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苏海德互联网金融需要有效监管

发布时间:2013-12-2 15:27: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本报记者 赵晓悦 北京报道

    “点融不是Lending Club的分支机构。我们要做的并非谷歌中国,而是生长在本土的百度”,在中国媒体面前,美国人Soul Htite不止一次表达二次创业的态度。

    他把中文名“苏海德”写在LinkedIn个人主页上,用汉语发音念新公司“点融”二字;更重要的是,这位曾经开发出Lending Club平台系统的前CTO,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又给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了一套全新的信审系统。

    在与法裔美籍律师Renaud Laplanche联合创办Lending Club之前,苏海德任职于甲骨文公司(Oracle),负责实时协作产品的开发。金融危机下的货币紧缩,为他们找到了将网络技术与P2P(Peer-to-peer)借贷结合的商机,Lending Club因此应运而生,并逐渐赶超早先采取竞价模式的Prosper,成长为美国P2P网贷市场份额第一的公司。

    而苏海德和Lending Club团队亦更早地意识到,在新兴市场中参与制定行业规范的重要性。2008年,Lending Club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认证,注册为第一家按SEC安全标准提供个人贷款的企业。这项认证意味着,即便Lending Club发生严重债务危机,甚至倒闭,其平台上的贷款人仍能得到美国政府的资金保障。

    2010年,声名鹊起的Lending Club筹划着将美国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更远的市场。巴西、中国、印度并列在其目的国清单上。

    “决定去哪儿的基本标准有两条”,苏海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首先是在线的客户基础——只有在互联网足够流行的地方,才能容许Lending Club线上网贷模式的生存。彼时的中国互联网刚走过3G元年,正与他国并驾齐驱地进行新一轮的扩容。

    另一条标准则关乎金融业的司法环境,由于缺乏对比,更容易被人忽略。“忘掉P2P,忘掉今天人们谈及的‘互联网金融’”,苏海德强调,一国市场内,至少要有这样的法律基础:当借款人欠债不还时,贷款人能够诉诸法庭,追回自己的款项。

    站在美国P2P公司的角度,Lending Club调研认为,即便人口和网络同样具备基础,但“欠债还钱”的普通事件在巴西和印度并不容易实现。

    然而,无论监管逻辑、借贷市场环境还是民间消费文化,从任何维度望出去,中国都是一个迥异于美国的市场。为此,苏海德找到了对中国国情更为熟悉的律师好友郭宇航,创办点融网,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商业模式设计。

    在苏海德看来,任何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都是“法律+技术”的创新,他的两次创业都出现“律师+工程师”组合,不仅是一个巧合,,也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Lending Club的创始团队和其他股东以天使投资的方式支持了这项抉择。

    中美P2P对比与监管变迁

    《21世纪》:从美国到中国,您所经历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有什么差异?

    苏海德:不可否认,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整体上领先于中国。但谈到P2P,我总是告诉人们这当中包括借款人和贷款人两个方面,而互联网技术能够给借贷双方带来更多的便利。

    对比来看,中美主要的不同在于,美国的借款过程更加自动化。当人们申请贷款时,我们有更强的基础设施去获得他的信息;而基础设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含了网络信息系统、金融环境等各个部分。我们采用信用模型去判断一个申请人是否能够获得一项贷款。

    但在中国,我们无法直接从官方或者权威的第三方征信机构直接获得信用信息,因为这类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当然,中国已经开始这方面设施的建立。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借贷交易也很流行,但与之同时存在的,是我们所称的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并不一定就是非法的,可问题是,当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从事借贷交易时,他们无需公布充分的信用信息。因此,我们所看到的信用状况只是局部而非全貌。如果想知道更多,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在中国,确定一个人的信用所需的时间明显长于在美国。

    从投资人一方看,中美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他们来到P2P的平台,查看不同的贷款需求,再决定把钱投给谁。但在风险意识上,美国是投资风险自负,而中国贷款人对于不提供本金保障平台存有顾虑。

    《21世纪》:您怎么看待中国监管层的近期动向?您认为中美政府对P2P行业监管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苏海德:让我告诉你过去两年多我在中国看到的一些事。我到达中国的第一周,银监会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主旨是“警惕P2P”,文中提到,银行机构和P2P机构之间应该设立防火墙。对于P2P的防范之心很重,对新的商业模式非常警惕。再看看近期的——如果做P2P,确保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行业而言,这其实是一个积极的消息。

    相信我,两年时间对监管层来说非常短暂,而我们不仅看到了市场的成长,也看到监管层越来越支持这个行业。银监会不定时地找我们和其他P2P公司进行讨论。我们希望未来某天,P2P公司也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一样获得牌照。

