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成品油定价机制“直指”市场化

发布时间:2013-3-29 13:31:00 来源:上海金融报 【字体:
  距离两会结束不出两周,国人期待已久的新一轮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再次“拉开序幕”。在3月26日发改委出台的改革方案中,此前为业界所诟病的调价周期过长、幅度限制过于严格、挂靠油种不合理等问题都得到了回应。由于这是暌违4年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再次上路”,市场信心得到显著提振。业内专家表示,尽管新机制还是政府调控下的半市场化体系,但完善后的定价机制将引导市场参与者理性应对价格波动,为今后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奠定基础。同时,此次成品油改革重启,也表明了政府在能源领域内完成市场化定价的决心,下一步天然气、电力、煤炭等价格改革将更引人关注

  新一轮定价模式更“市场化”

  3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推出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方案。至此,市场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尘埃落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朝着市场化方向又迈出重要一步。

  发改委通知显示:从3月27日零时起,汽、柴最高零售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10元和3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23元和0.26元。调整后,国内成品油价重返“7元时代”。

  不过,与油价下降带来的喜悦相比,市场瞩目的还是新成品油定价改革方案的推出。此次改革的焦点被聚集在了三个方面: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这意味着,2009年5月出台的“22个工作日+4%变化率”的原机制退出历史舞台。

  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认为,此次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影响深远,成品油市场近几年的操作模式面临快速洗牌。“原来的定价机制计价周期较长,22天的移动平均价格很难体现出国际原油两三天的大涨大跌以及市场心理的变化,另外,22天的长周期使得成品油市场有充足的时间做出预期,当预期油价上调时囤油套利等投机性行为增多,当预期油价下调时市场交投快速跌入低谷,资源流通受阻。”王金涛表示,这四年以来,对“成品油调价周期过长”的批评不绝于耳,因此,发改委调价周期的缩短实际早在市场意料之中。不过,更令市场关注的是,此次改革将“移动平均”变成了“算数平均”,每次调价前的原油价格仅仅作为基准价使用,而不再“移动”进入新的计价期,这就极大的降低了调价的可预期性,进一步实现了跟国际原油价格的接轨。

  与此同时,取消“国际市场油价波动4%才能调价”的幅度限制也是此前行业一直呼吁的,王金涛指出,由于原油价格±4%的波动幅度限制,国内的成品油经常出现较长时间不调价的情况,严重滞后于国际原油的波动。而且由于是以百分比作为参考,油价涨跌往往不对等,假如以22天三地原油移动均价100美元/桶作为基准,当价格上涨4美元至104美元/桶时,成品油价格可以上调,而上调后104美元/桶将会成为新的基准价格,国际原油价格需要达到4.16美元的跌幅才能再次满足-4%的条件。这就造成了一段时间内上调与下调的不对等,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往往涨多跌少。此次改革直接取消了4%的幅度限制,意味着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都会调整一次,该降就降,该升就升。当然,发改委还是做出了简单的约束,当汽、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折合到每升调价金额不足5分钱时,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基于这一约束条件,可以判断,不管价格调不调,以后每10个工作日都将确定一个新的基准价,假如发改委的测算幅度不足50元/吨,延期到下次调价一并落实即可。”

  相比之前市场熟悉的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此次定价机制改革中所谓的“调整挂靠油种”多少有些含糊,市场也出现各种各样的猜测。王金涛分析,三地原油中布伦特、迪拜原油更改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发改委对挂靠油种的调整仍要依托中国原油进口结构的变化,而布伦特、迪拜对于中国主要进口来源地中东地区的原油定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中国进口原油的结构判断,新机制非常可能去除了辛塔,而选取了阿曼或者俄罗斯的油种作为参考。

  除了规定调整油价的条件,发改委此次还特意指出了三个不调整或者少调整油价的特殊情况:第一,如果汽、柴油的涨价或者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由于折合到每升油只有5分钱不到,因此零售价格不作调整,将在下次调价时统一计算;第二,当挂靠的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高于130美元时,为防止国内成品油价格过高,将少调整或者不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并通过其他手段化解国内炼油企业进口成本增加的因素;第三,当国内价格中水平出现显著上涨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市场油价短时内出现剧烈波动等特殊情形时,可以暂停、延迟调价,依法采取临时调控措施,也可以缩小调价幅度。

