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宝马在华患上高管后遗症?

发布时间:2013-12-3 10:16:00 来源:中国企业报 浏览: 【字体:

  前不久,宝马中国最年轻的副总裁朱江(原宝马中国MINI品牌副总裁,后转为华晨宝马合资自主品牌“之诺”负责人)突然离职,随即闪电加盟亚马逊,自此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职场变奏。

  在大数据时代,这样的选择并不令人意外。但从年初宝马原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宣布提前退休开始,宝马在华多位高层离职仍令外界认为仓促突然。

  其中,原宝马中国副总裁陆逸加盟路虎中国,原华晨宝马高级副总裁戴雷奔赴英菲尼迪,戴雷加盟英菲尼迪不久,即将原“宝马系”的三位得力干将(均为高级经理级)何阔、王媛和刘旭招致麾下,出任总监级要职。这还不算完,11月1日,曾任华晨宝马销售副总裁的段建军,11月1日正式出任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及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加上朱江,宝马在华高层也在闪电般地完成更替。

  如此规模的跳槽是否正常?对此,正反舆论均有涉及。赞成派认为跳槽意味着业界对于宝马近年发展的肯定,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反对派指出“一朝天子一朝臣”,接替史登科的安格将建立自己的人才体系。

  上述分析都不为过,但笔者更倾向于前者。

  商业社会,企业论成败必然是结果导向。销量、利润、客户满意度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推动企业决策者前行。与深谙中国文化的史登科相比,虽然90年代安格即推进宝马在华销售,但对中国的深入解读,与精通中文的史登科尚存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想要读懂中国,与团队形成真正的默契,需要安格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沟通成本。

  其中,戴雷成为英菲尼迪中国事业部的总经理,而陆逸和段建军则分别成为路虎和北京奔驰的2号人物,这本身即是业界对人才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于宝马过去成绩的肯定。

  回过头看,上述高层的离职是否会带给预期的动荡?

  从结果导向看,目前尚未出现这种迹象。在外企中,宝马是毫无疑问的大公司,大公司中绝少出现“一票否决权”制,更多的是群策群力,而非英雄主义。

  多位高管相继离职后,宝马在华销量并未出现明显异动,前三季度在华销量284964辆,同比增长20.2%,保持着对于奥迪的追赶势头。同期奥迪销量为35.5万辆,同比增长20.6%。而奔驰则销售15.2万辆,9%的增长令其逐渐被奥迪、宝马甩得越来越远。

  形成体系的宝马,并未因高层离职而放慢扩张的节奏,前不久宝马在华第400家经销商宣布开业,随即宝马4系如期上市。此前,朱江离职外界猜测可能会推迟华晨宝马合资自主品牌“之诺”的上市,但在广州车展上,“之诺”同样如期现身。

  与多数豪华车品牌相比,宝马进入中国时间较早,近年发展也为自身储备了相当的人才。前不久,刚刚履新的华晨宝马销售副总裁朱彤和宝马中国经销商发展总监田胜在接受《中国企业报》专访时,对未来格局侃侃而谈。且并不缺乏对于宝马的认知。

  以田胜为例,2007年进入宝马,至今6年时间,分别先后负责政府事务、销售运营、经销商发展等多份工作。

  席间,职务更高的朱彤更愿意称田胜为“田老师”且共事多年。鉴于销售与经销商发展的紧密关系,这种合作将更多地助推宝马渠道的推进与销售。 

  笔者认为,宝马未来面临的不是体系问题,不是人才问题,更不是渠道问题。在渠道方面,与奥迪接近400家4S经销商相比,宝马4S经销商有300家,另外100多家以更为多元化的形式出现。如销售网点、售后网点、城市展厅等。而未来关注汽车金融、二手车领域也无可厚非。

  未来宝马在华最大的尴尬依然是车型国产化的问题,华晨宝马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但国产化新车型引入迟迟未传新闻。相比之下,奥迪和奔驰均动作频频。

  此外,逐步上手工作的安格,对于中国如何解读?如史登科力推的“宝马文化之旅”等品牌延伸策略,是将加大力度还是维持现状?宝马在华仍存在极多的看点。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4479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