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围追堵截”微信
电信运营商一边欲收腾讯“过路费”,另一边也在筹划重拾自己OTT业务。昨日,飞信官网发布公告称飞信公众平台上线。这被业界视为中国移动重构飞信业务的第一步。
不过,飞信公众平台界面的“山寨性”、功能的不完善性遭到诸多网友质疑。在分析人士看来,飞信重组还面临着去电信化思维这一挑战。从发展思维、技术支持等方面,飞信都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飞信时代”渐行渐远
事实上,飞信曾经也有风光的时候。2007年6月,中国移动推出无线即时通信工具飞信,在PC端拥有免费发送、易于群发的优势,一时间击败了所有移动IM(即时通信)领域的竞争对手。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腾讯在移动端的用户仅有1020万,而移动飞信的用户达到了6600万。
在业内人士看来,飞信当时的“完胜”是由于有效整合了2.5G网络下的增值业务,并作为3G业务的基础平台存在。然而,3G牌照发放后,随着网络、终端等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新的业务形态不断涌现。低流量、功能丰富性微信的出现,导致飞信对用户的吸引力急剧下降,飞信渐渐被“遗忘”。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9月,由中国移动数据部“出品”的新产品“飞聊”发布。飞聊在飞信的基础上,实现了跨平台免费短信发送,并声称是“拥有中国移动纯正血统”的“3G通信时代革命性产品”。但从运营数据来看,飞聊战绩惨败。2012年,一份来自电信运营商的内部资料曾显示,飞聊月覆盖人数比例仅为3.78%,而在同一时期,微信覆盖比例达到了62.71%。
与“飞聊”同命相怜的还有中国电信的“翼聊”、中国联通的“沃友”。
运营商欲堵截“管道”
三大运营商不仅在即时通信市场败下阵来,短信、彩信、话音等传统业务也遭受重大打击,已然陷入了“被管道化”的尴尬境地。工信部2013年1月至2月数据显示,尽管因为节日效应,发送总量增长,但点对点短信下滑10.6%。同时有数据显示,占中移动收入65%的话音业务,已经破纪录地出现连续四个月的负增长。
电信运营商显然并不愿意用自建的流量管道“为他人做嫁衣”。从3月中旬开始,网上就开始传出“微信要收费”的传言。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微信有收费可能”的表态,一场涉及3亿多用户的争议持续发酵。
“移动互联网替代电信传统业务,这是一个大趋势,不可逆转。”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微信收费话题,昨日博鳌论坛上展开一项针对3000多人的调查,9.8%的人投票支持“只要不向消费者收费就行,支持运营商向腾讯收费”;71%的人反对收费,他们认为“就算微信对消费者免费也不应该向腾讯收费”;最后,认为“只要我自己不出钱,收不收钱跟我没关系”的人占据了19%。
“微信作为基础服务,不应该有额外的收费,因为用户已经在流量上付了最基础的费用。”腾讯总裁刘炽平昨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移动互联网的圆桌会议上表示,在全球其他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微信这一类即时通信软件的发语音、发文字、发图片、群聊等业务收费。
刘炽平称,微信业务在不断促进手机的用户群往宽带、数据上转移,对整个营运商和产业链带来非常积极的作用。当越来越多的用户转向3G和宽带移动应用时,实际上他们愿意为流量付费。他表示,可以通过这种新的互联网应用让更多的人把其时间、应用、流量放到无线互联网上,制造更多共赢的空间。
飞信重构正面迎击OTT
在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看来,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层面看,运营商并不能舍弃OTT。董旭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而运营商本身肩负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建设的责任,对于运营商来说,腾讯是未来发展移动生态平台的非常重要的力量。
目前,向3亿微信用户收费一说还未落实,中移动内部便传出欲借飞信重构正面迎击微信。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移动总部数据部召集了互联网基地、国际公司、移动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召开飞信业务重构专题会议,其内部文件流出引起广泛关注。这份文件指出,飞信作为目前中国移动用户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产品,在产品形态上也和OTT业务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应该借飞信重构,把飞信演进成未来融合通信产品的核心,用来正面还击微信。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移动飞信重构的第一步,低调上线的飞信公众平台界面及功能被指类似之前腾讯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尽管飞信在其本身的基础上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但不少先行尝试的网友认为,新推出的公众平台并无新意。
对于飞信的重构计划,有业内人士提出担忧,中移动已经错过了重构飞信业务的最佳时机,并且难以打破固有体制的束缚、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去运作一款互联网产品。
“现在看来,中移动要以飞信重构,在OTT市场上来狙击腾讯,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时间。”一位互联网分析人士指出,中移动作为国企,早已习惯了“电信化”思维。跟微信正面交战,进入互联网的市场。决定飞信重构成败的关键,其实并不是技术支撑厂商得力与否,而在于中移动能否用互联网的思维去运作这个产品。中国移动在组织架构的灵活性、决策速度、市场需求变化上,与领先的竞争对手相比都无优势,这也是飞信产品在过去几年中发展受限的重要原因。
不过,飞信公众平台界面的“山寨性”、功能的不完善性遭到诸多网友质疑。在分析人士看来,飞信重组还面临着去电信化思维这一挑战。从发展思维、技术支持等方面,飞信都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飞信时代”渐行渐远
