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全国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正式运行

发布时间:2013-12-19 15:27:00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浏览: 【字体:

  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将于12月19日正式启动。作为全国最大的区域碳市场交易平台,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下称“广碳所”)无疑将在中国绿色低碳的大潮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发展环保市场,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将激励、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和自主创新。通过开展碳交易,促进以碳生产力为核心指标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珠三角与粤东、粤西及粤北地区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广东绿色低碳新思路。

  与此同时,鲁修禄表示,碳交易的核心是利用市场力来发挥政府力,将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有机结合。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认为,加快引入市场机制这一无形的手,重点探索基于总量控制、又以经济利益激励为主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广东创新节能减碳路径、高效完成有关约束性指标的现实选择。“改变了传统的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说一不二、命令与控制式的管理思路,最大的好处是降低了政策的总社会成本,减少了企业负担。”

  在目前碳排放权交易所中,广碳所的交易量最大,达到全国所有试点市场的总和,也是美国加州市场的两倍。“广东一年成交量将达到6亿吨,第二位的上海只有1.5亿吨,广东的地位非常重要。碳排放权交易领域,可以说是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广东。” 广州交易所集团副总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资源中心兼职教授靳国良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这个数字一方面说明,广东面临着更为艰巨的减排任务。同时,如此巨大的交易量也意味着碳交易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广东省在今后碳交易市场中的活跃度、交易量、话语权举足轻重。

  依照国际经验,碳交易制度将激励全社会良好的碳资产管理,还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财富。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不久的将来,碳资产或成为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之后的第四类新型资产。而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广碳所也将积极探索碳金融和衍生品的入市交易。

  科学制定交易规则

  作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的七个试点城市省份之一,广东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碳交易市场。

  11月26日,广东省发改委公布了《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首次分配及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碳排放权配额实行部分免费发放和部分有偿发放。11月27日开始,控排企业通过省发改委配额注册登记系统获得免费配额;12月19日,控排企业将通过省发改委委托的有偿配额发放平台购买有偿配额。

  在此之前,广东已完成对首期纳入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的重点企业碳排放信息盘查工作。制定了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碳排放权配额管理、碳排放权交易规则等配套文件。

  鲁修禄介绍,首批纳入广东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的企业共242家,包括控排企业和新建项目企业。其中,首批控排企业为电力、钢铁、石化和水泥四个行业2011年、2012年任一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共202家;首批控排企业为电力、钢铁、石化和水泥四个行业预计2013-2015年和“十三五”投产的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新建(扩建、改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企业,共40家。徐少华曾表示,碳排放权交易覆盖的排放源越多,交易体系对减排的贡献越大。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要积极引导市场预期,逐步扩大管控排放的对象。考虑广东区域性差异大的实际,应积极探索分配地区性配额,促进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资源整合。

  “碳排放权交易目的是控制减少排放,这个过程中就要分析目前社会中哪些行业排放量大。确定好行业之后还要选定重点企业,就是排放量大的企业。通过这些行业和企业的确定,才能更好地引导整个社会减排。”鲁修禄说。

  与此同时,广东省确定了首批配额总量,配额总量由控排企业配额和储备配额构成。2013年度配额总量约为3.88亿吨(1吨配额等于1吨二氧化碳排放),其中,控排企业配额为3.5亿吨,储备配额为0.38亿吨,储备配额包括新建项目企业配额和调节配额。这意味着,3.5亿吨的配额将发给202家控排企业。

  首次配额发放实行部分免费发放和部分有偿发放。《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留意到,对比之前的设计方案,这次公布的《方案》就有偿发放配额的比例由5%降至3%。

  “这实际是对企业的一个测试过程,北京上海都没有搞有偿配额,下一步他们也会搞。这是新兴事物,接受起来要有一个过程。”鲁修禄解释说:“如果是有偿的,企业不愿参加;如果是纯粹免费,企业不会当回事,对碳意识建立不能起到很好作用。这个数量其实是一个探讨和探索的过程。”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广东在2012年9月份试点时候,4家水泥企业是按照10%的比例购买的,企业需投入几亿元,很多企业承受不了,征求意见的时候就定为5%。为了让更多企业能够参与其中,最后设定的比例为3%。