  改革仍需向深层次迈进

  对于此次成品油定价改革对市场的影响,业界普遍表示将有利于国内消费者和炼油企业。

  “新定价机制推出,将一步加快成品油定价市场化进程。”卓创资讯成品油市场分析师吕斌认为,从长期来看,对市场将形成积极影响。同时,调价周期缩短、调价频率加快、成品油定价更加透明以及调价走向的不确定性增强短期内会增加价格波动性与市场活跃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机。

  吕斌说,对产业链上下游各方来说,对生产者最有利,可以更有效的保证利益;对于中间商长期来看同样有利,价格变化频繁将吸引更多中小贸易商加入;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短期看则是弊大于利的,会增加其使用成本,但长期来看,更加市场化的产品更容易受供需规律影响,所以长期对消费者同样有利。

  王金涛表示,从本次定价机制的变化可以看出,新机制更加的市场化,而这必将对固有市场的操作模式造成冲击。

  首先,零售终端对变化反应敏感,新机制利好大型油企,而考验民营加油站的操作智慧。从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现状来看,主导着零售终端市场的三桶油以及涉及加油站连锁的大型民营企业,或因新定价机制的推出获得更大的调整弹性,合理掌控批发、直销与零售环节的运作,将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保障。另外,通过终端市场的快速调整,可以更加迅速的疏解炼化板块的成本压力。不过对于中小加油站而言,除了价格变化更为频繁之外,机制改革后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面临补库周期和操作量的变化,很多小的油站两次建仓的时间间隔大都多于10个工作日,现行定价机制将出现1个月两次调价的情况,为规避风险和保障利润,加油站肯定会调整采购量和补库周期。

  其次,对于反应灵敏的地方炼厂而言,虽然短期内也要适应新机制带来的不确定性,但中长期看仍是利好。地方炼厂汽柴油价格往往跟着原油走,原油涨的时候价格容易推涨,原油跌的时候则往往下跌空间有限,以往都是成品油下调预期打压市场气氛,导致地炼库存上升价格下滑,而现在调价预期变的越来越模糊,下游的观望情绪可能没有原来那么强烈,这样产品价格和销售状况应该比原来稳定。同时很多地方炼厂都拥有大量自营加油站,零售环节也能起到对冲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

  不过,王金涛也指出,新的定价机制下,调价将更加频繁,贸易商的操作风险大增,原来的大单操作将更多的转向按需购进为主,交投活跃的贸易环节可能面临单次操作量减少和操作频率加快的洗牌。同时新机制的特点使得市场对国际原油短期走势的判断越来越重要,这些变化对于成品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言,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尽管此次发改委对成品油定价机制做了新的修订,改善了此前的缺陷,但也有不少市场人士表示,未来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这并非也不应是最终改革方案。有学者表示,新机制改掉了原定价机制的外露性弊端,而内在的弊端仍有待今后改进。比如,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挂钩的仍然是国际原油价格,而非国际成品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种“虚挂”。在这种机制里,国内炼油成本与国际炼油成本的对照体现不出来,国内炼油成本的高低,作为成品油定价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处于神秘面纱中,外人无从知晓。这实际上会降低成品油定价机制应有的公信力,并容易造成涨多跌少的局面。

  又如,虽然缩短定价周期是势所必然,但也有其“双刃剑”的一面:由于原油进口垄断性过高,国内民营油企购买、调剂原油或许会更加困难。这也是此前国内民营油企呼吁不缩短调价周期的主要原因。而这就需要在原油生产领域打破垄断,持续引入竞争机制,同时赋予民营油企同样的原油进口权。

  对于外界继续改革的呼吁,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表示,改革一步到位不太容易,此次改革也是过渡性的,效果好就再走一段,不好就停一下。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尽管新机制还是政府调控下的半市场化体系,市场化“小步慢走”,但该机制还是向市场化改革方面迈进了一步,未来肯定会根据市场反应再进一步完善。