事实上,飞信曾经也有风光的时候。2007年6月,中国移动推出无线即时通信工具飞信,在PC端拥有免费发送、易于群发的优势,一时间击败了所有移动IM(即时通信)领域的竞争对手。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腾讯在移动端的用户仅有1020万,而移动飞信的用户达到了6600万。
在业内人士看来,飞信当时的“完胜”是由于有效整合了2.5G网络下的增值业务,并作为3G业务的基础平台存在。然而,3G牌照发放后,随着网络、终端等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新的业务形态不断涌现。低流量、功能丰富性微信的出现,导致飞信对用户的吸引力急剧下降,飞信渐渐被“遗忘”。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9月,由中国移动数据部“出品”的新产品“飞聊”发布。飞聊在飞信的基础上,实现了跨平台免费短信发送,并声称是“拥有中国移动纯正血统”的“3G通信时代革命性产品”。但从运营数据来看,飞聊战绩惨败。2012年,一份来自电信运营商的内部资料曾显示,飞聊月覆盖人数比例仅为3.78%,而在同一时期,微信覆盖比例达到了62.71%。
与“飞聊”同命相怜的还有中国电信的“翼聊”、中国联通的“沃友”。
运营商欲堵截“管道”
三大运营商不仅在即时通信市场败下阵来,短信、彩信、话音等传统业务也遭受重大打击,已然陷入了“被管道化”的尴尬境地。工信部2013年1月至2月数据显示,尽管因为节日效应,发送总量增长,但点对点短信下滑10.6%。同时有数据显示,占中移动收入65%的话音业务,已经破纪录地出现连续四个月的负增长。
电信运营商显然并不愿意用自建的流量管道“为他人做嫁衣”。从3月中旬开始,网上就开始传出“微信要收费”的传言。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微信有收费可能”的表态,一场涉及3亿多用户的争议持续发酵。
“移动互联网替代电信传统业务,这是一个大趋势,不可逆转。”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微信收费话题,昨日博鳌论坛上展开一项针对3000多人的调查,9.8%的人投票支持“只要不向消费者收费就行,支持运营商向腾讯收费”;71%的人反对收费,他们认为“就算微信对消费者免费也不应该向腾讯收费”;最后,认为“只要我自己不出钱,收不收钱跟我没关系”的人占据了19%。
“微信作为基础服务,不应该有额外的收费,因为用户已经在流量上付了最基础的费用。”腾讯总裁刘炽平昨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移动互联网的圆桌会议上表示,在全球其他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微信这一类即时通信软件的发语音、发文字、发图片、群聊等业务收费。
刘炽平称,微信业务在不断促进手机的用户群往宽带、数据上转移,对整个营运商和产业链带来非常积极的作用。当越来越多的用户转向3G和宽带移动应用时,实际上他们愿意为流量付费。他表示,可以通过这种新的互联网应用让更多的人把其时间、应用、流量放到无线互联网上,制造更多共赢的空间。
飞信重构正面迎击OTT
在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看来,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层面看,运营商并不能舍弃OTT。董旭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而运营商本身肩负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建设的责任,对于运营商来说,腾讯是未来发展移动生态平台的非常重要的力量。
目前,向3亿微信用户收费一说还未落实,中移动内部便传出欲借飞信重构正面迎击微信。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移动总部数据部召集了互联网基地、国际公司、移动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召开飞信业务重构专题会议,其内部文件流出引起广泛关注。这份文件指出,飞信作为目前中国移动用户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产品,在产品形态上也和OTT业务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应该借飞信重构,把飞信演进成未来融合通信产品的核心,用来正面还击微信。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移动飞信重构的第一步,低调上线的飞信公众平台界面及功能被指类似之前腾讯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尽管飞信在其本身的基础上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但不少先行尝试的网友认为,新推出的公众平台并无新意。
对于飞信的重构计划,有业内人士提出担忧,中移动已经错过了重构飞信业务的最佳时机,并且难以打破固有体制的束缚、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去运作一款互联网产品。
“现在看来,中移动要以飞信重构,在OTT市场上来狙击腾讯,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时间。”一位互联网分析人士指出,中移动作为国企,早已习惯了“电信化”思维。跟微信正面交战,进入互联网的市场。决定飞信重构成败的关键,其实并不是技术支撑厂商得力与否,而在于中移动能否用互联网的思维去运作这个产品。中国移动在组织架构的灵活性、决策速度、市场需求变化上,与领先的竞争对手相比都无优势,这也是飞信产品在过去几年中发展受限的重要原因。
标签:中移动微信
上一篇:二季度楼市成交有望“退烧”
下一篇: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为六成
·两市资金净流出为主 超7成个股被净卖出2013.04.08
·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十个股482013.04.08
·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前十个股482013.04.08
·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10股482013.04.08
·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10股482013.04.08
·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五大板块48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