  “3%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前几天200多个企业来了500多人开会,100多家现场开户了。”鲁修禄说。

  他认为,在碳交易机制的科学设计上,要搞清楚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我们属于发展期,碳排放的相对数字是下降的,碳强度和能源强度是下降的,但绝对数字仍在上升,上升比例在30%左右。也就是说,增量要大于绝对数增加的部分。二是我们处于转型期,很多行业还要大发展,也有行业要萎缩,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要慢慢退出舞台,各项制度和机制也要往这方面引导。

  另一方面,广东省特别强调,控排企业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碳排放信息报告进行核查,保障报告信息规范、全面、准确。政府委托有关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对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徐少华指出,碳排放权交易的本质是市场机制,要防止在政府的干预下,市场机制被扭曲。政府既要积极推进,又要避免过多干预,防止像行政审批项目一样行政审批碳排放权。初始碳排放权配额分配要政府主导,第三方机构配合,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尽量避免各种利益寻租行为。要以市场公开竞价的方式发放有偿配额,由政府委托碳交易机构实施。

  “企业披露信息也要说明是什么方法检测,什么样的仪器设备,多长时间测一次等等,非常精细。第三方核查机构还会测一遍,最后结果政府才能认可。”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赵细康指出,与传统管理模式不同,碳交易对信息要求非常高,这样运作的好处是提高整个政府的管理水平,从以往的模糊管理变为精确化管理。

  促进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已进入发展与转型重要阶段的广东省,面临着更为迫切的绿色低碳形势。

  “十二五”时期,国家下达广东的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约束性指标均为全国最高:能耗强度下降18%,碳排放强度下降19.5%,比全国水平高出了2.5个百分点。另一个国家级的考核指标——节能考核,全国的平均考核目标为16%,而广东省为18%,比全国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与之相伴随的是,今后节能减碳成本将继续上升,单一的行政手段不能再发挥如往昔般力度。

  除了总量问题,广东 “城乡二元化”带来的城乡矛盾,也远远多于国内其他地区。在广东21个地级市中,广州、东莞、珠海等6个地级市发展较快,属于发达地区外;余下15个地级市中,有13个城市的发展都处在全国发展平均水平之下。

  现阶段广东正朝着均衡发展的方向努力,而碳排放权交易恰恰能为非发达地区的发展,指出另一个发展道路。

  鲁修禄认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本身就是对落后地区的支持。一方面原因是,珠三角发达区域已基本不存在高能耗产业,新增项目都处在在粤东西北不发达地区。另一方面,只要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新增配额完全可以满足(不发达地区)需求,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发展。

  按照制度设计,广东省为新建项目预留了充足的配额,新建项目只要符合产业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都会分配足量的碳排放权配额保障项目建设。而首批纳入的电力、水泥、石化、钢铁四个行业新建项目基本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充分体现了对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支持。

  “开配额会的时候,有粤东西北地区发改局局长提出这个问题,我们说得很明确,配额起一个导向作用,就是帮助这些不发达地区进行技术进步,更加节能,更加减碳。”鲁修禄说。

  在靳国良看来,应将非发达地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元素,进行碳排放权指标化,通过让发达地区向非发达地区购买碳排放权的方式,将现有的扶贫费用,转化为一种生态扶贫的市场化理念。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发达地区可以更好地生产物质资源,供应非发达地区;另一方面,非发达地区则更好地营造生态坏境,产生空气、水等自然资源,供应发达地区——这就是生态补偿的概念”,靳国良说。

  他同时指出,扩大城市容量,大开发、大建设的方式不一定就是非发达地区未来唯一的发展路径。

  自201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广东扎实推进低碳发展各项工作。省委、省政府把低碳试点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广东全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5.68%,“十二五”前两年累计下降9.2%,超额完成进度目标。2012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38%,“十二五”前两年累计下降8.96%,超额完成进度目标。

