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天达每天造一座“桥”
深圳商报记者 谭玲娟
深圳机场T3航站楼即将启用,站坪上配备全套桥载设备的旅客登机桥一字排开蔚为壮观。记者日前获悉,T3航站楼采用的75台旅客登机桥全部由一家深圳企业——中集集团旗下的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制造。更为精彩的数据是,目前全球40%的旅客登机桥都来自于中集天达,其产品已遍布全球51个国家的近200个机场,近年来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除旅客登机桥外,中集天达还生产机场摆渡车、航空食品车、飞机除冰车、升降平台车、旅客行李处理系统、航空货运处理系统等空港设备,已然成为全球空港设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深圳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又一杰出名片。
1989年,中集成立了机场设备部,开始“试吃”在国内尚属空白的旅客登机桥这只“螃蟹”。1992年,中集天达作为中集的子公司成立,2006年,中集天达的登机桥以218台的产量雄居全球榜首。2012年,中集天达成立20年之际,中集天达登机桥的年产量达到350多台的历史高峰,几乎是“每天造一座桥”。短短的20多年,中集是如何从空港设备制造行业的一个“行业无名者”成为“龙头老大”的?近日,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集天达市场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喆及两位老员工,听他们讲述这段不为人熟知,但却跌宕起伏的企业成长故事。
创业七年
造了100座“桥”
如今,中集天达已是全球最大的旅客登机桥制造商,产品遍布全球近200个民用机场。但第一次与登机桥结缘,却始于一次偶然的“修桥”经历。上世纪80年代,上海机场购买的一台日本三菱牌旅客登机桥出现故障。彼时,国内登机桥制造行业还是一片空白,国内机场为数不多的旅客登机桥全是“洋货”。“可能因为旅客登机桥通道的外形结构与集装箱相似吧,中集就被赶鸭子上架了。”已在中集天达工作了十七年的高级工程师李海笑着回忆。
然而这次“偶遇”,却让中集人对旅客登机桥发生了兴趣。在当时的中集人看来,由于集装箱与登机桥的某些相似性,后者可能会成为中集大型装备产业链扩展的方向。
初入行业,中集的旅客登机桥与国外产品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遭遇了很多国内客户的“冷眼”。“大家都看不上中国制造的产品,连投标文件都要求是英文的”,陈喆表示。不过,在中集人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中集还是赢来了开门第一单。1990年,中集的“第一台登机桥”进入天津机场安装。“由于缺乏经验,工程师们几乎是夜夜睡在桥上才装好了这第一台桥”,李海说。
天津机场的第一单给了中集人信心。1992年,中集成立了专营空港设备制造的子公司“中集天达”。此后中集天达的旅客登机桥产品日渐获得国内一些机场的认可,接连在深圳、汕头、重庆、厦门、昆明等地取得供货合同。1997年,中集天达的旅客登机桥产量突破100台。陈喆回忆,虽然100台在如今看来不足公司半年的产量,但当时已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公司为之欢呼雀跃,“最后奋战期,第100台交付就给全体员工发放纪念T恤庆祝。”
生死轮回
走出国门遇挫折
1992年,中集天达成功获得香港启德机场6台旅客登机桥的订单,继而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为了更快地打开国际市场,中集天达开始与当时世界旅客登机桥行业最资深的美国JETWAY公司合作。1993年,中集天达与JETWAY签订了技术和市场开拓合作协议。
然而,与国外产业巨头的合作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在合作过程中,中集天达发现自己信守协议的结果是国内市场的订单要与对方分享,而对方却没有按约定给中集天达带来任何海外市场的订单。1996年,由于JETWAY违背双方合作协议,执意要甩开中集天达独自参与首都机场T2航站楼49台登机桥项目的投标,双方中止了合作。之后,双方在该项目上展开激烈的竞争,并以中集天达最终胜出夺标而告终。
