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保险业“搭车”自贸区

发布时间:2013-10-11 14:00: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浏览: 【字体:

  保险业“搭车”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保险业

  目前,中国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亏损",这两年,通过承接城镇大病保险业务才稍有起色。如果让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公司直接进入这个领域,可能会对中资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所以还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开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36家单位首批入驻,其中11家金融机构。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11家金融机构中没有保险公司的身影,保险被划入了企业范畴。

  “这似乎给保险业的创新提供了更大空间和自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金融改革非常敏感,无论监管还是机构都比较谨慎,创新的步伐不会太快。保险业被归为企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大胆、更开放地进行创新。”

  上海自贸区究竟能给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带来哪些机会?

  2家机构“尝鲜”

  9月29日上午9点15分,基隆路9号,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门口的广场上,上海自贸区在这里完成挂牌,首批36家企业从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等与会领导手中接过了自贸区经营证照。

  太平洋保险是1/36。太平洋产险董事长、总经理吴宗敏在挂牌仪式上接受了“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由贸易区分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他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为配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太平洋保险将“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龙东大道营销部”改建为“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由贸易区分公司”。

  太平洋保险入围首批挂牌企业是意料之中的事。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保险机构,太平洋保险与上海市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承保了多个上海市政府重点项目,并控股长江养老保险—整体承接上海186亿企业年金存量。

  吴宗敏告诉记者,在上海自贸区内经营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在内的各类财产保险业务。“我们将积极把握政策导向,抓住机遇推进上海自由贸易区分公司的相关建设工作,重点加强非水险业务的发展”。

  另一家“入围”机构多少有些“冷门”。与市场猜测的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相比,最终获得授牌的大众保险无论名气、资历,还是市场规模都不能相提并论。不过,仔细翻阅大众保险的公司卷宗便不难发现,这家年轻的公司同样有着浓郁的“上海味”。

  大众保险1995年在上海注册成立,股东包括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等。其中,最大牌的股东要属美国史带集团,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被被誉为“保险教父”的莫里斯·格林伯格,他也是上海市长咨询会议的主要发起人,至今仍是上海市长咨询会议的座上宾。再加上大众保险现任董事长张兴,曾任上海保监局副局长。这些“硬件”让大众保险击败中国平安等大牌,成功入驻上海自贸区。

  创新业务“破冰”

  抢滩阵地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看具体业务开展。在上海自贸区内,保险机构究竟能有哪些作为?可以肯定的是,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将有重大突破。根据已经披露的实施细则,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

  所谓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主要从事健康保险,即提供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使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发生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的保险。健康保险按照保险责任,分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收入保障保险等。

  中国第一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目前,外资进入中国健康险市场的主要形式是成立医疗第三方管理公司(TPA),待符合中国监管部门规定的“代表处成立年限”之后,将通过与中资方合作的股权投资形式,组建专业健康险公司。

  “合资公司淡化了外资优势,无法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服务能力体现出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说,“外资通过合资进入中国健康险无法改变市场格局。”因此,允许外资设立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不过,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只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究竟是只能在区内设点,还是只能在区内展业,尚无定论。

  庹国柱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亏损",这两年,通过承接城镇大病保险业务才稍有起色。如果让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公司直接进入这个领域,可能会对中资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所以还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开放。”

  安盛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颖晖在微博表示:“这项试点将打破外资寿险经营健康险的限制,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仅设立专业健康险公司没有太大意义,更需要理顺整个健康产业链,包括外资医院、国际结算的便利性、流动性,健康管理机构、专业中介等。”

  其实,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险并非上海自贸区内保险业的最大商机,真正让保险业蠢蠢欲动的是离岸保险、航运保险、责任保险,这些领域在实施细则中被重点提及,其中多数涉及财产险业务,这也是为什么2家财产保险机构率先进入上海自贸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实施细则,在上海自贸区内将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境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等。

  “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推进与落实,更多的外资船舶管理和制造企业将落户上海自贸区,从而使上海船舶险市场的总量得以提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其他财险公司也必然十分重视自贸区对航运险带来的影响,会考虑在自贸区布局。

  扶持措施“护航”

  机构入驻,业务清晰,还需要政策扶持。就在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当天,保监会发布公告显示,为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国保监会对上海保监局提出的有关事项作出批复,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支持在自贸区内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二是支持保险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支持上海研究探索巨灾保险机制;三是支持自贸区保险机构开展境外投资试点,积极研究在自贸区试点扩大保险机构境外投资范围和比例;四是支持国际著名的专业性保险中介机构等服务机构以及从事再保险业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自贸区依法开展相关业务,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配套服务;五是支持上海开展航运保险,培育航运保险营运机构和航运保险经纪人队伍,发展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六是支持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不断拓展责任保险服务领域;七是支持上海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推动航运保险定价中心、再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等功能型保险机构建设;八是支持建立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不断强化和拓展保监会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备忘录工作机制。

  “上海自贸区内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的开展条件更加成熟,沪港、沪台合作潜力巨大;研究探索巨灾保险机制,有助于上海进一步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分析人士进一步强调,“上海自贸区建设有助于促进功能型保险机构的聚集,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对此,一位资深保险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上海自贸区或将为我国保险机构进行海外网点布局提供政策支撑,但这一工作并非短期之内可以完成的。上海自贸区建设为保险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保险业改革创新也将为上海自贸区建设注入新内容。保监会或将不断赋予上海自贸区保险改革创新的新内涵。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3296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