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改应市场化 减少政府补贴
采访对象
王金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
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实习生 谢雅楠
近日,全国多地计划召开居民天然气价格听证会,酝酿上调天然气价格。有机构预测全国两会后天然气价改预期将进一步升温,三季度或迎来窗口期。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未来我国天然气及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是坚持市场化道路,将政府对于企业的价格补贴,转向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
进口价格推高天然气成本
关于此次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王金照认为,近年来我国进口天然气逐渐增多。目前我国进口气源主要是卡塔尔和中亚,现在进口天然气的部分合同是在2007年前后签订的,当时能源价格普遍较高,造成现阶段进口的天然气价格较高。我国西气东输的天然气到上海的价格约为两元,而现在进口的天然气到岸价格普遍已在两元左右,价格高、进口量大使得企业成本上升,所以企业希望将这部分成本转入市场终端。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也认为,进口价格较高造成企业成本上升,是企业希望调价的主要原因。他说,目前我国进口天然气到岸价约为人民币两元,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再输送到东部地区需要六七千公里,成本会更高。
天然气价格应体现市场行情
有观点认为天然气的供应是公共产品,不应完全市场化,而应由政府进行价格补贴。王金照认为,资源类产品的市场化是正确的。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成本要向下游传递,而不能由政府负担,因为政府给企业的补贴是纳税人的税款。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化,天然气价格既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也调节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等,价格承担了过多职能。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应该更多体现市场供求关系,随市场情况而变化。
韩晓平表示,要求政府对天然气价格补贴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政府补贴的资金最终要靠纳税人上缴的税收。目前,我国每人每年的天然气消耗量大约为60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上涨零点几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每年支出增加有限。但对于高收入群体居住的别墅,采暖多为天然气,如果通过政府补贴使天然气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那么富人从中享受的利益明显会更多。所以,应该减少政府补贴,让市场来调节能源的价格。
既要推动价改又要开放市场
如何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深入推进价格改革?王金照认为,在制定能源价格改革政策方面要注意几点:第一,要让价格反映市场供求。不让价格承担过多的职能,使价格失真,市场供求和收入分配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节。第二,能源价格改革不是简单地涨价或降价,而是要改变整个价格的形成机制。由市场供求决定资源类产品价格,而不是靠政府定价,因为政府很难掌握每个企业的具体成本。现在不管企业成本有多少,都是由成本加收益反映到最终的居民消费一端。第三,价格改革的同时要进行市场结构改革,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通过竞争形成市场价格。
韩晓平表示,能源价格改革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我国一方面要推动能源价格改革,另一方面要开放市场。现在对于大企业的补贴很多,能源价格低造成企业利润低,这就很难吸引不能得到补贴的企业进入该行业。要将能源价格市场化,让企业有更多的利润,同时开放天然气等能源市场,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形成竞争机制,促进价格更加合理。
政府补贴应转向低收入人群
“能源价格改革应让市场和政府实行各自的职能,由价格调节供需,财税调节收入和公共服务。 ”王金照说。将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市场化以后,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通过财政收入补贴来完成。低收入群体在能源价格市场化后可能由于价格的波动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这时就需要政府通过财税政策进行调节,以政府转移支付的形式对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韩晓平也认为,为保护环境,我们鼓励用更多的天然气来替代煤炭,如果政府对天然气进行补贴,会是一笔很大的投入。对企业的价格补贴会占用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养老金等转移支付的资金,损害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所以,能源类价格市场化后,应由政府对低收入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给以资金补贴。这是世界各国采取最多、也是最合理的办法,对低收入者也更加公平。
王金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
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
实习生 谢雅楠
近日,全国多地计划召开居民天然气价格听证会,酝酿上调天然气价格。有机构预测全国两会后天然气价改预期将进一步升温,三季度或迎来窗口期。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未来我国天然气及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是坚持市场化道路,将政府对于企业的价格补贴,转向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
进口价格推高天然气成本
关于此次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王金照认为,近年来我国进口天然气逐渐增多。目前我国进口气源主要是卡塔尔和中亚,现在进口天然气的部分合同是在2007年前后签订的,当时能源价格普遍较高,造成现阶段进口的天然气价格较高。我国西气东输的天然气到上海的价格约为两元,而现在进口的天然气到岸价格普遍已在两元左右,价格高、进口量大使得企业成本上升,所以企业希望将这部分成本转入市场终端。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也认为,进口价格较高造成企业成本上升,是企业希望调价的主要原因。他说,目前我国进口天然气到岸价约为人民币两元,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再输送到东部地区需要六七千公里,成本会更高。
天然气价格应体现市场行情
有观点认为天然气的供应是公共产品,不应完全市场化,而应由政府进行价格补贴。王金照认为,资源类产品的市场化是正确的。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成本要向下游传递,而不能由政府负担,因为政府给企业的补贴是纳税人的税款。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化,天然气价格既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也调节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等,价格承担了过多职能。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应该更多体现市场供求关系,随市场情况而变化。
韩晓平表示,要求政府对天然气价格补贴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政府补贴的资金最终要靠纳税人上缴的税收。目前,我国每人每年的天然气消耗量大约为60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上涨零点几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每年支出增加有限。但对于高收入群体居住的别墅,采暖多为天然气,如果通过政府补贴使天然气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那么富人从中享受的利益明显会更多。所以,应该减少政府补贴,让市场来调节能源的价格。
既要推动价改又要开放市场
如何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深入推进价格改革?王金照认为,在制定能源价格改革政策方面要注意几点:第一,要让价格反映市场供求。不让价格承担过多的职能,使价格失真,市场供求和收入分配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节。第二,能源价格改革不是简单地涨价或降价,而是要改变整个价格的形成机制。由市场供求决定资源类产品价格,而不是靠政府定价,因为政府很难掌握每个企业的具体成本。现在不管企业成本有多少,都是由成本加收益反映到最终的居民消费一端。第三,价格改革的同时要进行市场结构改革,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通过竞争形成市场价格。
韩晓平表示,能源价格改革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我国一方面要推动能源价格改革,另一方面要开放市场。现在对于大企业的补贴很多,能源价格低造成企业利润低,这就很难吸引不能得到补贴的企业进入该行业。要将能源价格市场化,让企业有更多的利润,同时开放天然气等能源市场,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形成竞争机制,促进价格更加合理。
政府补贴应转向低收入人群
“能源价格改革应让市场和政府实行各自的职能,由价格调节供需,财税调节收入和公共服务。 ”王金照说。将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市场化以后,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通过财政收入补贴来完成。低收入群体在能源价格市场化后可能由于价格的波动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这时就需要政府通过财税政策进行调节,以政府转移支付的形式对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韩晓平也认为,为保护环境,我们鼓励用更多的天然气来替代煤炭,如果政府对天然气进行补贴,会是一笔很大的投入。对企业的价格补贴会占用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养老金等转移支付的资金,损害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所以,能源类价格市场化后,应由政府对低收入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给以资金补贴。这是世界各国采取最多、也是最合理的办法,对低收入者也更加公平。
标签:天然气政府补贴
上一篇:应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
下一篇:解决光伏产能过剩根本在于启动内需
·茂业国际2012年净利8.01亿元 同比增长25.2%2013.02.26
·深圳控股2.72亿元收购母公司项目2013.02.26
·丽新发展与郭炳湘为合作项目寻求38亿港元贷款2013.02.26
·亏本赔吆喝 杭州碧桂园风波背后的长短线2013.02.26
·北京通州项目或修正果 环球影城中国蹉跎十年2013.02.26
·继续补充土储 龙湖10.9亿杭州再造地王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