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产能过剩下的中联突围
——看中联重科如何走质量效益型产业发展路径,提振工程机械行业信心
受到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提出“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以遏制进一步加剧的产能过剩矛盾,引导好投资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近十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发展,而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宏观调控及产能过剩的影响下,整体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2012年,行业转入中低速增长期,2013年仍未有明显改观,行业整体复苏相对较弱。
以挖掘机为例,据统计,中国挖掘机生产企业的规划年产能约60多万台,但2012年全年的总销量还不到12万台,而挖掘机市场的年销量预测到2015年也就15万台左右。工程机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市场资金极度紧张,A股暴跌,投资者信心遭受重创,不少从业者忧心忡忡。
而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看来,“行业收缩期并不意味着工程机械企业穷途末路,反而是企业发展的机会。”从内陆欠发达城市走向国际市场的中联重科,在应对产能过剩时有如此大的信心,与企业多年来坚持转方式、调结构、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分不开的。
多元化战略稳增长
“中联重科未来的发展,绝不只有工程机械这一个领域。”今年6月18日,在中联重科股东大会上,詹纯新透露,面对工程机械产能过剩的困扰,公司将进行多元化战略转型,从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板块,转型为工程机械板块、农业机械板块、环卫板块、重卡板块和金融板块,五大板块齐头并进。
自去年以来,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持续低迷,作为湖南工程机械巨头的中联重科,也深深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 “对于今天的市场形势,我们有心理准备,能承受。 ”詹纯新表示,目前宏观形势虽然还将低位运行,但离复苏已经为时不远。他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将维持8%-10%的增速,“而且,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将是一个长期课题,将为工程机械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
詹纯新表示,中联重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会有多个增长点,以避免工程机械行业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环卫板块、农业机械板块、重卡板块、金融板块将同工程机械板块一起发展。 ”他强调,中联重科不是简单的多元化,而是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农业机械和重卡都与工程机械密切相关,“环卫板块已经在做,金融板块也跟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有关。 ”
目前,环卫机械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环境规划院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投资规模达3.1万亿元,其中,固废处理行业就高达8000亿元。
“此前,中联重科的环卫清扫机械已然占据国内60%多的市场份额。环保产业范围非常广,包括固体废弃物、污水、大气、光电污染等类别。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说,环保行业竞争不像工程机械竞争如此明显,所以中联重科在现有基础上优先发展这一板块具备更大把握。
“产能过剩背景下的中联重科追求的是控制风险,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增长,而不再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 ”孙昌军说,公司已将农业机械、环卫、重卡和金融服务四大板块列为与工程机械板块同样重要的位置,着力应对“后增长”时代。
控制产能与技术创新双管齐下
怎样应对产能过剩?詹纯新给出的药方是:“头脑不热,把握好发展节奏。”詹纯新说他其实在三年前就提出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个行业主要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国家有一段时间投资比较火暴,设备供不应求,那时候经常有人打电话要我开后门帮他提前拿货钱。这种火暴让人们误解这个行业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所以大家都在拼投资。我们当时也感受到了这种火暴,但是我们很冷静,因为这个行业实质上市场空间还是有限的。”冷静之下,中联重科如何把握发展节奏?詹纯新告诉记者几组数据。
首先是不拼投资了,中联重科的固定资产投入从2011年年报看是60多亿元,是同规模企业的40%多。而2012年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只有60多亿元。在固定资产投入没有多大增加的同时,企业的人数从2011年的28000多人,增加到35000人,也就是说,2012年增加了7000人。在目前行业大家都喊着精减人员的时候,为什么中联重科却逆向而动?
“一是企业生产还在发展,要满足增长的需求;二要为企业下一步的增长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詹纯新说。
作为行业领军人物,詹纯新一向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为业界关注。早在2009年,詹纯新就曾预测产能过剩的到来,在2011年的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上,詹纯新表示,“产能在急剧增加,但现在突出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如果今后两年中国经济保持8%左右增速的话,中国工程机械产能过剩会很严重,竞争将会加剧。 ”詹纯新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中联重科发展战略,苦练内功,以创新驱动助推企业逆势飞扬。
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中联重科主动调整经营策略,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实现自我科学跨越。由以追求规模增长为核心,调整为以追求经营质量为核心,依靠管理变革,降本增效,严控风险,着力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2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00多亿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市场疲软下盈利企业的标杆。 2013年半年报显示,中联重科二季度业绩环比大幅提升,单季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增长138%和290%;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1.57亿元,同比增长97.47%。中联重科用实际行动和业绩印证了詹纯新的判断。
“工程机械行业一定能复苏,走出市场低迷,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而借行业收缩期,实现自我调整,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中联重科,凭借‘五大板块’的全新战略布局和强大的创新驱动能力,抢抓发展机遇,成功渡过产能过剩难关,只是时间问题。 ”詹纯新信心满满地表示。
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容量
对工程机械行业而言,要让产能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更接近,一方面要控制产能,更重要的是扩大市场,尤其是把握当下的“黄金窗口期”,努力扩大国际市场容量。
从整个行业来看,詹纯新认为产能过剩是现实存在的,但这是一个动态的状况。“生产能力的曲线在上扬,市场容量的曲线在下降。如果能扩大市场,控制好产能,市场需求曲线和产能曲线会慢慢贴近,或者说差距就会缩小。”怎样让市场需求曲线的头抬得更高?詹纯新认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技术创新,使自己的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扩展新的市场领域。另一个途径就是走出去,在全球市场争取更多的空间,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阻碍越来越大,但在詹纯新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难得的 “黄金窗口期”。
从全球经济来看,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尤其是欧债危机还在持续发酵,欧美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日子都比较难过,他们很希望和中国企业合作或者是把企业卖出去。“他们的优势正是中国企业最需要的,所以这是一个‘黄金窗口期’。 ”
此外,詹纯新从中联重科走出去的实践中感受到,欧美企业对中国企业越来越了解。“前几年中联重科刚收购全球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CIFA时,人家对我们爱理不理,我站在意大利企业的大门口,感觉这个企业好像不是我们的。”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外同行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认知度更高了,合作得也更好了。
对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来说,2011年、2012年的供给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拉开了较大的差距。不过詹纯新信心很大:“整个市场曲线还是往上走,一个是国外的,一个是国内的,所以如果把国外市场加进来,市场容量曲线就会上升的比较快。再过几年,市场容量和产能曲线会接近,产能过剩的问题就会缓解。 ”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4843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GSK欲斩“带金销售”取消医代销量考核
下一篇:制造业出口形势逐渐好转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