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发力可穿戴设备 屏幕技术将是核心竞争力
程文 / 文
智能手机热潮之后,“可穿戴设备”又成为IT界的热点话题。随时随地穿戴在身的智能设备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最惹眼的弄潮儿。
“Jawbone UP”、“三星GALAXY Gear”、“Google Glass”,现在消费者已经能够看到诸如此类许多实实在在的可穿戴产品。
虽然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和使用体验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Google Glass等产品也尚未真正上市销售。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将是一个远远超越PC以及智能手机想象空间的市场。
如果说PC时代,电脑占据的是人们大部分的办公时间;智能手机时代,手机则是陪伴了人们大部分的生活时间;而未来,无处不在的可穿戴设备很可能将“7乘24小时”地伴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穿戴设备上能发掘的商业价值将会更大。它也将更加直接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市场规模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
与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相比,可穿戴设备目前还微不足道,但是作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它已经成为各大厂商竞相布局的战略要地。
仅仅以智能手表为例,就有众多不同背景的厂商已经迅速推出了产品。比如来自消费电子行业的三星推出了GALAXY Gear、主做上游芯片业务的高通发布了Toq手表以及国内一些互联网背景的公司如盛大果壳,都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智能手表。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目前各大厂商都还在培育市场的阶段,大家都在摸索用户的需求。但是未来,可穿戴设备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而屏幕技术、电池续航能力等方面将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
未来究竟谁能领导市场,现在还很难判断。不过三星方面则认为,他们在芯片、存储、屏幕技术等方面的垂直整合能力,将为其带来更多优势。特别是三星目前正在力推的柔性显示屏技术,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不可或缺的核心。
“智能手表”试水
目前,很多厂商都把“智能手表”作为其试水可穿戴设备的首个方向。三星也是如此,在今年德国的IFA国际电子消费展上,三星在发布新一代大屏旗舰机GALAXY Note 3的同时,还同步推出了其首款智能佩戴设备——GALAXY Gear。
它在1.63英寸的屏幕上配置320x320像素分辨率,高达277的PPI,这样的清晰度使GALAXY Gear远远甩开了同类产品。
同时,三星为智能手表深度定制了一套Android系统。主要通过手势操作,来实现对手表的控制。
根据三星的介绍,GALAXY Gear的一大触控优势在于,通过滑动和点击就可以完成绝大多数操作,这样可以省去机身很多不必要的累赘按键。比如,当用户在GALAXY Gear处于桌面状态时向下滑动,可以直接进入拍照功能;而向上滑动则可以快速进入拨号界面。
另外,GALAXY Gear与其他产品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腕带上配备了单独的摄像头。像素达到了190万,可拍摄最大尺寸1392×1392的静止照片,摄录最长15秒的720P高清视频。
从目前三星对于GALAXY Gear的功能设计来看,它的定位还仅仅是作为Note 3的一个配件。
GALAXY Gear与三星Note 3可匹配互联,实现信息同步。通过“智能传递”(Smart Relay)功能,当用户收到新的信息或未接来电,GALAXY Gear就会智能解锁,用户要快速浏览新信息以及查看新通知只需一步,无需繁琐操作。
一个典型的使用场景是,用户将Note 3放在包里,通过Gear手表就可以查看消息,不必频繁地掏出屏幕巨大的手机,也不用担心错过了重要信息。
据内部人士透露,三星旗下将有更多设备可以与GALAXY Gear的匹配互联,包括了GALAXY S4、GALAXY S III、GALAXY Note II、GALAXY Mega 5.8、GALAXY Mega 6.3以及GALAXY S4 Zoom。据悉前三款设备只需将系统升级至Android 4.3就能实现互联,而后三款设备可以通过下载补丁的方式实现与GALAXY Gear的互联,加上GALAXY Note 3和GALAXY Note 10.1的原生支持,届时将有8款设备拥有这种搭配GALAXY Gear的智能体验。
