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21年增长1.5万倍的秘诀
在中国地产界,有一艘隐形的航母级企业,“不差钱”的它并不像万科那样很早就实现了A股上市,它的掌舵者也不像华远任志强那样为人熟知,但是论实力和世界排名,它或许已经超过了同行的万科、恒大们。
这就是上海绿地集团(下称绿地)。在2013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榜单上,绿地以31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359位,而在2012年的榜单上,绿地则刚刚爬上榜单,排名第483位。仅仅从榜单排名的变动来看,绿地的发展速度极其惊人。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绿地一直保持着火箭般的发展速度。21年前,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创立绿地之时,其资产只有2000万元,而21年后,绿地的资产规模已经高达3000亿元,营业收入高达3000亿元。
21年前,张玉良是上海市的一名公务员,他的工作就是帮机关建房、分房,当时他的能力已崭露头角,如果一路从政的话,他应该会有很多机会。但在1992年改革的春风响彻神州之际,他毅然辞官下海,拿着政府划拨的2000万元,带领着十几个年轻人,成立了地产开发公司。
张玉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1992年,我从机关下海,当时2000万人民币的投资,由于各种原因,真正到位的是1400万。经过21年的发展,我们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今年的经营收入预计会超过3200亿元,资产规模超过了3000多亿,21年来企业壮大了1万多倍。现在绿地已经成了一个房地产综合开发能力非常突出、同时又有能源和金融同步发展的企业。我们预计明年经营收入会超过4000亿元,后年会超过5000亿元。现在我们在世界500强当中的排名是第359位,按照这样的进度,今年年底,我估计会在200多位,后年在100多位。”
由于绿地的国资背景,尤其张玉良处理政商之道的熟稔,有人把张玉良与清朝的胡雪岩对比,称他是当代的“红顶商人”。如今,这位“红顶商人”不执着于国内市场,而是大步迈向海外。
张玉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以来,我们国际化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在美国投入50亿美元购买了位于纽约的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综合项目,这个项目包括酒店、商业、住宅等,成为中国企业在美国房地产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当然也是近十年来,美国房地产招商规模最大的一项,它的建筑面积达到了60万平方米。预计今年,我们整个海外销售收入可以达到30亿人民币,明年我预计会超过100亿以上,后年会200亿以上的收入,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步伐,在地产行业里头算是做得比较快的。”
对于“走出去”的战略,张玉良思考得很透彻:“第一,房地产业的国际化,跟其他行业是一样的,都最终面临全球性的竞争;第二,像绿地这样的大企业,我们的专业能力、建筑水平、开发管理、品牌影响力,都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的能力;第三,我们比一般海外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另外,全球的经济慢慢复苏,此时资产、资源的价格都比较合理,国际化成本更低。”
绿地的发展速度让人称奇,当记者问及其背后的“秘诀”时,他却说出了最为简单朴素的道理,“绿地做企业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做政府导向、市场需要的事情。因为在我们的国家,乃至世界各国,政府都是主流价值的导向。主流价值的导向,准确来讲,我们应该看作是社会进步的方向,顺着潮流来做,自然容易做成事情。这种取向与"红顶商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反过来讲,我们也必须要用市场行为去做。”
对话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
未来十年,房地产龙头企业仍大有可为
《中国经济周刊》: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最近北京出台自住型商品住房的政策,适合在全国推广吗?
张玉良:这首先要看中国的经济,虽然有人唱衰中国,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从高速到中速的发展阶段,而且我们处在一个新型城镇化、人口跟产业转型的阶段,对于中国未来,无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还是新型城镇化的需要,都需要城镇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思路,这将形成经济的持续利好。房地产开发企业仍是城市建设开发的主体成员之一,是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在城镇化过程中,企业应发挥参与、建议的作用。我认为,未来10年,房地产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仍大有作为。
自住型商品住房的政策,首先,北京市委市政府推动的政策,是对民生的一个高度的重视,它跟房地产市场是属于两个体系,它是从保障社会基本功能的角度去思考的,我认为应该受到欢迎。第二,我觉得可以推广,但要分情况分区域,在有些城市是没法借鉴的,如在沈阳,房价就五六千元钱一平方米,有必要做每平方米四千元的房子吗?第三,自住型商品住房更多的是做保障,市场的情况还是要看市场里的供需关系,从市场情况来看,总体上对房价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周刊》:当年您作为上海的一个公务员,毅然脱去官服,到商海中闯荡。但是今天大学生一毕业,拼了命往您辞官的地方扎,国考今年又创新高。对于这些年轻人您有何看法?
张玉良:我在各种场合都发自内心地说过,如果所有的大学生都跑机关,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而且现在考公务员的比例那么高,我认为我们的大学生,现在对机关、对公务员的了解不够,其实现在机关也很难做,大家都有很多的感受,现在机关真正要做事也很难做成,年轻人去做,那更难做。21年前的下海给了我深切体会,想做事,就到企业去,到基层去,在机关,简短锻炼两三年是可以的。所以当今的大学生,我觉得还是要到有活力的地区、有活力的行业。
当然我也不主张大学生毕业全去创业,创业有那么容易吗?没那么容易,我觉得应该前期熟悉这个市场、熟悉这个社会,熟悉一段时间以后,再来创业。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刘德炳|北京报道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4801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21年增长1.5万倍的秘诀绿地集团张玉良
上一篇:建瓯失落的城门
下一篇:Mogens Elsberg 告别办公室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