  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广东积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广东产业结构为5.0:48.8:46.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实现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0529.64亿元,增长8.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036.65亿元,增长9.5%。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已认定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36个,转移就业人数97.6万人。

  与此同时,广东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关停落后小火电机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初步核算,2012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消费比重为16.52%,比2010年提高了2.52个百分点。

  鲁修禄指出,实行节能减碳是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无论是采取行政、技术还是市场手段都会对发展起到一定的约束和导向作用。碳排放权交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服务而不是限制经济发展,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创新动力。

  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型交易所

  广东省碳交易目前可归纳为两个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上,买方为企业、卖方则是广东省政府。企业可通过广碳所平台,向政府认购碳排放权配额。二级市场则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市场;当企业通过绿色低碳,产生了富余的碳排放权后,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出售,鼓励企业自足减排。

  按照计划,配额交易中有偿购得部分的市场,也就是一级市场已于11月下旬正式启动;而二级市场也将紧随其后于12月19日启动。“这是全国首创的。一、二级市场启动后,广东省今年的年减排能力可以达到上亿吨。”

  如何进一步市场化,提高市场的流动性?这是目前全国所有碳排放权交易所共同面临的挑战。

  对此,鲁修禄指出,一级市场启动后,企业需首先向政府购买3%的有偿部分,余下的97%则会无偿配发给企业。“这是更好地推动市场化的一种方式。采取这样的方式,并不意味着企业减排成本的增加。反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可通过加大绿色低碳力度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另一方面,“针对广东碳排放的自身特点,未来广碳所希望能推广针对普通老百姓的‘碳排放权普惠制’,通过碳排放权普惠制,建立起针对普通老百姓的减排积分机制。”靳国良同时提出另一全新概念 “碳排放权普惠制” 。

  也就是说,当碳排放权普惠制推行后,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减排行为将被记录,而该行为降低的碳排放量将通过一定的公式转化为积分,并记录在建立的数据库中。而这些积分则可以让民众应用在例如:抵消食品价格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百姓直接享受绿色低碳带来的益处。

  “该机制一旦推广,就能让百姓直接享受到它产生的利益,这从某一个角度说,它能激发百姓绿色低碳的积极性、促进全社会的协同作战。” 靳国良解释道。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2年7月,广东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广碳所。同年9月11日,广碳所揭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是广东省政府指定的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初始发放和市场交易平台,也是中国首个以碳排放权命名的交易所,主要业务涵盖碳排放权、自愿减排量、碳汇、绿色低碳技术和节能量交易,并可提供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服务及相关的投融资、咨询、培训等配套服务。

  2013年1月,广碳所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批准,正式成为首批5家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之一。而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广碳所也将积极探索碳金融和衍生品的入市交易。

  靳国良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随着各试点省市相关工作的陆续开展,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将步入全新时代。”他认为:2016年后,碳交易市场或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交易市场,涉及GDP的所有内容都会纳入其中,市场规模将不断加大加强。

  同时,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也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基于碳交易的远期产品、期货产品、掉期产品及期权产品也不断涌现。

  徐少华指出,碳交易产品的多样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需求,激发碳交易市场的生机和活力。广东试点期间以碳排放权配额为主要交易产品,同时要探索设计开发碳证券、碳基金、碳期权等衍生品。

  实际上,一旦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全面开启,碳交易必将逐渐衍变为一种金融产品。对此,靳国良表示,未来企业应先对碳排放进行披露,如果碳排放量在一定量之上,则要参与强制减排交易;如果碳排放额不够,则要购买。

  根据此前发布的《广东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办法》(送审稿)要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未来将加快推出碳金融创新产品。《办法》提出,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以碳排放权交易产品作为质押的融资服务,可为已履行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等各项责任的企业提供绿色金融信贷服务。靳国良表示:“广碳所已经和全国几大CDM项目商接触并发展了合作意向。”

  在他看来,广东的碳排放权交易工作一经开启,一方面会在国内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国内其它地区对广东的期望值也会更大。

  与此同时,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具有良好的改革开放精神。只有走出这一步,“广东的碳排放权交易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领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走出中国特色。”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4850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