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双反时代中国光伏寻找新大陆
光伏步入“后双反时代”,面对欧盟市场的失去,多家国内光伏企业已经踏上寻找新大陆的征途。
12月12日,英利集团内部会议室里挤满了各种肤色的人,这正是该公司一年一度的销售国际工作会议现场,各个海外分公司的人员向其董事长苗连生汇报2013年销售情况及2014年销售计划。“去年开这个会的时候,主要是以欧洲、美国为主,规模也不是很大。现在北非、南美等国家的人也越来越多。”王亦逾感叹道。
不止是英利,当光伏步入“后双反时代”,面对欧盟市场的失去,多家国内光伏企业都已经踏上了寻找新大陆的征途,在他们眼中,国内市场以及日本、印度、南非等新的市场正是那“黄金之地”。而且与以往“卖组件”为主的模式不同,这轮的开发重心已经转移到了下游电站。
丢城失地:欧盟“双反”逼走中国企业
让中国光伏企业做出如此“丢城失地”举动的正是一年多以前的那场中欧光伏战。
临近年末,王亦逾很是忙碌。这位英利集团的副总经理奔波于公司内的各种会议,安排协调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前几年还在带领团队大踏步突进欧盟市场的他,如今却不得不放慢了脚步,甚至被迫“弃城而走”。
“2012年我们的订单60%左右来自于欧盟市场,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下降到30%左右,到第四季度占比已只有20%。预计明年全年针对欧盟的出货量约占全年总出货量的15%。”王亦逾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而与英利相比,江西威富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从12月6日起就彻底和欧盟市场“说再见了”。其总经理王艳丽算了一笔账,以多晶硅组件为例,按照47.6%的税率征收关税后,到达欧盟市场的价格约为4.6元/瓦到4.7元/瓦,高的甚至要超过5元/瓦。“我们在价格上完全没有竞争力了。”
让中国光伏企业做出如此“丢城失地”举动的正是一年多以前的那场中欧光伏战。
时间退回到2012年9月,彼时,中国光伏企业出口超过六成来自欧盟市场,欧委会的一则立案公告则将“双反”大棒砸在中国企业头上———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随后的11月8日,欧委会又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这起案值高达200多亿美元的案件,不仅是中欧双方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
正式立案的“发令枪”打响之后,中欧之间一场艰苦卓绝的谈判正式展开。期间,中国商务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以及其他行业协会多次飞赴比利时布鲁塞尔与欧委会展开各个层面的磋商与谈判,中国光伏企业也联合召开发布会表达对欧盟的强烈不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指挥并参与了这起贸易纠纷案件的谈判。在2013年5月底6月初,中欧光伏战正在焦灼之际,李克强展开系列赴欧外交活动,争得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支持。6月3日,就在欧委会发布初裁结果前夕,李克强应约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重申中国政府对光伏案的高度关注。
这通电话为推动光伏案的磋商解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争取到了宝贵的两个月缓冲期:依据欧委会的初裁,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欧委会同时决定,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随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代表,再次与欧委会就价格承诺解决方案展开谈判。经过各方努力,又经历一个多月的磋商之后,2013年7月29日,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争端案件终于达成和解。各退一步之后,中欧达成的最终价格承诺安排将光伏产品最低限价设定为每瓦0.56欧元,并限量为每年出口7G W (吉瓦),进入该协议名单的中国光伏企业有121家,而剩下的企业和产品则要被征收47.7%至64.9%的关税。
自此,一波三折的中欧光伏战总算告一段落。中国政府和光伏业界经过努力奋争最终逃过全军覆没的灾难,保留了部分欧盟市场。
“本来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利润就不高。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受到的影响要小一些,但竞争力还是有所削弱。而其余被征收高关税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价格上就没有了优势,也不可能跟其他企业竞争,只能选择退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数量限制条款下的配额制度,将进一步挤压部分企业空间,产业格局面临大的冲击。根据国家“择优扶优”的光伏政策,骨干优势企业的出口必然受到鼓励,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则面临着被整合或者淘汰。
寻找新大陆:开发电站掘金新市场
打开“新大陆”大门的,不再是简单的光伏组件产品,而是包括电站开发在内的整个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面对欧盟市场的失去,犹如五百多年前航行在大西洋上的西班牙船队,中国光伏企业已提前踏上了寻找新大陆的征途,在他们眼中,日本、印度、南非等新的市场正是那“黄金之地”。
早在欧美“双反”之初,英利就开始加速新市场的开拓,目前中国国内以及日本的需求增长旺盛,同时印度、南非、墨西哥等都是重点领域,而且也在积极开发非“双反”范围的欧洲市场,比如东欧。“今年英利全面组件出货量增加到了3.2G W,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市场的出货量分别占到总出货量的30%、20%、10%和20%,剩下20%的出货量全部是在非洲、南美、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王亦逾介绍说。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5012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煤电谈判最后5天巨头博弈胶着
下一篇:紫光收购锐迪科闯关“小路条”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