    在美国,P2P行业的监管遵循的却是另一套逻辑。美国政府监管的目的是保护客户,而不是保护从业者。在借款一方,联邦层面和各个州都有一套监管系统;而所有贷款人都处在联邦层的监管之下。如果你从事和我们相似的业务,你会得到允许,但是你必须披露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

    所以,我们同政府一道工作,坐下来向他们描述我们的商业模式,告诉他们什么风险可能发生。每一种都必须想到并提及,当一家P2P公司消失时会怎样,当借款人抱怨我们从他们那里拿走太多钱时又会怎样。我们同美国政府一起。现在看到中国监管层也在做着这样的努力。

    金融市场需要被监管,一些人被允许借到钱而另外一些人则不能。我们必须保护投资人的资产安全。如果人们信任一套系统,系统不能反过来伤害他们。因此我坚持认为,监管对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在受到有效监督的环境下,优良资本才能流向优质的借款人,如此往复形成正向的循环。

    P2P有着不同的模式。如果你从事把借款人和贷款人撮合的业务,这没有问题。但如果向投资人出售具体的金融产品,并从他们身上赚取利差,就会出现问题。只有银行被允许开展这类业务。P2P公司不能拥有资金池,也不能提供本息担保。在P2P平台上,我们让贷款人自主决定将钱投向哪些借款人。从事类银行业务却没有银行执照的公司不是真正的P2P公司。

    有效管理客户是P2P核心竞争力

    《21世纪》:新公司带着Lending Club的烙印,但真要把模式移植到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您来说,第二次创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苏海德:Lending Club70%的借款人是个人消费者,点融90%的客户却来自企业。差异的原因在于文化,一切都关于文化。在美国,辛苦工作了一年,你值得借钱带着家人去夏威夷度假,让自己恢复元气再投入下一年的工作。我们总是相信明天比今天更好,因此我们愿意花掉明天的钱。借钱娱乐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中国人借钱读书,借钱扩展生意,总的来说,借钱是为了让事情变好,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

    点融不是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而是一家百分百的中国公司。我们常说自己的角色不是谷歌中国,而是成长在本土的百度。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套符合中国市场的风险控制体系。为此,点融引入了大量的本土人才,包括首席风控官王文阳博士,他为中国的大型银行提供了七年左右的风险管理咨询,以及本土的法律团队提供整体的产品设计。

    不得不说,Lending Club的信审系统无法照搬到点融。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种类的数据。在中国,电话公司、黄页以及互联网上的一些数据库,在美国没有对应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建造一套数据积累和信审系统。点融两年多前就已经建立了团队,但直到今年三月才正式上线,中间这段时间都在做技术准备。

    《21世纪》:谈到数据,今天有很多人都热衷于讨论“大数据”,您对此的理解是?“大数据”对一家P2P公司意味着什么?

    苏海德: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地使用“大数据”,包括这个概念。实际上,我们所用的大数据与科研专家所说的有很大差别,后者需要非常庞大的样本和信息。比如,在援助非洲的项目中,我们用大数据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在什么区域修建医院或者机场。

    而在P2P行业中,数据规模和使用目的与WHO等国际组织在非洲采用的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用大数据来做战略管理,设计具体的产品,让这些产品比过去更好。比如,过去五年中,Lending Club的统计显示,女性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优于男性借款人。基于这项记录,我们可以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为女性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和更便捷的服务。

    《21世纪》: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点融的P2P业务有怎样的底线?

    苏海德:点融只通过服务费盈利,不赚取利差,不做资金错配。这是我们与很多中国P2P公司本质上的不同。点融在利率制定方面延续了Lending Club的方式,通过第三方客观制定利率。

    对于贷款人,点融不对贷款本息进行担保,而是向他们提供“本金保障条款”,引导其分散投资。如果你投入一千元人民币,你必须设置组合,投资到10个不同的贷款项目上,同时单个贷款的投资不能超过申请金额的10%。根据美国的历史经验,你的投资越是多元和分散,你损失资本的可能性就越低。当投资人平均分散投资到800个不同的贷款以上的话,没有一个人发生本金亏损,93%的人获得的利润回报在6%到18%之间。

    《21世纪》:您强调网络技术对P2P借贷的重要性,线上是Lending Club的主战场。但线下扩张似乎占据了点融更大的精力?

    苏海德:线下和线上同等重要。在很早期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走到线下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也有客户愿意在线上完成所有事,应该为他们提供完整的渠道。而如果贯通线上线下,通过技术手段有效管理这些客户,是一家P2P网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机密所在。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4460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