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4-2-19 15:51: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环保产业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吴晓青

  本报记者 张玉雷 摄

  当前环保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六个方面问题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亟须完善;二是企业规模偏小,融资渠道不畅;三是部分国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四是技术研发创新和推广能力亟待提高;五是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六是常态化环保产业统计体系尚未建立,无法准确及时监测产业发展形势。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建议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要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根据调研的情况,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第一,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尽快修订《环境保护法》,完善条款,增加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关内容,明确环保产业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尽快出台《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规范污染源环境监管,提升环保产业发展空间。三是完善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适时增加标准中污染物项目数量,修订污染物排放限值,提高环境质量要求和排放控制要求,引导环保产业发展。

  第二,倡导绿色消费模式。一是政府带头积极推动绿色消费。与普通消费者相比,政府采购规模大、品种多,对绿色消费的带动效应强。不断加强政府绿色采购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的规范和产品标准;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不断扩大绿色采购范围 (包括采购环境服务);定期发布绿色消费指南,通过政府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的绿色消费。二是鼓励公众绿色消费。加大宣传力度,将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众对环境治理的监督,逐步扩大环保产品应用范围,用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公众绿色消费。

  第三,拓宽融资渠道。一是推广发展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融资方式和手段,以项目营运收入承担债务偿还责任,如BOT融资、TOT融资等。BOT融资具有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适合环保产业投融资,特别是城市环保项目领域。TOT融资通过公开招标向社会投资者出让资产或特许经营权,可以用于污水、垃圾处理及电力烟气脱硫脱硝等领域。鼓励项目融资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应用试点。二是发展融资租赁。对于环境服务业,可以积极发展融资租赁。由于融资租赁中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比较适合环保企业项目融资。融资租赁可以发展租赁公司独立承担资金模式、投资公司兼租赁公司模式、投资机构提供资金模式等。三是加大金融机构信贷力度。中央政府采用贴息等方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环保产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将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纳入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环保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四是积极发展债权融资。可以利用环保国债筹集资金,鼓励企业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有偿使用企业外部资金。五是积极利用国际资本。继续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申请环保产业项目专项贷款,引入第三方机构以保证公平,放大资金效应。此外,对于成长性较好的环保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上市融资可成为企业发展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

  第四,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政策宣传、落实和扶持力度。一是进一步梳理、宣传现有的国家发展环保产业政策。让更多环保企业了解并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的实惠,把国家的政策用足、用好。二是落实和完善环保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加强环保技术研发的前瞻性及对环保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完善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加大财政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应能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低回报率的支持,建议财政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环保产业的投入要纳入政府年度预算,并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比例逐年提高,把财政投入的重点放到市场动力不强的管网建设和维护上。每年安排一定量的资金支持环保装备的生产,特别是一些急需的环保装备、产品的生产。考虑到环保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要放宽项目安排的条件。加大企业为主体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扶持力度,对新技术、新工艺、首台套等技术推广应用,财政采取后补贴的方式,给予资金奖励和分担风险,对关键、共性环保技术设备的研发应用给予扶持。研究实施环保产品惠民工程。四是尽快下放住建系统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审批,修订申请条件。现有的部分环境污染治理资质申请条件过高,甲级设计资质要求同时具有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11位注册类工程师,乙级资质则要求具有6位注册类工程师,而环保企业要同时具有如此数量的非相关人员,没有必要,如南方就基本不需要暖通人才。因此建议住建系统下放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审批环境污染治理资质审批,并适当调整申请条件,满足环保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五,加快提升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我国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与建设生态文明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切实加强环保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设立技术中心、海外研发中心,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等工程化平台,推动组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鼓励成果共享。加速环保产业的创新驱动,全面促进我国污染防治水平的提高。鼓励、支持环保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环保技术联盟;加快培育建设环保技术和产业孵化器,提高其培育和扶植科技型中小环保企业的能力。

  第六,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一是严格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督、产品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规范环保产业市场,让成本回归真实。二是促进先进环保设备 (产品)消费。环保设备(产品)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对使用量大、应用面广、产品质量好、污染减排效果明显、社会影响力大的环保设备和环境友好产品进行分类分级补贴,使购买先进环保设备(产品)的消费者和用户成为财政补贴的最终受益者,提高先进环保设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建立完善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坚持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特别对一些特殊的污染物排放,一定要建立强制标准,市场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合法获得适量的排污权,出售排污权获得的收益用于污染治理。四是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引导作用。开展政策创新试点,通过一系列措施,培育环保产业市场,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产业。五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环保行业协会在行业推动、管理、协调等方面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通过服务提升协会的行业凝聚力和号召力,协助政府管理和规范环保产业发展。

  第七,推动环境服务业发展机制和模式创新。一是推动环保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以及横向联合,形成包括咨询、土建、金融、环保设备、工程设计等环保产业链各个环节在内,能够开展全方位、大规模作战的企业集团。二是推动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业,推动环境监测服务的社会化。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对各级政府环境管理成效的考核从以 “重行动轻效果”转为以“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为考核目标,大力推动各级政府由以往单纯地采购具体的环境设备、工程、产品转变为采购综合服务带来的环境质量改善,并理顺相关财政资金渠道和政策保障机制。四是大力推动环境服务业试点。在加强环境监管、综合环境服务、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环境金融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合同环境服务模式创新工作,促进环保产业的业态转型和升级,推动环保产业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

  第八,鼓励环保企业“走出去”。一是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全面研究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的优势、重点国别与优先领域、具体途径与交易模式、政策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促进环保产业 “走出去”的政策框架;在我国对外经贸合作谈判双边经贸工委会工作机制下,针对环保产业重点国别成立环保产业工作组,对双边高层次的环保产业合作进行规划和推进;逐步出台鼓励承揽境外各类环保工程、服务等相关企业的财政补贴、金融信贷、税收减免、工商及劳务输出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二是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通过财政支持渠道,重点培育建设一批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等于一体的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示范基地或示范工程,为目标国的潜在客户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环保产品、技术及服务,增强国际竞争力;将环保产业“走出去”重点领域的技术纳入援外产品目录。三是形成顺畅的信息渠道。依托我国驻外使领馆系统以及产业合作的相关职能机构,收集重点国别的相关产业需求信息;利用南南等合作机制,发起建立并组织环保企业参加各类双边或国际环保产业论坛、环保展以及贸易投资促进团等,充分利用上述平台开展交流和推介宣传。

  专题负责人:陈昌智

  专题组成员:吴晓青 赵英民赵鹏高 冯 良陈效逑 李黛青蔡 玲 杨尚宝张维仰 王 彤赵 亮 吴晓明李西鹏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5796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