  定价权之争迫在眉睫

  事实上,多年以来,我国一直以实现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为目标。1998年以前,成品油价格完全实行国家计划管理,从出厂、批发到零售环节基本实行政府定价;1998年,伴随两大石油集团公司的改革和重组,国家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成品油零售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按国际成品油市场(初期为新加坡,后期调整为新加坡、纽约和伦敦3地)进口到岸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制定各地零售中准价,企业在此基础上在一定浮动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格。这个定价机制的优点是国内油价按照市场化进行调整,但缺点是调整规律化容易引起投机行为;2006年,实施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间接接轨的机制。这个机制的优点是缓解了国际油价巨幅波动的影响,但缺点是到导致国内外油价长期倒挂,导致油价调整严重滞后于国际市场;2008年,国家出台《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实行联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变化超过4%,国内成品油价格可以进行调整,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速。

  伴随着几次成品油价格管理机制调整,国内石油消费量和对外依存度数据的惊人变化。据统计,本世纪以来,我国石油消费量从2000年的2.2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4.7亿吨,消费增长了1倍以上,同时,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由2000年的30%左右上升到了2012年的50%以上,保障国内石油供应的压力是越来越大,这就客观上要求不能实行低税负或者低价格的政策,必须尽快接轨国际市场的变化。

  除了尽可能调整国内定价模式,跟上国际的“步伐”外,业内专家还建议,中国应尽快通过制度设计,在定价权上下功夫,增加中国在全球原油市场上的话语权,不能被国际资本炒作的油价变动“牵着鼻子走”。而在这方面,增加原油金融产品被视为最有效率的突破口。

  上周,中国工商银行账户原油交易正式上线,这款供个人投资的原油交易产品,仅需要60元就能参与,迅速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所谓账户原油,其实就是纸原油,是工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采取只计份额、不提取实物原油的方式,以人民币或美元买卖原油份额的投资交易产品。客户可在预期原油价格将上涨时,通过先买入后卖出交易获取价差收益。工行后续推出先卖出后买入功能后,客户可在预期原油价格将下跌时,通过先卖出后买入交易获取价差收益。工商银行在其中实际上担当了做市商的角色,维持市场流动性,依靠买卖价差来赚取收益。

  市场人士表示,这是工行继推出纸黄金、纸白银后,再度将境内个人投资渠道拓展至国际原油市场,中国或有望借此逐步扩大在原油定价中的影响力。

  而与银行低门槛的“纸原油”相比,市场专业投资者更盼望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原油期货能加快步伐早日推出。此前的两会上,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曾表示,在国家有关部委和行业支持下,上海期货交易所进行了一年多的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方面的研究设计,为推出原油期货在具体操作上进行了扎实的准备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上期所将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尽快建立我国原油期货交易市场,推出原油期货交易。

  而在原油定价改革“如火如荼”之际,国内其他能源领域如天然气、电力等改革的风声也日渐响起。有分析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全球投资的重要区域,由于这些投资的需求并没有迅速扩大,资源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刚性需求并不存在。因此,在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国内通胀温和的情况下,实施酝酿多年的资源价格改革应当是很好的时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称,由于世界经济的低迷,大宗商品价格正在回落,在这个时候进行要素市场价格改革,可能带来的价格反弹效应相对来讲是可以接受的。

  孙立坚认为,我国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自然形成的行业垄断局面,带来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资源价格改革的目标不是简单地与国际接轨,更应该打破的资源领域的垄断格局,实现民营企业的准入和市场公平竞争。同时,在资源价格改革过程中,对通胀的压力以及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影响将在可控范围内,中国今年3.5%的通胀目标已经为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留出空间。

  调价首日成品油走势震荡

  中宇资讯监测,成品油调价首日,市场观望气氛浓郁,目前市场上利空得到一定释放,利好因素也渐渐浮现,在利空利好拉锯下,汽柴油走势震荡。3月27日全国主营单位汽柴油价格涨跌互现,其中柴油价格因前期批零价差普遍较大,多数市场稳价观望,低价资源小幅反弹,高价地区窄幅下行,整体波动幅度在50-100元/吨左右。

