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晋江体育用品王国的衰败

发布时间:2013-3-27 10:30:00 来源:国际财经时报 【字体:
  安踏、特步、361度、乔丹、匹克、鸿星尔克、德尔惠——如果再算上和晋江一江之隔、同属泉州的匹克、特步等,几乎可以这样说,中国福建晋江地区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体育用品王国"。

  中国福建晋江地区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体育用品王国”

  数据显示,一个常住人口只有160多万的县级市--晋江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0亿元,增长12.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7960元、13580元,分别增长13.1%、13.5%。令人瞩目的是,其支柱产业即运动休闲鞋和服装--仅陈埭镇此类企业就有三千多家,一度年产运动鞋5亿多双,占全国运动鞋产量的一半。

  “晋江模式”的崛起

  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性格甚至赌性是晋江商业文化的发端。一旦有人成功,就有无数人扎推。晋江的第一双运动鞋便是1980年代初在晋江陈埭镇洋埭村的一间家庭作坊里做出。随后,外贸公司的职员接下外单交给当地鞋厂生产,代工业由此发展起来。

  晋江系基本是从小作坊起步,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品牌LOGO,基本都是靠模仿国外品牌甚至国内的李宁。在精于成本控制和市场推广的晋江商人手中,晋江运动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急剧扩张。这就是所谓的"晋江模式"。但这个模式的缺点就是,它是带着原罪前行的,当企业做大后,初创期的问题开始暴露并放大。

  晋江品牌喜欢傍名人。除了"乔丹"外,晋江还有"姚明"、"易建联"、"科比"等品牌。有意思的是,对于晋江品牌为何只傍篮球明星而不是足球或羽毛球明星,当地人的解释是因为晋江人喜欢打篮球,村村都有篮球场。品牌名之外,商标Logo领域的取巧、搭便车和山寨现象更随处可见。

  据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估算,2011年中国体育用品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人民币。以各自财报为准,其中耐克中国销售额约120亿元、阿迪达斯中国大约100亿元、李宁89亿元,三巨头占据约30%市场份额,其余有六成都被以安踏(89亿元)、361°、特步(各55亿元)、乔丹体育(约40亿元)等为代表的"晋江系"占领。

  晋江模式挥不去的“雾霾”

  截止目前,晋江在全球的上市企业已超过40家,数量之巨在全国县级市中仅次于江苏省江阴市。其中有的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转机,比如鸿星尔克,但也有很多企业上市之后并未扩大知名度扭转业绩颓势,比如2007年在新加坡上市的"野力"牌运动鞋服生产商中国体育国际有限公司,2009年在加拿大上市的猛士达鞋业,2009年5月在韩国交易所上市的鸿星沃登卡等。

  进入2012年,关闭分店、业绩暴跌等关键词一直是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挥之不去的"雾霾"。知名品牌匹克发布的2012年财报显示,去年集团营业额为29亿元,同比下降37.5%,净利由2011年的7.78亿元大降60.1%至3.1亿元,净利润率也由16.7%下降至10.7%。而一线品牌安踏2012年营业额和净利润分别只有76.22亿元及13.58亿元,同比2011年下降了14.4%和21.5%;李宁去年亏损19.79亿元,关闭门店1821家。

  与此同时,晋江"体育用品王国"地位衰败还跟近年来常闹用工荒有着一定关系。每年正月已经过完,某些工厂还未开工。争越来越激烈,成本越来越高,晋江不少大品牌已开始将产能向内地省市迁移,营销中心或总部则搬到厦门、上海等地。比如安踏将部分产能迁往安徽阜阳,贵人鸟在安徽芜湖设厂,七匹狼和百丽在安徽宿州建厂等。

  毫无疑问,体育用品行业集中陷入困境与整个国家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有关,这给整个体育用品行业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但是体育用品集体困损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为多家晋江体育品牌企业担任财务顾问的德润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刘康俊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部分晋江中小企业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多靠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支撑运营,银行一断贷企业就举步维艰。

  "晋江的运动品牌现在做得很辛苦,越来越难做。"二十多年来,刘康俊见证了晋江品牌的城头变幻、集体崛起和眼下的艰难时世,对各位"大佬"的创业奋斗之路也如数家珍。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晋江企业业绩集体下滑的命运或不可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