Gear手表目前仅仅是三星在可穿戴设备方面一个小小的试水。未来,三星可能会有更多功能更强大,更独立的可穿戴设备亮相。
柔性屏幕的想象空间
在不久之前的三星分析师财报会上,三星电子CEO权五铉(Kwon Oh-Hyun)向外界展示了三星目前正在全力研发的五大类新产品,包括手机平板、曲面手机、可穿戴设备、(屏幕)弯曲手机和折叠手机。
无论是曲面手机还是折叠手机等产品,这些目前我们看来还很遥远的产品,其核心都是柔性屏幕以及相关的电池等技术。
《华尔街日报》也撰文分析,三星这么做的“最终目标”就是制造出配有弯曲屏幕的可移动穿戴设备。而这些配备了可弯曲屏幕的设备,可以像纸一样缠绕在手腕上,还可以轻松卷起来。
据悉,三星最近在韩国递交了一份专利申请。该专利就是一款外观上与平板电脑十分相似的移动设备,区别在于配有可折叠的显示屏。三星并未就该专利及将要推出的产品做过多介绍。
并且,三星还注册了另一项专利申请,是一款专为人体头部开发的可穿戴设备。这款设备与智能手机同步后,可以播放音乐,也可以接听电话。
目前正在研究柔性屏幕技术的厂商并不多,主要有三星、LG等公司。据记者了解,韩国科技巨头们研发的柔性屏技术,都是基于OLED显示技术,这能让屏幕更薄。加入了弹性材料之后,屏幕还可以弯曲,甚至完全折叠。
当然,这一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三星和LG等公司都在努力攻克技术难题。不难想象,一旦柔性屏幕技术可以商用之后,可穿戴设备将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屏幕体积将不会成为影响穿戴设备便携性的难题。
根据三星的规划,他们将于2014年正式推出可弯曲屏幕,真正做到柔性。而到了2015年,三星还将推出可折叠的显示产品。权五铉认为,零部件在未来的“智能”设备发展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而三星在这方面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
事实上,除了柔性屏幕,未来可穿戴设备还将对电池续航能力,电池的柔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更苛刻的要求。据三星内部透露,他们目前研发的重点,就是在电池续航、柔性显示屏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期待“杀手级”应用
盘点目前大家所接受的可穿戴设备,以Jawbone Up为代表的运动手环,以三星GALAXY Gear为代表的“智能手表”,以及Google Glass代表的智能眼镜是可穿戴设备的几个主要形态。
来自销售渠道迪信通的反馈显示,目前Google Glass和GALAXY Gear关注度最高,而运动手环则成为用户较为熟识的一款可穿戴设备。
“目前市场中的可穿戴设备主要集中在生活辅助功能,大多数设备需要与智能手机搭配使用,并实现监测身体健康情况、运动量以及作息时间等功能。近期这类产品已占据市场主流。”迪信通副总裁齐峰表示。
不过,现在可穿戴设备遭遇的难题与智能电视也有点类似。除了硬件以及价格等因素,缺乏“杀手级应用”黏住用户,也是新的“智能”产品很难深入人心的关键。用户需要一个让他有兴趣天天使用的理由。
总体来说,目前可穿戴设备仍然是属于一种“窄众”需求,缺乏让所有用户都深入人心的使用场景。三星方面表示,将在应用服务方面做更多的投入,目的在于推出“杀手级应用”,将窄众需求逐渐变为刚性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和接受度。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
据记者了解,在可穿戴式产品方面,GALAXY Gear仅仅是第一步小小的试水,未来三星自身已经有很多的规划。比如,三星将会发布显示器与感应器相结合的健康护理型产品,以及更多与用户需求密切相关的穿戴设备。
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电子产品市场的规模将达到83亿美元,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17.71%。在2012年,全球可穿戴技术市场的收入为27亿美元,其中手腕佩戴设备收入为8.767亿美元。
齐峰预测,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智能终端设备中的“新宠”。在不久的将来,用户最离不开的可能已不再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用户不忍割舍的另一半。
智能手机热潮之后,“可穿戴设备”又成为IT界的热点话题。随时随地穿戴在身的智能设备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最惹眼的弄潮儿。