此后,中集天达开始了独自开辟国际市场的征程,并且很快在美国市场获得突破,取得了美国西南航空在美国罗德岛和圣路易斯国际机场的登机桥订单并成功交付,市场形势喜人。当JETWAY感觉到常规市场竞争中的手段,如价格比拼、投标资格设限等均不能阻挡中集天达进军美国市场的脚步之后,祭出了美国人惯常使用的法律诉讼的手段。利用双方已中止的合作协议中隐含的不公平的限制条款,申请美国法庭禁止中集天达登机桥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案件随后于2000年在新加坡仲裁。历经近一年的国际仲裁,仲裁庭最终并没有依美国人的心愿判定中集天达登机桥不能进入美国市场,而只是限制“中集天达在一定时限内不能使用双方合作期改进或设计的34项登机桥技术设计细节。”虽然这些设计细节相对于旅客登机桥的2000多个技术设计点而言无足轻重,对中集天达登机桥今后的生产销售也不会产生实质影响,但在这一场旷日持久的仲裁诉讼期间,按JETWAY的要求由美国法庭强行发布的“临时禁止令”,使中集天达不得不中止正在正常执行的合同。“在运输途中的产品堆存在美国港口进出不得,产生高额的仓储费用而导致最终不得不弃货。同时用于合同不能执行,中集天达不仅面临支付客户的高额违约赔偿金,累计达400多万美元的高额律师费等诉讼成本,也令当时注册资本只有550万美元的中集天达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李海回忆。
此后一段时间,中集几乎产生了放弃这一行业的念头。中集天达从400多名员工裁员至100人左右。在此危难时刻,中集天达的创始人之一郑祖华临危受命,出任“代总经理”。他不甘心放弃,带领员工卧薪尝胆,开始了中集天达历时三年的起死回生之路。
2003年广州新白云机场登机桥招标,中集天达成功获得了26台的订单。“这是一个转折点。”陈喆回忆,这个订单得来非常不易。新白云机场当时的定位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机场,主要机场设备均为欧美进口产品,国产登机桥起初并不在建设者的视野之内。中集集团的总裁麦伯良非常不服气地说,“我就不相信中国造不出世界第一的登机桥。”为了展示公司技术实力和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能力,中集天达在招标之前,就按照广州机场的设想需求,在深圳厂内制造架设了一台样板桥。最后,中集人的努力和真诚,终于取得了机场建设者的认可,取得了参与竞标的资格并最终成功获得了订单。
自主创新
重新突破国际市场
一场国际仲裁之后的绝处逢生,使中集天达深切体会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此后,中集天达特别注重专利的研发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迄今为止公司申报了225项行业的技术专利,其中150多项已获得认可授权。而当初以知识产权为法器与中集天达对决的美国对手,却因为死守着老旧技术,很快被中集天达甩到身后,甚至公司所有权都已几易其手。
2005年,中集天达在技术创新上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巴黎戴高乐机场在考察了中集天达国内外的诸多登机桥项目后邀请其应标。中集天达经过激烈的竞标击败所有竞争对手,最终获得巴黎机场的青睐,打开了欧洲的大门。
那次合作,巴黎戴高乐机场共订购了中集的8台登机桥。客户方面提出的需求,中集方面都以超过对方想象的速度回应,“比如巴黎方面提出登机桥操作台上的一个屏幕有问题,我们马上就做了更换,而别的厂商可能就要讨价还价”。李海表示。
4年后的2009年,中集天达在欧洲的订单量已超过100台。如今,世界上5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个机场都在采用中集天达的登机桥。“从跨出国门的最后一步,到到达目的地的第一步,国人接触的都是中集天达的登机桥,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陈喆说。
今非昔比
从被告到原告
2006年,中集天达成功取得了全球瞩目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132台旅客登机桥的订单,其中包含了12台可接驳世界最大的A380飞机二层客舱的旅客登机桥。在A380登机桥上,中集天达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登机桥行走稳定专利技术,属世界首创。2012年,一家德国登机桥企业因在国内机场登机桥项目上侵犯中集天达专利,被法院判决赔偿中集天达50万元人民币。中集天达在知识产权方面打了一场从“被告”到“原告”的翻身仗。
据中集天达市场营销事业部国内市场一部经理仇科介绍,深圳T3航站楼所采购的75台登机桥是当年全球登机桥行业最大的一笔订单。2012年,中集天达旅客登机桥年产量达到350多台,几乎每天造一座“桥”,创造了全球登机桥行业的新纪录。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3809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深圳二套房贷首付提至7成
下一篇:深圳二套房首付上调至七成 11月6日起实施
·117只破净股引关注 三角度解析投资机遇2013.11.04
·949公司业绩预告亮相 百家净利翻番引爆年报行情2013.11.04
·11月份77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千亿解禁市值空袭A股2013.11.04
·四维度细筛业绩白马股 8家双增长公司具潜力2013.11.04
·白酒股市值飘走2400亿 公募称大机会要再等几年2013.11.04
·中小板本周迎来解禁潮 警惕前期涨幅较大个股20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