为契机
改变“洋品牌”控制的现状已成为各大车企“掌门人”的共识。如果说中国在传统汽车业上的先天弱势制约了本身的发展,那么崭新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似乎为中国自主品牌崛起提供了新契机。
根据中国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中国的乘用车平均油耗要求将进一步下降到每百公里6.9L,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而根据“十二五”规划,中国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资金,用于扶持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各类新能源汽车发展。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政府的强力推动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胡茂元说,从传统产品来讲,自主品牌在总量上要超过合资企业的品牌并不能一蹴而就,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自主品牌已经超过了合资企业的产业化水平,进行适当培育具有一定价值。
不过,尽管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和技术水平上,中外汽车业起步的时间相距不算太远,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车、电池和控制系统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仍然制约着其推广的速度和力度。
姚一鸣认为,基于中国城镇化带来的改革红利,未来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500万至4000万辆,这其中约50%是新能源汽车,因而需尽快解决这些应用难题。
“代工厂”地位未变
“虽然成立合资企业,但是大部分技术仍然控制在外方手上。”新华信联合总裁林雷认为,在长达30年的合资发展汽车业历程中,中国汽车工业只完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基本布局。
上世纪80年代,为引进最新生产技术,国有汽车企业陆续和外国汽车品牌合资,先后推出一批合资汽车品牌。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900万辆,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一。
数字繁荣难掩“汽车代工厂”的尴尬,几乎在所有合资企业中,外资的话语权都高于中方。外国早已淘汰的技术,到中国要收取“技术转让费”,生产汽车,外资方则要收取“品牌使用费”,就算是采购零部件,也要外资方指定供货商。
“对人才、研发的培养,以及对零部件的采购权,在合资企业里我们都是不具备的。”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说,在经历10多年合资生产之后,企业开始通过加强自主创新研发的投入,在制造能力、人才培养以及零部件采购上独立自主,以期变成完整的汽车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实现巨大发展,但其主要集中在生产小排量中低端汽车,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格局中,合资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较早进入中国的外企,已陆续开始成立独资的销售公司吃“独食”。
自主品牌要质量过硬
很多时候,中国的消费者都是一边抱怨着外资汽车品牌的不负责任,还一边踊跃购买其产品。外资品牌在中国和欧美的双重标准早已不是秘密,这背后的关键是中国汽车业自身标准的空白与缺位。今年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汽车三包”条例,首次在汽车消费领域引入信用保证办法,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为破解汽车维权难铺路。
不过,就在此条例公布后,股市一度出现“异象”,尤其是自主乘用车品牌的公司股票下跌的幅度相对较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因三包政策对车辆质量要求标准较高,市场对中国汽车品牌能够达到这一标准仍持谨慎态度。
市场面前惟有踏实做好产品才能获得认可。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未来中国汽车行业将呈现融合与开放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这种情况下,市场将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30年前的汽车强国是欧美日及前苏联,如今的汽车强国是欧美日韩。”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峰说,这种变化不在于别的,就在于品质。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茂元认为,资源总是稀缺的,必然存在利益争夺,但是“窝里斗”解决不了问题,国内各车企重点要加强长期合作。
新能源车成为契机
改变“洋品牌”控制的现状已成为各大车企“掌门人”的共识。如果说中国在传统汽车业上的先天弱势制约了本身的发展,那么崭新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似乎为中国自主品牌崛起提供了新契机。
根据中国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中国的乘用车平均油耗要求将进一步下降到每百公里6.9L,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而根据“十二五”规划,中国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资金,用于扶持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各类新能源汽车发展。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政府的强力推动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胡茂元说,从传统产品来讲,自主品牌在总量上要超过合资企业的品牌并不能一蹴而就,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自主品牌已经超过了合资企业的产业化水平,进行适当培育具有一定价值。
不过,尽管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和技术水平上,中外汽车业起步的时间相距不算太远,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车、电池和控制系统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仍然制约着其推广的速度和力度。
姚一鸣认为,基于中国城镇化带来的改革红利,未来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500万至4000万辆,这其中约50%是新能源汽车,因而需尽快解决这些应用难题。
标签:汽车行业国产汽车
上一篇:北京住房公积金收紧
下一篇:4G 行业盛宴还是小众狂欢?
·两市资金净流出为主 超7成个股被净卖出2013.04.08
·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十个股482013.04.08
·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前十个股482013.04.08
·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10股482013.04.08
·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10股482013.04.08
·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五大板块48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