“Jawbone UP”、“三星GALAXY Gear”、“Google Glass”,现在消费者已经能够看到诸如此类许多实实在在的可穿戴产品。
虽然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和使用体验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Google Glass等产品也尚未真正上市销售。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将是一个远远超越PC以及智能手机想象空间的市场。
如果说PC时代,电脑占据的是人们大部分的办公时间;智能手机时代,手机则是陪伴了人们大部分的生活时间;而未来,无处不在的可穿戴设备很可能将“7乘24小时”地伴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穿戴设备上能发掘的商业价值将会更大。它也将更加直接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市场规模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
与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相比,可穿戴设备目前还微不足道,但是作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它已经成为各大厂商竞相布局的战略要地。
仅仅以智能手表为例,就有众多不同背景的厂商已经迅速推出了产品。比如来自消费电子行业的三星推出了GALAXY Gear、主做上游芯片业务的高通发布了Toq手表以及国内一些互联网背景的公司如盛大果壳,都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智能手表。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目前各大厂商都还在培育市场的阶段,大家都在摸索用户的需求。但是未来,可穿戴设备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而屏幕技术、电池续航能力等方面将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
未来究竟谁能领导市场,现在还很难判断。不过三星方面则认为,他们在芯片、存储、屏幕技术等方面的垂直整合能力,将为其带来更多优势。特别是三星目前正在力推的柔性显示屏技术,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不可或缺的核心。
“智能手表”试水
目前,很多厂商都把“智能手表”作为其试水可穿戴设备的首个方向。三星也是如此,在今年德国的IFA国际电子消费展上,三星在发布新一代大屏旗舰机GALAXY Note 3的同时,还同步推出了其首款智能佩戴设备——GALAXY Gear。
它在1.63英寸的屏幕上配置320x320像素分辨率,高达277的PPI,这样的清晰度使GALAXY Gear远远甩开了同类产品。
同时,三星为智能手表深度定制了一套Android系统。主要通过手势操作,来实现对手表的控制。
根据三星的介绍,GALAXY Gear的一大触控优势在于,通过滑动和点击就可以完成绝大多数操作,这样可以省去机身很多不必要的累赘按键。比如,当用户在GALAXY Gear处于桌面状态时向下滑动,可以直接进入拍照功能;而向上滑动则可以快速进入拨号界面。
另外,GALAXY Gear与其他产品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腕带上配备了单独的摄像头。像素达到了190万,可拍摄最大尺寸1392×1392的静止照片,摄录最长15秒的720P高清视频。
从目前三星对于GALAXY Gear的功能设计来看,它的定位还仅仅是作为Note 3的一个配件。
GALAXY Gear与三星Note 3可匹配互联,实现信息同步。通过“智能传递”(Smart Relay)功能,当用户收到新的信息或未接来电,GALAXY Gear就会智能解锁,用户要快速浏览新信息以及查看新通知只需一步,无需繁琐操作。
一个典型的使用场景是,用户将Note 3放在包里,通过Gear手表就可以查看消息,不必频繁地掏出屏幕巨大的手机,也不用担心错过了重要信息。
据内部人士透露,三星旗下将有更多设备可以与GALAXY Gear的匹配互联,包括了GALAXY S4、GALAXY S III、GALAXY Note II、GALAXY Mega 5.8、GALAXY Mega 6.3以及GALAXY S4 Zoom。据悉前三款设备只需将系统升级至Android 4.3就能实现互联,而后三款设备可以通过下载补丁的方式实现与GALAXY Gear的互联,加上GALAXY Note 3和GALAXY Note 10.1的原生支持,届时将有8款设备拥有这种搭配GALAXY Gear的智能体验。