  汽油方面,虽多数市场出现大幅度下跌,但前期批零价差较大的地区也零星出现小幅度反弹。随着天气的不断回暖,清明小长假的临近,小型车在假期可再次享受高速公路免费等,或将提振私家车出行,带动近期汽油消费进入小高峰。此外,随着市场上批零价差的缩窄,民营油企利润空间将受到挤压,预计后期加油站大幅度促销热情或降温,幅度也将有所减小。

  纵观近期影响成品油价格走势的因素,可归结为利好利空两大方面。利好因素:美国各项经济数据表现良好,欧洲塞浦路斯危机缓解,此前投资者的谨慎心态有所缓解,原油近期出现温和反弹走势;成品油调价落实后,利空得以释放,业者操作及补库心态有所提振;终端受工程基建、矿采加工等行业开工率的回升以及春耕需求拉动,继续走高,提振柴油后期行情;此外3、4月份主营炼厂开始陆续检修,后期汽柴油资源供应相对减少。利空因素:3月全国主营单位普遍任务完成进度不高,据统计多在30-50%左右,因此月底前主营冲量心态强,抑制油价出现大幅度反弹;另外,新定价机制的推出,致使成品油调价频率加快,或带动未来业者操作节奏加快,因此近期多数业者谨慎观望,市场上少有大单产生。

  综合以上几点,在利空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宇资讯认为,短期内全国主营单位汽柴油价格或维持窄幅震荡,主流油价或缓慢上推,市场购销行情难出现骤然好转。此外,新定价机制取消4%约束,调价周期缩短,使成品油定价更贴近国际市场的变化,而中间商套利操作难度加大,可有力遏制市场投机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但成品油定价距离完全由国内市场基本面决定的全面市场化,仍存在一定的距离。

  原油价格处于“下行通道”

  近期,国际油价波动加大,有分析师认为,目前国际油价总体来说处于下行通道,选择这个时机进行改革“恰逢其时”。

  “目前正逢国际油价走低,而且后期国际油价仍有可能保持下行趋势,从市场面来看价格机制完善方案推出时机比较合适。”卓创资讯成品油市场分析师陈晴认为。

  3月中旬,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和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跌至每桶95美元和110美元。据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3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地(迪拜、布伦特、辛塔)原油3月25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为-5.01%。

  陈晴表示,从时机看,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抓住了不错的机会。中期判断,国际油价上涨动力不足,在其处于滞涨或下行空间中出台改革方案,而非处于上涨通道中改革,有利于减少阻力以及降低改革成本。

  周三,原油期货在震荡交投中走高,其中,美国原油走出四连阳并刷新五周高位,纽交所5月原油期货上涨0.24美元至96.5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0.24美元至109.60美元/桶。这主要因为美国经济数据强劲,显示该国经济复苏势头稳健,推升了原油需求前景,并盖过了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以及美元走强带来的利空影响。尽管EIA数据显示,美国上周原油库存增加330万桶,增幅高于分析师此前预期的70万桶,不过近期美国公布的数据整体利好,因此投资者仍看好原油需求前景。

  不过,南华期货分析师认为,原油后市仍有下跌空间。首先,欧元区PMI数据表现不佳以及对塞浦路斯局势可能恶化的担忧将进一步打击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复苏的信心,令油价承压。

  其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曾于2月表示,拒绝与美国就解决伊朗核计划问题举行直接谈判。但在本周四哈梅内伊首次表示不反对美国关于就伊朗有争议的核计划举行直接会谈的提议,尽管他也对谈判取得突破的可能性表示不乐观,这一表态或将进一步强化市场上的利空气氛。

  永安期货分析师也表示,目前基本面上不支持国际油价持续反弹。“当前正处于全球炼油厂春节检修季节,全球石油主要消费国和主要消费地区的开工率均有所下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开工率均为84%左右。与此同时,炼油厂的裂解利润也有所下降,这将直接抑制炼油厂的开工积极性。”该分析师认为,国际油价的短期反弹不会扭转其长期下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