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消费放缓 二手店露窘态
去年部分店铺营业额下滑五成
二手奢侈品寄售店铺林立,明星和潮人穿梭其间。在海外市场常见的一幕,南京却嫌遥远。
201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增速大幅下滑,直接影响到尚处起步阶段的二手奢侈品市场。昨日,南京品位奢侈品交流调剂公司负责人李联向《金证券》记者透露,去年店面货源骤减三成。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二手奢侈品市场,陷入困局。
反腐利剑伤及二手高端消费
李联开的这家店铺门面不算大,四五十平方米,居于南京中心城区一家繁华的写字楼内。店铺将路易威登、迪奥、香奈儿、欧米茄等十几个顶级品牌一网打尽,涉及品类包括箱包、手表、珠宝首饰等。
“五年前开了这家店,因为看好二手奢侈品消费的前景。”李联对《金证券》记者称。相关数据似乎也印证了他的判断,财富品质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二手奢侈品报告(2013)》显示,目前在消费者手中可以二次流通的奢侈品总量约有3000亿元人民币,并呈现每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
以摆放的一款古驰大LOGO包来看,底部稍有磨损,店中售价为2000多元,而一手价为7000多元。价格诱人是一大因素,通过调剂,时尚达人能淘到限量版等市面难见的款式,也是此类二手店的价值所在。
但现实让人沮丧。李联开店5年来,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前些年店里每年还能收到四五百个单品,去年这一数字下滑三成。考虑南京二手奢侈品寄售店通常采取两种盈利模式:从成交价中抽取15%左右的服务费或者一口价售卖,货源减少无疑对公司销售额带来极大冲击。
他承认,不提海外市场,单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做比,南京这块的消费群体呈年轻化、分散特征,很多人都是偶尔交易,没有固定的顾客。“但货源突然出现这样的降幅,其他同行也是如此,应该与去年政府对三公消费限制比较大有关,很多奢侈品不再抛出来。”
奢侈品寄售店名不副实
据美国贝恩公司统计,2013年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市场规模为1160亿元,市场增长率仅为2%左右,而2011年这一数字高达30%,2012年为7%。与此同时,2013年在中国内地开设的奢侈品店约为100家,比上年减少了37%。
昨日,中国奢侈品协会会长蔡苏建更向《金证券》记者透露,二手奢侈品消费市场与一手密切相关,其接触的部分二手店营业额甚至下滑五成。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5月在香港风光上市的二手奢侈品零售商米兰站,同样无法独善其身。去年年底,公司发布盈利预警,预计该集团在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财年较2012财年将有显著亏损。米兰站称,预期亏损主要由于2013年奢侈手袋零售市场持续放缓及客户消费情绪减弱所致。
在此情况下,曾经被媒体热炒的二手奢侈品寄售店变得名不副实。蔡苏建介绍,目前不少店铺开拓电子商务渠道,转做海外代购的新品。记者也了解到,南京不少店铺也将经销二手奢侈品为主要销售收入来源,同时还出售钻石、名表、打火机一类的新款奢侈品。
巨量民间珍品吸引全球视线
采访中,蔡苏建对《金证券》表示,二手奢侈品行业发展受阻,还因为其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容量不大情况下,此类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导致分羹有限。
二手奢侈品的回收流程通常为会面洽谈、当面验货、价格商谈、交易成功。李联表示,公司对货源有三大要求:成色八成新以上,款式比较好销,品牌耳熟能详。这样的货源容易出手,但同时市面价格比较透明,赚取的并不多。比较小众的款,虽然利润能达到20%,但买主属于“可遇不可求”,一不留神就砸到了手里。
此外,由于绝大部分专柜都不提供验货服务,国内也缺少独立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李联回收商品只能靠“火眼金睛”,“看着八九不离十就收下了,其实风险还很大。”估价、定价也无模式可循,全凭店方、寄售方、购买方讨价还价。
反观回收和贩卖二手商品比较流行的日本,经营店铺需要考取相关资格证,一般都和拍卖行、典当行联系密切,并且有完整而成熟的估价体系。
李联认为,近一两年奢侈品牌进驻南京增多,只有消费水平提升、重复购买的人群增多,二手奢侈品店的货源才能有保证,真正达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5687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百亿输电资产待电网回购 5年内整合电厂自有线路
下一篇:中央今年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 媒体称“ 狼来了”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