Gear手表目前仅仅是三星在可穿戴设备方面一个小小的试水。未来,三星可能会有更多功能更强大,更独立的可穿戴设备亮相。
柔性屏幕的想象空间
在不久之前的三星分析师财报会上,三星电子CEO权五铉(Kwon Oh-Hyun)向外界展示了三星目前正在全力研发的五大类新产品,包括手机平板、曲面手机、可穿戴设备、(屏幕)弯曲手机和折叠手机。
无论是曲面手机还是折叠手机等产品,这些目前我们看来还很遥远的产品,其核心都是柔性屏幕以及相关的电池等技术。
《华尔街日报》也撰文分析,三星这么做的“最终目标”就是制造出配有弯曲屏幕的可移动穿戴设备。而这些配备了可弯曲屏幕的设备,可以像纸一样缠绕在手腕上,还可以轻松卷起来。
据悉,三星最近在韩国递交了一份专利申请。该专利就是一款外观上与平板电脑十分相似的移动设备,区别在于配有可折叠的显示屏。三星并未就该专利及将要推出的产品做过多介绍。
并且,三星还注册了另一项专利申请,是一款专为人体头部开发的可穿戴设备。这款设备与智能手机同步后,可以播放音乐,也可以接听电话。
目前正在研究柔性屏幕技术的厂商并不多,主要有三星、LG等公司。据记者了解,韩国科技巨头们研发的柔性屏技术,都是基于OLED显示技术,这能让屏幕更薄。加入了弹性材料之后,屏幕还可以弯曲,甚至完全折叠。
当然,这一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三星和LG等公司都在努力攻克技术难题。不难想象,一旦柔性屏幕技术可以商用之后,可穿戴设备将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屏幕体积将不会成为影响穿戴设备便携性的难题。
根据三星的规划,他们将于2014年正式推出可弯曲屏幕,真正做到柔性。而到了2015年,三星还将推出可折叠的显示产品。权五铉认为,零部件在未来的“智能”设备发展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而三星在这方面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
事实上,除了柔性屏幕,未来可穿戴设备还将对电池续航能力,电池的柔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更苛刻的要求。据三星内部透露,他们目前研发的重点,就是在电池续航、柔性显示屏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期待“杀手级”应用
盘点目前大家所接受的可穿戴设备,以Jawbone Up为代表的运动手环,以三星GALAXY Gear为代表的“智能手表”,以及Google Glass代表的智能眼镜是可穿戴设备的几个主要形态。
来自销售渠道迪信通的反馈显示,目前Google Glass和GALAXY Gear关注度最高,而运动手环则成为用户较为熟识的一款可穿戴设备。
“目前市场中的可穿戴设备主要集中在生活辅助功能,大多数设备需要与智能手机搭配使用,并实现监测身体健康情况、运动量以及作息时间等功能。近期这类产品已占据市场主流。”迪信通副总裁齐峰表示。
不过,现在可穿戴设备遭遇的难题与智能电视也有点类似。除了硬件以及价格等因素,缺乏“杀手级应用”黏住用户,也是新的“智能”产品很难深入人心的关键。用户需要一个让他有兴趣天天使用的理由。
总体来说,目前可穿戴设备仍然是属于一种“窄众”需求,缺乏让所有用户都深入人心的使用场景。三星方面表示,将在应用服务方面做更多的投入,目的在于推出“杀手级应用”,将窄众需求逐渐变为刚性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和接受度。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
据记者了解,在可穿戴式产品方面,GALAXY Gear仅仅是第一步小小的试水,未来三星自身已经有很多的规划。比如,三星将会发布显示器与感应器相结合的健康护理型产品,以及更多与用户需求密切相关的穿戴设备。
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电子产品市场的规模将达到83亿美元,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17.71%。在2012年,全球可穿戴技术市场的收入为27亿美元,其中手腕佩戴设备收入为8.767亿美元。
齐峰预测,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智能终端设备中的“新宠”。在不久的将来,用户最离不开的可能已不再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用户不忍割舍的另一半。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4136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从B2B到B2C 华为手机踩过的“台阶”
下一篇:未来广告“理想国” 移动营销的新玩法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